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如果潛在威脅小行星“一言不合”就撞擊地球,人類該怎麼對抗它們

最近一段時間,常有地外小天體“騷擾”地球,不時的撞上地球,它們的個頭小,在大氣層中就已經快摩擦殆盡。而發生於2013年的隕石墜入俄羅斯境內的事件,一顆直徑在17米左右的小行星以每秒30-40公里的速度撞上了地球,造成了人們人身安全以及財產的重大損失。

可見,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是存在的。像6500萬年前那種規模的小行星,數千萬年或者是數億年才會有發生一次的可能。

相對來說,地球周邊的太空環境是安全的,月球以及木星正是地球天然的保護傘。

密切留意近地威脅天體,是地面上每個天文觀測臺的日常任務,那麼什麼樣的小行星才會被列入近地威脅天體呢?

直徑超過140米,且與地球的最小距離在0.05天文單位以內,這樣的小行星才會被列入威脅天體名單,天文臺關注的正是這種級別的小行星。(1天文單位=地日的平均距離=149597870公里)

如果潛在威脅小行星“一言不合”就撞擊地球,人類該怎麼對抗它們

根據世界各地的天文臺觀測數據,綜合來看,在地球周圍共存在1640顆潛在威脅小行星,這些小行星在運行的過程中,有可能被錯綜複雜的引力“拖拽”,使其墜入地球。

什麼級別的小行星會對地球上的生物帶來傷害?人類有辦法應對嗎?

預測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力,通常需要根據這些數據來做判斷,小行星的質量、密度與速度。

直徑在10米以下的小行星,這個完全無需擔心,因為稠密的大氣層將使其摩擦殆盡並完全消失,化為一縷青煙消失在空中。

如果潛在威脅小行星“一言不合”就撞擊地球,人類該怎麼對抗它們

但是直徑若是超過了20米,那麼小行星就不會在大氣層中消失了,殘存的部分會以極高的速度撞擊地表,而撞擊的速度一般都在20km/s以上,當然,還要考慮到地球公轉的速度,小行星是迎頭撞上,還是在後面“追尾”的呢?

地球的公轉速度之快,你肯定想不到吧,29.783km/s,是的就是這麼快!

直徑在20-100米的小行星倘若撞擊地球,其威力相當於核武器,且直徑約接近100米,那麼它的威力足夠摧毀一個城市。

直徑在500米左右的小行星,它的威力可以摧毀一箇中等規模的國家,撞擊海洋將帶來超級大海嘯,撞擊的威力相當於全球核武器一同爆炸的威力。

如果潛在威脅小行星“一言不合”就撞擊地球,人類該怎麼對抗它們

那麼那些直徑在1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倘若不採取措施,讓它直接撞上地球,所造成的後果是不敢想象的。

“引力拖車”與“核彈防禦”這是兩手應對策略,核彈攻擊是下下策,因為在太空中引爆核武器所造成的危害太大,且無法預料。

引力拖車是個可行的方法,發射大約1噸重的衛星,環繞小行星運轉,持續帶來的引力影響將使其偏離原本軌道。

所以,科技才是關鍵,科技使人類文明進步,也同樣會保護人類文明的延續。

如果潛在威脅小行星“一言不合”就撞擊地球,人類該怎麼對抗它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