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被大臣施笞刑,甚至為他尋死,最終成為楚國走出南陽盆地第一王

楚武王,在中原諸侯們看起來不過是位蠻橫霸道不講理的蠻夷,但實際上他是位非常卓越的領袖:不但雄圖偉略、目光遠大,他還從諫如流,凡事喜歡親力親為,敢於直面失誤、從不推卸責任。在他的領導之下,楚國發展迅猛,國力蒸蒸日上。

但是,就在楚國征服隨國,基本控制了整個南陽盆地的關鍵時刻,楚武王卻不幸去世了——他的兒子還能讓楚國繼續向前發展嗎?

被大臣施笞刑,甚至為他尋死,最終成為楚國走出南陽盆地第一王

以楚文王羋貲剛繼位時的表現看,楚國前景似乎並不太妙。


《呂氏春秋·貴直論》記載,楚文王繼位後,整天沉溺於聲色犬馬,荒廢政事。楚文王得到了茹黃之犬(古代名犬)和宛路(竹名,可做良箭)之箭後,就整天跑到雲夢澤打獵,三月都不理政務;屬下向他進獻丹地美女,他又縱情於女色,經年不上朝理政。“寡人有疾,寡人好色”,這其實是人之通病。不但楚文王有這毛病,齊桓公宣稱也是如此。作為人,有個人愛好都屬正常;但作為國君,對任何事務的喜好都不能過度,更不能因此而廢棄政事。

被大臣施笞刑,甚至為他尋死,最終成為楚國走出南陽盆地第一王

楚文王好田獵

楚國太葆申見他這麼荒唐,就對楚文王說:“先王占卜我為太葆,卦象吉利。現在君王得到名犬,沉溺於打獵,三月不回;得到美女,縱情女色,一年不理朝政。這都是您的執政之罪,應受笞刑。”《左傳》的記載中,楚文王就是個喜怒無常、六親不認的大蠻夷,居然還有人敢當面說對他實施笞刑,這人真是太大膽了!還要不要命了?!

但是,楚文王對外雖然是六親不認,可對楚國大臣卻出人意表地尊敬。

面對太葆申的質問,楚文王沒有暴跳如雷,反而顯現出頑童被長輩糾住錯處時的羞澀:“我自從脫離襁褓時,就位列於諸侯,這種處罰實在是太丟人了,希望您變更刑法,不要用笞刑。”太葆申卻堅持不肯退讓:“我執行先王的法令不敢廢棄。您若是不受笞刑,就是廢棄先王的法令。我寧肯得罪於大王您,也不敢獲罪於先王。”

太葆申這麼幾句話,楚文王居然就老老實實地服罪了:“遵命。”看來楚武王對兒子的教導還是非常嚴厲,即便他已過世,可兒子仍然不敢違揹他的法令。

於是,楚文王趴在席子上,等待太葆申施刑——只是不知道,他當時有沒有脫褲子?且看太葆申是如何施刑的吧!

被大臣施笞刑,甚至為他尋死,最終成為楚國走出南陽盆地第一王

楚文王受刑

太葆申拿來五十根荊條,然後跪下,把荊條輕輕放在楚文王背上,反覆做了兩次。然後,太葆申就對楚文王說:“您起來吧,刑罰結束了。”原來所謂的笞刑,也不過如此!楚文王反倒是不以為然:“其實真打與假打名聲都一樣,何必要作出這個樣子呢?”

很快,楚文王就把這事就放在一邊,一切照舊。

太葆申見了,痛心疾首,說:“君子認為受笞刑是一種恥辱,會改過自新。小人則是受皮肉之苦後才會改過。受羞辱後還不更改,痛打又有何用呢?”

“響鼓不用重錘”,你羋貲既然不知好歹,再痛打又有什麼用!

太葆申自覺無法教導好楚文王,有愧於先王,跪到深淵旁邊,向楚文王上表,請求死罪。

眼見太葆申苦苦尋死,楚文王終於良心發現了——自己行為不端,反倒是害得無辜大臣尋死覓活,這太不應該了:“這是我的罪過,您有什麼過錯呢?”

從此,楚文王專心於政務,奮發圖強,帶領楚國逐步兼併了三十九國,領土大大擴張。


《呂氏春秋》記載的這個故事,與《左傳》記載的楚文王剛繼位時喜怒無常、貪戀息媯美色情形相吻合,可信度較高。可以說,剛繼位時,楚文王就是位放蕩不羈的紈絝子弟。如若任由楚文王如此荒廢下去,楚國也許從此就停滯不前了。對中原諸侯而言,這無疑是莫大喜訊。然而,因為楚國有太多像太葆申這樣的忠臣們在,長期不懈地對楚王進行勸誡,楚文王才沒有走向邪路,楚國的發展也不至於就此中止。因此說,楚國能迅速強盛,是與楚國曆代人才輩出關係密切,絕非偶然。

