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寂静之地》为何是一部好电影?

《寂静之地》为何是一部好电影?

上周国内院线迎来了一部恐怖片《寂静之地》。熟悉国内院线的观众应该了解,国产电影最不擅长的一种类型就是恐怖片,大多数上映的国产恐怖片都可以看作是喜剧片。而且考虑到国内院线的未分级制度,建国后的动物不许成精等等,好莱坞电影中那些靠血腥、杀戮和鬼魅当道的恐怖片都无法在国内院线上映。此次上映的《寂静之地》与大多数好莱坞恐怖片不同之处在于,它在电影类型上更接近科幻片,而且影片中并未出现过度杀戮和血腥的镜头,在加上北美口碑上佳,才有可能引进上映。

这几年好莱坞出现了很多以小博大的恐怖片,去年在奥斯卡上大热的《逃出绝命镇》,根据恐怖大师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小丑惊魂》,华裔导演温子仁一手打造的《电锯惊魂》系列和《招魂》系列等等,都是票房和口碑上乘的恐怖佳作。再加上这部即将跨过两亿美元票房,以口碑取胜的《寂静之地》,说恐怖片占据了好莱坞的半壁江山也并不为过。

但是,从目前的反馈来讲,《寂静之地》在国内上映之后,这部电影似乎有点水土不服,很多观众表示这部恐怖片似乎并不吓人,依靠老套的一惊一乍的技巧诈唬观众,而且外星怪物屠杀人类的剧情设定也过于陈旧,实在搞不懂为何这样一部恐怖片在北美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这种评价并不新鲜,大多数好的恐怖片都不是靠真正的恐怖手段赢得观众,这是恐怖片的一种优良传统,比如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鲨》,那条在海中袭击人类的大白鲨,在影片中总共出现了没有几次,大多数都是隐藏在无形之中,反而这种隐藏的刺激让观众始终悬吊着胃口,无法喘息。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之所以成为恐怖片中的经典,同样是因为那个异形一直隐藏在黑暗中,让人摸不着头脑。去年大热的《逃出绝命镇》,之所以赢得观众不是因为它在制造恐怖手段大幅度升级,而是它触及到了美国文化中的种族问题;韩国大热的《昆池岩》从类型上看,只不过是对好莱坞密室恐怖片一次拙劣的模仿,但是能在韩国大热,同样是因为它触及到了韩国的一段黑暗的历史。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恐怖片这两年大热,同样是因为如此,归根结底,一部恐怖片最恐怖之处是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软肋,换句话说,好的恐怖片绝不是用血腥或者杀戮的形式引发你生理上的不适感,好的恐怖片最恐怖之处会引发你感情的波动和心理上的不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寂静之地》才有继续讨论的必要性。

《寂静之地》为何是一部好电影?

这部影片的故事设定并不复杂,未来世界,地球被外星生物占领,这种外星生物只能依靠声音来定位和杀戮人类,所以幸存者人类只能保持沉默才能生存下去。电影主要聚焦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一对儿夫妇李·阿伯特与伊芙琳·阿伯特(约翰·卡拉辛斯基和艾米莉·布朗特饰演,他们在现实中也是夫妻,前者也是这部影片的导演),还有他们的两个孩子:大女儿瑞根和小儿子马库斯。他们本来有三个孩子,影片开始就交代了,他们一家在流亡途中,大儿子因为一个玩具飞机,发出了声音,被怪兽袭击而亡。我们要注意到,很多恐怖片中的一个前提设定,一个大家庭,因为疏忽,导致了儿子的去世,这种残酷的事件往往是一种心理创伤,也是导致全家在影片大部分时间段貌合神离的原因,这种心理创伤往往都会在影片结尾时得到治愈。这是伤痕叙事的一个主要特征,所有的伤痛都会在与怪兽的搏斗中得到释放,在杀死怪兽的同时,我们的成长也是一种治愈。

