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從不賺錢到人工智能“網紅”,原來你是這樣的科大訊飛

在人工智能概念正紅的當下,有一家公司你一定不陌生,那就是科大訊飛。然而在創立初期,科大訊飛也經歷了讓公司絕望的日子,今天,小編就詳細給你講一講科大訊飛的故事。

從不賺錢到人工智能“網紅”,原來你是這樣的科大訊飛

科大訊飛的誕生

故事的開頭得從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說起。1973年,劉慶峰出生於安徽涇縣,讀書期間一直戴著“學霸”光環。

初中,劉慶峰開始自學立體幾何、微積分、線性代數。1985年,12歲的他參加涇縣初中數學、物理競賽,包攬兩個第一,隔年又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宣城中學。

在1990年,年僅17歲的劉慶峰被推薦到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專業,而他卻放棄保送,親自參加高考,結果以超出清華錄取分數線40多分的成績被中科大電子工程系錄取,本碩博連讀。那年,進入中科大就讀的學生中有13個省的高考狀元。

從不賺錢到人工智能“網紅”,原來你是這樣的科大訊飛

大學時期劉慶峰

當學霸掉進學霸堆裡,劉慶峰依舊錶現優異,進校第一次摸底考試開始,他幾乎拿到了所有數理學科考試的第一名。

劉慶峰與語音技術結緣是在大二,劉慶峰被中國語音界元老王仁華教授相中。當劉慶峰第一次走進語音實驗室時,他被那種會說話的語音合成技術震撼了。精通數學的劉慶峰很快嶄露頭角,他牽頭完成一個語音合成系統,並贏得了“國家863計劃成果比賽”一等獎。

從不賺錢到人工智能“網紅”,原來你是這樣的科大訊飛

王仁華教授

1996年,劉慶峰的小團隊就為華為提供語音技術服務(優化114電話諮詢平臺的語音,使機器的讀音更接近人聲。),賺得4萬多元。

1999年,26歲的劉慶峰聯合另外17名“學霸”正式創立科大訊飛。

起初科大訊飛不叫科大訊飛,劉慶峰一幫學霸和一家企業合作,該企業老總為1996 年的“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出錢在中科大辦了一個聯合實驗室——“中國科大中銀天音智能多媒體實驗室”,劉慶鋒擔任實驗室的主任,也是中銀天音公司的總工。實驗室條件非常簡陋,1999年春節前後,公司出現經營上的困難,到了發不起工資階段,劉慶峰借錢給大夥發工資。隨後他成立了安徽硅谷天音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硅谷天音),註冊資金300萬。

從不賺錢到人工智能“網紅”,原來你是這樣的科大訊飛

劉慶峰和他的早期創業團隊

對於基礎研究來說,300萬不耐花,隨後在1999年年底劉慶峰等人融到了第一筆3000萬的投資,融資的同時也正式改名為科大訊飛。拿到錢,劉慶峰先做了資源整合,還把中銀天音時期的專利知識產權買了回來。

坎坷追夢

科大訊飛第一個To C(面向消費市場)的產品是暢言軟件,這是一款針對PC 的軟件,能把語音自動轉換成文字的軟件,劉慶峰當時還放豪言:“三年做到億元市場規模,上市更不在話下,大家都能成為百萬富翁。”

2000年華為與科大訊飛簽訂了供貨商協議,購買語音合成技術。緊接著,是中興、鑫泰、神州數碼……中國做大型智能網絡公司都需要語音合成引擎,科大訊飛由此成為專業的技術提供商。到2000年底,科大訊飛已經有了穩定的50位客戶。他們也在2001年拿到了來自聯想投資、英特爾投資和復星集團的下一輪的風險投資。

然而回顧1999年—2003年的五年間,科大訊飛始終不見盈利,有媒體評價當時的科大訊飛:“技術一流,財報末流”。簡直就是消耗股東的耐心。

劉慶峰在一次採訪中回憶:“記得是2000年吧,投資經理到科大訊飛參加了第一次月度會。聽說他參加完回去就哭了,說沒想到科大訊飛的業績這麼差。”

為了賺錢,劉慶峰被迫做了一些系統集成的業務,一直扮演提供穩定現金流的角色。同時,科大訊飛還發現了教育市場的機會,通過提供帶讀、朗誦語音評測等技術,科大訊飛佔領了該領域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2004年,一直保持堅守的劉慶峰終於等來好消息,那就是科大訊飛實現了扭虧為盈。隨後科大訊飛的語音合成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開始在國際比賽的舞臺上展露頭角。

