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後知後覺”加大SUV戰略佈局,大眾能否“後發制人”?

【導讀】大眾在2017年終於加大了在華SUV市場產品的投放——途觀L、途昂兩款產品的上市可能代表著了大眾在華SUV戰略大幕的正式拉開。大眾戰略規劃在2018-2020年將持續投放10多款SUV,將向20萬元以下市場發起猛烈進攻,但大眾的SUV新產品投放會是"一波流帶走"還是"狀態不好撤退"呢?


“後知後覺”加大SUV戰略佈局,大眾能否“後發制人”?

2016年大眾汽車CEO馬蒂亞斯-穆勒在一個公開的論壇上表示:"我們不希望降級為IT世界的富士康,如果我們不轉變思想,將會淪為硅谷的供應商",於是大眾汽車放棄了已持續79年的公司定位——汽車製造商,將其變更為"世界領先的可持續出行的提供商"。 大眾汽車品牌希望未來的汽車能夠做到電動化、自動駕駛和共享化,同時還制定了"改變燃油車的產品結構,大規模增加SUV比例"的重大改變。中國是大眾的主戰場,於是其在中國的未來規劃是,至2020年在中國將會投放10款SUV車型,在2020年之前投放10多款新能源品牌車型和在2020年之後投放領先的純電動車型。

“後知後覺”加大SUV戰略佈局,大眾能否“後發制人”?

大眾在2017年投放兩款全新SUV途觀L和途昂,2018-2020年會保持每年3-4款的投放,其中小型SUV2款、緊湊型SUV高達6款、中型SUV2款、中大型SUV 4款, 2020年大眾SUV總數將達到14款左右。但是目前國內SUV市場已經是白熱化競爭階段,主流合資品牌的SUV已基本完成佈局,自主品牌同時也正是依靠SUV產品發展,大眾能否"後發制人"呢?筆者看來,還是存在諸多值得憂慮的。

錯失發展重大機遇,競爭對手已基本完成佈局。

“後知後覺”加大SUV戰略佈局,大眾能否“後發制人”?

大眾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車企之一,其早些年一直忙於在轎車市場拼殺,也許正因為重點發展轎車市場也能保住其第一的位置,所以一直不重視SUV的崛起和發展壯大機會。但隨著SUV市場份額逐漸超過50%,同時競爭對手已經基本早早完成了從A0級到C級的SUV產品佈局,豐田、本田和日產等均已有(含今年預計投放的)5~6款SUV投產,而大眾品牌多年來只有一款途觀獨撐大梁,途觀L和途昂也是2017年才開始投產,奧迪和斯柯達也是隻有2款SUV產品投放,最可憐的一汽大眾就沒有SUV,所以大眾在單品牌的SUV佈局上卻是落後太多。大眾的後知後覺,終究還是錯過了SUV發展的黃金時刻,其能否順利攻佔已被日系品牌佔領先機的市場還是值得擔憂的。

傳統燃油車產能不在核準,SUV只能犧牲轎車產能來彌補。

“後知後覺”加大SUV戰略佈局,大眾能否“後發制人”?

南北大眾2017年銷售了402萬輛汽車,其產能共計有625萬輛(網絡統計),目前仍有223萬輛的富餘。但隨著大眾到2020年12款SUV的陸續投產,預計其2020年的銷量會增加超過100萬輛達到500萬輛以上。但隨著2016年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嚴格控制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原則上不再核准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的指示,大眾也將不再能擴充產能,這對於只有14萬輛產能富餘的上海大眾來說就如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其只能犧牲轎車產能來彌補SUV的需求,這將對於其整體銷量的提升帶來巨大的影響。同時在國家目前大力倡導節能降耗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情況下,大眾卻在發力傳統SUV車型,無疑更是壓力重重。

今時不同往日,自主品牌已發力中高端市場,收割不在輕而易舉。

“後知後覺”加大SUV戰略佈局,大眾能否“後發制人”?

“後知後覺”加大SUV戰略佈局,大眾能否“後發制人”?

大眾在轎車市場佈局產品豐富,同時憑藉低價收割的策略成功將自主品牌和其他品牌碾壓致殘,比如8萬以上的桑塔納終端已賣至5萬多,7萬多的Polo也早已賣到4萬左右。而如今自主品牌已不是當年的"低質低廉"並任由合資品牌宰割,自主領先品牌已發展到主動且能夠跟15萬以上的合資品牌競爭的局勢,比如已上市並取得較好銷量的領克01 (價格15.88-22.08萬)和魏派VV7()等,後面還有奇瑞的EXEED、長安的高端品牌等緊跟其後。所以大眾似乎這波SUV的狂轟亂炸對自主品牌的影響已不能重複當前在轎車市場的橫掃局面,勢必會迎來自主品牌的強烈抗衡。

總結:大眾深耕中國市場多年,僅憑藉轎車就可牢牢霸佔中國市場第一名多年,即使在幾年前SUV爆發式增長的情況下也是沒有加快SUV投放的速度。耿直的性格在後知後覺情況下突然加大了SUV的佈局,但似乎已落後與其他品牌,同時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和自身發展資源的受限,大眾未來面臨的擔憂仍是可預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