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移动互联网迎来第二次互联网泡沫,很多人倾家荡产

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是自1995年至2001年间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根据理论,互联网公司的生存依赖于尽快地扩展客户群,即便这会产生巨量年损。在市场高度繁荣的情况下,是有可能让有前途的网络公司进行股票 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来大幅圈钱的,甚至即使它从未盈利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没有任何收入。在那样的情形之下,公司的寿命是靠燃烧率来衡量的。意思是,一个既不盈利的又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的公司,挥霍完资产的时间。2000年,在2年时间里纳斯达克指数狂跌78%,7500亿美元资产和60万个工作岗位蒸发,只有不到一半的网络公司活过了2004年,很多垃圾股票被出售给最底层的投资人,那些最普通的人。

移动互联网迎来第二次互联网泡沫,很多人倾家荡产

泡沫经济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并不成熟,不管是上市还是不上市,其对普通人来讲都是一种伤害。比如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导致很多公司跑路,用户押金无法要回。当然这个损失对于用户来讲并不多。但是很多理财类APP,P2P理财等,却让很多人血本无归。移动互联网的泡沫就在于投资商大量的烧钱,提升公司估值,然后通过上市的方式圈取股民的钱。

从业互联网领域8年,对于那些靠融资存活下来的企业,其实公司没上市对普通群众是没有影响的。真正伤害普通人的是这种投资潮成为了互联网公司骗取普通群众的噱头。比如最近很多网络公司开始炒作域名和微信小程序,然后让客户花重金注册,一个微信小程序告诉客户可以融资,转让。而转让金额更是惊人,有的能够炒到几百万、几千万,关键域名和小程序根本没有市场和用户量。但是很多人在金钱的诱惑下还是选择了投资,最后可谓是倾家荡产。在此,希望普通用户对于互联网投资需谨慎,实实在在经营,靠成熟的商业模式盈利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