06.25 未来,电影划时代的技术突破在哪?

电影技术的创新对于电影产业的发展和对影院拉动票房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电影史,我们发现,自1895年电影诞生以来,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的三次伟大变革,而支撑它们的无一不是电影技术的创新。

1. 电影技术最根本的是声画两个方向

说到电影技术,总脱不开声音与画面这两个方面。对此,电影人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直到1927年,电影才进入有声片时期,但影片的声音录制与画面拍摄是分离的。为了声画同步,把声音记录到胶片上,是最好的办法。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综合考虑声音的频响、画面的闪烁频率等因素,从采用16帧/秒,到后来升级为24帧/秒,声音频响得到了展宽,同时画面的闪烁感也降低了,大大提高了观影体验。进入数字电影时代,同样出于观影感受的进一步提升,电影声音系统的声道数和放映帧率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出现了12.1以至最多64声道的电影录还音技术,放映帧率则出现了48帧/秒、60帧/秒乃至120帧/秒的高帧率。

2. 画面:银幕越来越大,亮度越来越高

在电影画面上,为了达到视觉的包围感,增大放映的画面,通过采用光学压缩扩展技术,由原先的普通银幕变为宽银幕。但这种技术有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成本高。因为,采用此技术,在影片拍摄时,影像必须以1:2的比例压缩记录在胶片上,播放时再以1:2的比例扩张,步骤繁杂不说,中间使用到的器材设备也增加。随着胶片性能的改进,画面的颗粒度降低,即使在直接放大,画面也足够清晰。于是,出现了遮幅式的宽银幕。进入数字时代,随着IT技术发展,之后又出现了数字巨幕,不但画面更大,清晰度也得到了保证。目前巨幕厅正成为多厅影院的标配,其中领航者IMAX、中国巨幕、杜比影院更是拥有其独门秘籍,使得画面质量和大小达到了新的高度。

3. 声音:从听得见到听得极致

观众的观影需求是没有底的,在声音方面,单声道的听得见到目前更讲究听得好,所谓沉浸式听音感受。技术上,电影声音由单声道,逐渐向双声道、多声道环绕声、多声道立体环绕声发展,记录形式也早已从模拟进入到数字时代。这当中,以杜比、DTS、AURO3D、中国多维声等为代表的沉浸式声音技术,成了当前电影声音的亮点,给电影的艺术创作增加了新的手段,同时观众也增强了更真实、震撼的观影感受。

就上述采用物理实现的多声道立体环绕声来说,采用心理声学原理,通过不同的算法,最终利用现有的5.1甚至2.1声道技术,实现沉浸式音效的技术,同样得到了不少技术创新公司的推崇。这种低成本的立体环绕音效,应该有他的发展空间,通过不断地优化,也为观众带来不同的电影音效感受。

4. 电影数字化的两大诉求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开始尝试数字电影放映开始,到电影全产业链实现数字化的今天,我们发现,传统电影产业依托数字化、网络化等新兴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可说,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大大超过电影诞生以来近百年所取得的成就。已经彻底颠覆了原有的电影工业体系,给电影带来的影响是深远和深刻的。

当然,归根结底两大诉求不会改变。其一,电影节目的安全。进入网络时代,电影受其他视频观看渠道的影响,其节目版权受到严重威胁,加之传输渠道的多样化和便利性,因此电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其分发、放映环节的安全。

其二,电影的数字化,为提升电影制作水平和放映效果带来了更多可能。从放映机来说,从1.3K、2K到4K,光源从高压汞灯、氙灯到目前的RGB激光、单色或多色激光荧光粉技术,集成媒体模块等等,一直到HDR、HFR,从而为实现电影的极致画面和声音奠定了技术基础。

5. 技术发展,为影院的运营管理打开了无限空间

如今,影院不光是买票看电影的场所,也早已不是单兵作战,多厅化、连锁式的运营,第三方售票平台的介入,势必对影院运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影院借助于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进行大数据收集和应用,日常管理走向自助,设备管理走向网络平台,票房观众、放映质量监控依靠技术手段……可以说,技术创新,带来的将是理念创新,理念的创新带来手段的创新,这将为新一轮的电影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那么,在电影产业诸多的环节和技术方面,我们期待哪一个更有可能产生划时代的突破呢?技术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呢?作为影院来讲,光源、放映机、银幕、3D、TMS、每一个方面的突破,都会对影院带来深刻的影响。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