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我奮鬥多年,不是為了帶你回農村

我奮鬥多年,不是為了帶你回農村

01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我窮得只剩這套100多萬的房子了》,講述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的現狀,有一兩百萬的房子,卻吃不起飯,養不起娃,停不起車,買不起好衣服穿,窮得一貧如洗。

有人就說,為啥不賣掉房子回農村老家生活?花一部分錢修一棟鄉村“別墅”,另外一部分錢可在物質消費不高的家鄉里,縱情瀟灑,何必把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呢?

是啊,我也在想,何必呢?

誰不想放縱逍遙,我們真的是傻逼嗎?

02

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

前段時間,朋友告訴我,他與相戀七年的女友分手了。

我心裡一緊,雖然早有預感,但聽到這個消息時,心裡還是為他感到無比的悲哀。去年過年他們一起回老家見了父母,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相互回對方的家了,但是有關“彩禮”和“房子”卻成為兩個家族持續數年的拉鋸戰。

女方父母執意要求的15萬彩禮,外加成都一套房,成為壓垮男方家庭的千鈞重擔。

因為彩禮與房子遲遲無法兌現,女方父母見面時給了男方父母臉色看,男方父母說了一句“又不是賣女兒”,女方父親一拍桌子,“你說什麼話呢?”兩個家族矛盾升級,只差沒大打出手。於是他們被強制分了手。

我對朋友說,你們老家不是也有房子嗎?你們大可以先結婚,以後慢慢奮鬥,在城市買房也一樣的啊。

豈料朋友說,我奮鬥多年,不是為了有朝一日帶她回農村。先不管她及她爸媽最終願不願意,如果我這樣做了,我自己心裡的坎也會過不去的。我沒有本事,給不了她幸福的生活,我們只能誰也不耽擱誰。

03

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為啥不能回農村?

面子思想作祟?

為什麼寧願在城市住一套不到幾十平的房子,住地下室,住隔斷間,也不願意回農村住大房子,過好日子?為什麼?

離得開城市,回得到故鄉,然後呢?

曾經網絡上流傳過一篇爆文《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在老家生活的這兩年……》,文中提到,作者2005年在北京西南三環買了一套商品房,十年後的2016年初,他以495萬的價格把房子賣掉,回到老家生活。

“手握500萬鉅款,像打完勝仗的將軍一樣,回到生我養我的老家——一個十八線的農村。”

“夢想中的賽神仙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他每天參加各種聚會,胡吃海喝,還經常去“視察”別的國家,輕鬆快樂的度過大半年。結果到2016年底才猛然發現,自己年前賣掉的400多萬的房子,已經漲到870萬,漲了近400萬。

這時候,他也才意識到,自己年過四十,互聯網公司管理的身份,在這裡唯一能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竟然是在網吧當網管,還要修電腦,一個月才兩千塊錢的工資。

他融不不了鄉親們的麻將牌局,沒有朋友陪他坐咖啡廳,甚至吃不了肯德基、麥當勞,他感到深深的無力感,拿著幾百萬的錢,只是混吃等死,實現不了人生價值。

於是,他做出決定,要重返北京。

回到北京,準備用手裡剩餘的300萬買房,卻發現之前同戶型的要900萬,要不是317新政,這套房可能會漲到1000萬。

他七拼八湊湊到了350萬的首付,卻只能在同小區買個600萬的小兩居,70多平。

之後,他又回到了原來的單位,一切安頓下來。

此刻最大的夢想是,爭取在退休前能回到原來的116平米三居——可那本來就是他兩年前的生活啊,回老家折騰了一番,曾經的生活,已經儼然成為此刻的夢想。

誠可悲也!

我奮鬥多年,不是為了帶你回農村

04

農村生活的不便無關緊要

主要是心已經有了隔離

語言環境與溝通氛圍障礙,生活消費與交通的不便利,並不是大家不願意回到農村老家的根本原因。大家覺得不能在那裡長久生活,不願意回去,是心回不去了。

我的朋友講述了他的一個親身經歷。

朋友去年有一段時間,因為要照顧生病的老人,在老家縣城住過一段時間,有一天,老婆突然對他說:你們老房子的鄰居張二娃最近買了輛奔馳車,每天在縣城兜圈子炫耀,你以後騎電瓶車給你爸送飯,儘量把頭盔帶上,免得在路上碰到了會尷尬。

我那朋友笑著說:不會的,我與張二娃從小長到大,他發達了是好事,我還不敢看他了?而且,哪有騎電瓶車還戴頭盔的道理。

朋友老婆說:你最好記住我說的話。

那一天,朋友騎電瓶車給醫院的父親送完飯,回家的路上,右手邊一輛車子一直與自己並道而行,只見對方滑下車窗,摘下墨鏡,向自己吼道:“嗨……哈嘍……真有緣分啊,這不是劉兄弟嗎?這也能碰到啊,在哪發財呢?”

朋友說,那一刻,他突然想伸手去後座上找頭盔,卻意識到自己出門的時候並沒有帶。

在同時等紅燈時,奔馳車上的張二娃揶揄道:“你也要等紅燈啊!我們這兒電瓶車都不等紅燈!”

那一刻,朋友想將沒有洗的空飯盒砸向他的車裡。

我奮鬥多年,不是為了帶你回農村

在老家,人沒變,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心,卻已經有了隔離。

溝通成為障礙,彼此價值觀無法共融,有時候,閒言碎語,也能像大山一樣壓死自己。

父母病好之後,他就離開了家鄉,回到北京,重新住回了隔斷間裡。

朋友說,你是個失敗者,到哪裡都會是失敗者,並不會因為回到一個看上去輕鬆的氛圍中就能找到內心的平衡。

大城市可能不會那麼的接納你,但是老家給人的傷害,有時候卻軟綿綿如針扎。很多人開始越來越不敢回去,只能在城市中一直耗著。

哪怕過得並不好。

05

電影《後會無期》中馮紹峰說,在沒有出門的時候,發現家鄉一切都好,等自己“衣錦還鄉”,迴歸這片土地,特麼的路還沒有車寬。

多年來,很多人在外奮鬥的目標是“衣錦還鄉”,而現在,衣錦還鄉越來越失去了它的感染力。

“我奮鬥多年,不是為了帶你回農村。”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體會到朋友說出這句話時的兩難與痛苦。

我想,我懂!

老家不會因為你有錢成功了就爭相崇拜你,也不會因為你混得不好沒有錢就不接納甚至驅逐你。

它一直在那裡,從來沒有變過。

我們回去,也會快樂,也會幸福,這片土地撫養了我們,那裡,還有我們至親的父母。

但我們知道,快樂終究是短暫的。因為我們這顆傷痕累累的心,已經早就回不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