無論如何,楚文王羋貲確實從此改變了許多。

《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塊璞玉,他將這塊璞玉獻給了楚厲王。史書中,楚國並無諡號為“厲”的王。然而,既然他是楚武王之前的楚王,就可判定所謂“楚厲王”就是《史記·楚世家》中的蚡冒。蚡冒見有人來獻玉,把和氏獻來的璞玉交給玉石匠去做鑑定。結果,拿到玉石的玉石匠卻看不出這是寶石,反而誣稱這不過是塊普通的石頭。蚡冒相信了玉石匠的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和氏左腿,以示懲戒。

被大臣施笞刑,甚至為他尋死,最終成為楚國走出南陽盆地第一王

楚文王得和氏璧

楚武王上臺後,和氏不甘心,又一次把璞玉獻給武王。楚武王同樣,再次把玉石交給玉石匠去作鑑定,結果還是被判定為假玉。楚武王雖然英明神武,但專業人士的話語卻不得不信。於是,他又把和氏的右腿給砍了!

楚文王繼位後,和氏抱著玉石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淚都哭幹了,最後眼中哭出血來。楚文王聽說此事,也許是和氏兩次因獻假玉而被施刖刑的故事太有名了,特意派人前去詢問:“天底下被砍腳的人多了,為何偏偏你卻這麼悲慟欲絕?”和氏答道:“我並不是為刖刑而哭,我是悲哀寶玉卻被誤認為石頭,貞節之士卻被汙衊為騙子,這才是我最感悲慟的。”楚文王聽了這話,內心頗為觸動。他立刻下令,讓人把和氏獻來的璞玉外表打磨掉,果然確認這是塊價值連城的寶玉——這就是後來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傳國之寶和氏璧。

以和氏璧的故事來看,英明神武如楚武王,也偶而會犯識人不明的小錯。而楚文王不拘於前人的判決,在察覺到整件事情的異常之處後,主動派人前去詢問和氏,最終發掘出事情的真相,為和氏正名,徹底清查了楚國兩代國君遺留下來的一樁冤案。

和氏璧一案,完美地體現出楚文王處理政務時的慎重、仔細、以及精明過人之處。


《呂氏春秋·仲冬紀》“長見”篇中,還記下了楚文王的另一個故事。

楚文王身邊有兩位大臣,一位是在《左傳》中頗有知名度的“名人”申侯,另一位則是不見於經傳的莧譆。對於莧譆,楚文王其實極為討厭:“莧譆因義而冒犯我,以禮來違戾我。與他共處,我就不得安寧;遠離他,我就能自由自在。”不消說,莧譆是屬於那種凡事喜歡較真,經常不顧楚文王臉面當面駁斥他的直臣。對於申侯,楚文王卻是喜歡得不要不要的:“申侯善於迎合我心意,我想做什麼事情,他總是在我開口前就做好了。與他相處一起我就安心,遠離他我就不得自由。”這樣的兩位大臣,楚文王會如何對待?

不說楚文王,在現實工作與生活中,像莧譆這樣的刺頭,往往都被領導所冷落,甚至調離、逼迫辭職;而像申侯這樣的下屬,能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常常會被看作“把信送給‘加西亞’的能人”,而加以重用。

被大臣施笞刑,甚至為他尋死,最終成為楚國走出南陽盆地第一王

可楚文王卻看出二者關鍵“不同”所在:莧譆不迎合上司,是因為堅持“義”和“禮”在先;申侯迎合上司,是完全罔顧“義”和“禮”。因此,楚文王授予莧譆下大夫的爵位,“我不給他爵位,後世的聖人將會指責我”;同時,楚文王又把寵臣申侯驅逐到國外:“我不疏遠他,後世的聖人將會指責我。”申侯跑到了鄭國,又得到了鄭文公的寵幸。但最終,申侯還是因見事不明,而被陳國轅濤塗設計陷害致死。申侯被鄭文公殺死之後,楚國令尹子文大發感慨:“古人都說‘知臣莫如君’,這真是至理名言!”

楚文王有意識地親近直諫之臣,遠離諂諛之臣,可見他的變化之大。


浪子回頭之後的楚文王,使得楚國在楚武王去世之後,能夠繼續保持快速向前發展的勢頭。

《左傳·哀公十七年》記載:楚國與申國交戰時,俘虜了申國大夫彭仲爽。雖然彭仲爽不過是位戰俘,但是楚文王在得知彭仲爽有非凡才能後,用人不拘一格,果斷地提拔彭仲爽為楚國令尹!楚國令尹,就相當於他國宰相。任用曾經的敵國戰俘來做本國宰相,且不說這其中有多大的政治風險,光是楚文王心胸之開闊,已經是世所罕見。然而,楚文王如此大膽之舉,卻起了奇效。在彭仲爽的努力之下,申國、息國先後被楚國所吞併,成為楚國的兩縣;陳、蔡二國,先後臣服於楚國,楚國領土一直擴張到達汝水旁邊!

被大臣施笞刑,甚至為他尋死,最終成為楚國走出南陽盆地第一王

楚國發展形勢圖

雖然曾經被大臣施以笞刑,大臣為規勸他甚至不惜尋死,但楚文王“浪子回頭金不換”,從此洗心革面、勵精圖治、任賢用能,頑強地率領楚國不斷前行,終於成為楚國踏出南陽盆地的第一位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