在科大訊飛成長道路上,有一個技術不得不提,那就是彩鈴。2005 年,彩鈴自韓國引入中國後,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但令運營商困擾的是,電話只能通過按鍵選擇 1- 9 之間的 9 首彩鈴,也許語音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接到需求的訊飛開發了“聲動炫鈴”,一套可以讓消費者使用語音選擇彩鈴的系統。這套系統被迅速從安徽運營商推廣到聯通總部,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開通彩鈴業務後也選擇了這套系統。基於此,訊飛進一步探索了個性化彩鈴、愛吼網等產品,當時的音樂、彩鈴相關語音業務平臺幾乎都由訊飛負責。

從不賺錢到人工智能“網紅”,原來你是這樣的科大訊飛

憑藉這些業務和收入,訊飛開始了連續 3 年淨利潤130%的複合增長。2007 年營收突破 2 億元。

2008年,科大訊飛登陸中小板,給聯想投資帶來超過40倍的回報。

從不賺錢到人工智能“網紅”,原來你是這樣的科大訊飛

當時,有業內人士表示科大訊飛成功“逆襲”的關鍵原因在於,劉慶峰在初戰告敗後迅速調整了商業模式,不再以終端用戶為主要服務對象,轉而為企業開發者提供基礎語音服務,這一轉型讓科大訊飛轉敗為勝。

佈局人工智能

2010年10月,“訊飛語音雲”正式發佈。當時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是一步只賺不賠的妙棋” ,只要有足夠的使用者,訊飛就能獲得大量語音數據,為技術模型的調整和迭代提供“燃料”。針對大公司收費、針對創業者免費的方針不僅保證了訊飛的收入,還為其挖掘語音相關創業團隊提供了最佳來源 。同時作為一塊未被開闢的市場,越多的用戶使用語音相關技術,語音市場就越大。

2014 年,科大訊飛與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人臉識別獨角獸”商湯科技創始人)及其研究團隊合作,用戶可以在訊飛雲平臺上使用準確率達 98.52%(LFW 數據庫上準確率)的人臉識別技術。同時還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推出“語言技術平臺 LTP”,為開發者提供中文分詞、詞性標註、命名實體識別、依存句法分析、語義角色標註等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服務。涉足計算機視覺(CV)、自然語言處理(NLP)的訊飛語音雲,完成了向人工智能技術平臺的轉變 ,於 2015 年正式更名為“訊飛開放平臺”。

當年3月4日,科大訊飛與京東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擬共同投資1.5億元設立訊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智能家居硬件產品、語音解決方案及智能硬件平臺服務的研發和推廣。三個月後,兩者便攜手發佈了支持語音交互叮咚智能音箱。同年年末的年度發佈會上,訊飛發佈了錄音包、錄音筆、訊飛聽見、智學網、E聽說等眾多C端產品。

2015年和2016年,科大訊飛曾做過兩次定向增發,分別募資21億元和3億元,並將其中的大部分資金用於智慧課堂、在線教學雲平臺、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服務等教育相關業務中,小部分資金用於發展AI技術“訊飛超腦”。有業內人士表示:“從市場效果來看,服務於企業市場的科大訊飛更多來自政府在變相的鼓勵與補貼,而不是來自消費者市場的變現。”

2016年錘子發佈會,老羅現場演示科大訊飛語音輸入法,一字不差,讓其迅速成為超級網紅。

2017年科大訊飛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股市行情,科大訊飛在年初的股價約為27.39元每股,而截止2018年1月3日的股價約為62.94元每股,漲幅為130%。

從不賺錢到人工智能“網紅”,原來你是這樣的科大訊飛

不過有媒體分析科大訊飛近十年財報發現:“僅政府補助的金額就佔到科大訊飛淨利潤的1/4~1/3,也就是說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淨利潤來自政府補助。”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科大訊飛淨利潤的“含金量”。

從不賺錢到人工智能“網紅”,原來你是這樣的科大訊飛

該分析師還認為,隨著語音技術壁壘漸消,BAT等入局打造語音交互平臺,通過技術免費策略迅速搶佔行業賽道和市場,必要時甚至發起補貼大戰,構成了科大訊飛的外部威脅。有人還把科大訊飛和Nuance放到一起比較。

從不賺錢到人工智能“網紅”,原來你是這樣的科大訊飛

Nuance是全球最大的語音識別技術公司,這十幾年裡,其經歷了無數次起起落落:曾被蘋果、Google、三星捧在手上,被絕大多數語音公司為之朝貢。之後卻連連遭遇市值暴跌、技術瓶頸、客戶流失、離職潮、錯過最佳出售時間等,最終不得不從只專注縱向深耕算法的技術提供商轉型為橫向擴展各行業解決方案的公司。

可見想要不被大公司剿滅,必須得有無人替代的技藝,科大訊飛能一騎絕塵成為國際頂級人工智能公司嗎?

(注:關於文中科大訊飛成長史的細節部分,整理於網絡上公司高層的採訪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