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宝石城“赌石”,几百万只是小生意:探秘斯里兰卡的宝石交易中心

(斯里兰卡小妞,兰卡华文第一自媒体)

小妞说:斯里兰卡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片区域叫做拉特纳普拉。僧伽罗语中“拉特”是指宝石,“普拉”是城市,这里的确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石之城,也是整个亚洲最大的宝石矿区。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宝石矿层较浅,蕴藏量丰富。人们用十分原始的手段就能开采出珍贵的宝石。

宝石城“赌石”,几百万只是小生意:探秘斯里兰卡的宝石交易中心

(Ratnapura附近的宝石矿井)

两岸的树林或田地里总可以看到围绕矿井搭起来的简陋工棚。矿工人甚至需要手持蜡烛进行作业,用这种原始的方法确定空气中氧气是否足够。

作为宝石之国,珠宝开采和销售行业解决了锡兰小岛上许多人的就业问题。兰卡从事珠宝生意的人也非常多。在拉特纳普特多转转不难发现,买卖宝石的很大比例是蓄着胡子,穿着长袍的穆斯林。

宝石城“赌石”,几百万只是小生意:探秘斯里兰卡的宝石交易中心

(斯里兰卡的穆斯林人)

他们是古丝绸之路上,留在小岛繁衍的阿拉伯人后裔。

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的兴起,则把锡兰宝石引向了世界。航海时代,到访这座岛屿的水手们带回到西方的锡兰首饰让欧洲人惊叹不已;4-5世纪,中东人、波斯人在印度洋上的丝绸之路航行,将神秘的锡兰宝石带到东方交易,这引来了更多的阿拉伯人为宝石前来锡兰探险。

宝石城“赌石”,几百万只是小生意:探秘斯里兰卡的宝石交易中心

停留在斯里兰卡生活繁衍的阿拉伯商人后裔被称为“摩尔人”,他们是斯里兰卡的第三大民族。


这些阿拉伯人有的留在岛上时代繁衍,成为了现在斯里兰卡的穆斯林——“摩尔人”(The Moors),如今是斯里兰卡的第三大民族。在斯里兰卡从事餐饮、宝石行业的,许多是摩尔人。

家族式经营也是穆斯林珠宝商们的一大优势。很多做得好的家族都是分工明确,各管一块。许多珠宝商有家族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在外采购原石、有的负责国内销售网络,有的专司协调和销售。

宝石城“赌石”,几百万只是小生意:探秘斯里兰卡的宝石交易中心

(游客在宝石城观看宝石打磨)

一般来看,穆斯林多从事贸易环节,而僧伽罗人原来主要从事宝石开挖和切割。现在这种分工越来越模糊,但大部分矿老板都是僧伽罗人。穆斯林和信仰佛教的僧伽罗人和谐相处,都从这个国家丰富的矿藏里分一杯羹。

宝石城“赌石”,几百万只是小生意:探秘斯里兰卡的宝石交易中心

(人们在河床和溪流中“淘宝”)

宝石的价格体系非标准化,很多人期待一夜暴富。就像缅甸的“赌石”故事,拉特纳普拉也流传着各种捡漏暴富,或因看走眼导致不幸的故事。

在这里,懂行才能买到超值的宝贝。没有经验的人来看看就好了,不建议在宝石城购买裸石。

近年来,斯里兰卡出产的上等宝石价格在飞速上涨。这已经造成质量较低的马达加斯加蓝宝石,甚至中国山东蓝宝石进入兰卡市场,加工后被冒充当地蓝宝石销售。

宝石城“赌石”,几百万只是小生意:探秘斯里兰卡的宝石交易中心

(斯里兰卡比较流行的镶嵌方式)


宝石像白菜,销售用纸包: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颗粒无收

前往拉特纳普拉的宝石集市,还没等下车,许多只手就会争先恐后的涌向你,简陋的纸包里竟然是各种难以辨别的细碎宝石,真让人惊讶这种昂贵的商品交易得怎么如此随意。这时你不得不佩服那些同行的资深宝石买手:看他们敏锐的目光凝视宝石,沉吟片刻,就得出一个心中的估值。

宝石城“赌石”,几百万只是小生意:探秘斯里兰卡的宝石交易中心

(用薄纸薄纸包着的宝石交易)

紧接着卖家先出价,买家还价。有时候还的居然是报价的几十分之一。他们介绍经验说:还价太高,就没有利润,还价太低,一个是暴露了自己的不专业,有时候也会给卖家一种不诚心想要的印象,错失成交的机会。

宝石城“赌石”,几百万只是小生意:探秘斯里兰卡的宝石交易中心

而对于一般旅行者来说,买点便宜的水晶托帕石,过一把眼瘾,就已经足够。

(完)


宝石城“赌石”,几百万只是小生意:探秘斯里兰卡的宝石交易中心

斯里兰卡小妞,“最懂兰卡旅行的人”。

出版6本书,超过10家网站签约作者。基本包揽市面上的兰卡指南,作品包括:《中国国家地理.斯里兰卡旅行指南》、旅行笔记《印度,不可思议》, 翻译作品《勇者征途:攀登七大高峰》等。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参与旅游卫视、东南卫视节目拍摄。同时也是旅行者和徒步爱好者。足迹慢行3大洲30多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