这部恐怖片最巧妙的一个设定同样在这里,因为怪物是根据人类的声音来追踪杀戮,所以人们想要活下去只能保持沉默,而这种沉默正是我们日常应对心理创伤的原因,大多数感到受伤之后,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变得不爱说话,不想跟其他人沟通。但是对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说,想要维持家人的情感,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为改变自己和未来都在付出的努力。从这个角度理解这个小家庭中每个角色的人物行动就变得通顺了。因为这部影片让人诟病地方在于,既然这个世界中人们只能保持沉默,为什么女主还要怀孕?就算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毕竟还有两个孩子。从情感的角度讲,女主怀孕的设定看似不合理,但是考虑到家庭中那个巨大的心理创伤就可以理解这种看似冒险的行动。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治愈心理创伤的一种方式,既然失去了一个孩子,再生一个会让这个家庭恢复常态。而且女主怀孕是这部影片中最不安定的因素,某种意义上,我们想象女主生孩子的瞬间会发出的尖叫,以及孩子出生之后无法停止的哭啼声,引发的连串的危险瞬间,单是想象这一时间就足够恐怖了。所以,这部影片从开始就吊足了我们的胃口。女主怀孕,就像影片中地下室楼梯上的那个钉子一样,让人感到了某种不安。这个钉子始终存在那里,就如同我们看到女主挺着大肚子的那一刻,我们内心的恐惧慢慢积攒着,等待着影片最后爆发的那一刻,这是这部电影的高潮段落,也是我们的恐怖情绪得到释放的瞬间。我们通过观看影片得到某种心灵的抚慰。

《寂静之地》为何是一部好电影?

影片中大女儿瑞根的人物设定是一位失聪的小女孩,因为这个设定,我们可以理解,他们日常的交流本来就是靠手语,而不单单是靠语言,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某天丧失了语言文化,我们的文明如何才能得以维系,这些问题同样考验着我们的心灵。瑞根的心理创伤在于,当年弟弟被杀,直接原因是她把玩具飞机偷偷给了弟弟,才惹来了杀身之祸。瑞根不但怪罪自己杀死了弟弟,也总是觉得父母同样谴责于她。她承受了双重的感情折磨,这种折磨不但导致她生理上的失聪,也导致她在感情上的沉默不言,与家人的疏离。她把自己当成了家中的外人,她包裹着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陌生的他者。从他者到彻底融入这个家庭的变化,这其实也是如何消灭外星怪物,把他者变为大家庭中的一份子的过程,他们经历了磨难和牺牲——父亲为了营救孩子,主动发出声音吸引怪物,死于袭击。这种自我牺牲也是一种对家庭价值的确认,即在家庭中,即使他们内心犹疑,饱受创伤,互不沟通,但是相互的爱依然存在,家庭依然是那个禁得起考验和磨难,并且在磨难中逐渐成长和包容的家庭。这是好莱坞所有电影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通常会在电影结尾处得到确认。这部电影的结尾是母亲和大女儿成为了维护家庭和拯救地球的幸存者,她们不但找到了杀死怪兽的武器,还紧紧拥抱在一起,人类和文明用这种爱的方式得以延续

在后“9·11”时代的语境中,恐怖片不仅指向历史,还指向现实世界。历史并未像历史学家那样想当然认为的即将终结,现实世界也并非完美。事实上,我们生活的世界日益展现出世界末日的征兆,网络和媒体把我们的生活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村庄,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惨剧,随时都可以传播到每一个角落,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给人的印象是岌岌可危的,是即将崩塌的,呈现出某种末日的气象。我们可以将枪击案、持刀行凶、艾滋病、禽流感、反恐战争、气候变暖以及其他社会问题看作是末日的征兆,而观看恐怖片正是对现实的一种审视,如果我们发现世界时刻处在末日的危机之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袖手旁观?

《寂静之地》为何是一部好电影?

《寂静之地》呈现出来的末日景象,折射出的现实世界正是最普通不过的世界,而外星怪物可以看作是某种阻碍我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障碍,最终利用噪音的共振消灭怪物的方式,更是彰显出一种现实:哪怕我们生活在聒噪之中,吵闹之中,局部战争之中,就算如此,我们也不要放弃说话和沟通,不要放弃对爱的人表达你真实的想法,因为只有这种对话的可能性,才能保持我们生活在真实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