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寂静之地》口碑高涨吓人才不是恐怖片的终极奥义

《寂静之地》口碑高涨吓人才不是恐怖片的终极奥义

文 | Spike

弗洛伊德曾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攻击本能和死亡本能,有消灭一切获得真正安详的冲动,比如人站在高处会有跳下的冲动。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因未知而产生的的恐惧情绪正在逐步消退,但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正常情绪之一,恐惧的缺失对日常生活没有任何正面效应。因此在艺术创作中,恐怖小说,恐怖电影应运而生以满足这一心理。

《寂静之地》口碑高涨吓人才不是恐怖片的终极奥义

自1910年开始拍摄的《弗兰肯斯坦》开创了恐怖片的先河以来,戏剧艺术的核心之一制造悬念,与恐怖类型电影通过悬念和其他元素突出惊吓效果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恐怖电影成为了众多导演尝试创新与概念的聚集地。并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迎来了爆发,这得益于恐怖元素的多样化,无论是类似《异形》的异变生物,外星物种;还是同于《咒怨》的妖魔鬼怪,灵魂出窍;更值得称赞的是如《恐怖游轮》式的无解谜团,杀人诛心。众多元素在优质剧本与优秀导演的合作下井喷。

《寂静之地》口碑高涨吓人才不是恐怖片的终极奥义

井喷过后难免沉寂,如《电锯惊魂》问世让人大开眼界,续作却让人大跌眼镜的情况频繁复刻在其他影片上,恐怖电影市场陷入了低谷。但是作为电影市场不可忽缺的一种类型片,导演们仍然在不断探索恐怖片的新表现形式。近日上映的《寂静之地》,从预告片发布的那一刻开始,就赚足了眼球。

在已有元素尽显疲态的情况下,卡拉辛斯基并没有开创什么新恐怖情节,而是在题材选择外的电影框架上进行了二次创新。同样的末世背景,同样的未知生物,但对外星生物赋予了听声辨位的特性后,整部电影的概念便画龙点睛。在脱离了默片时代后,几乎不会有导演在电影中舍弃声音这个最便捷的表达方式。但在“嘘!不要出声,会死的。”的剧本下,静音这一违背基本规律的事情成为了顺理成章的生存法则。

《寂静之地》口碑高涨吓人才不是恐怖片的终极奥义

整部电影仅使用了极少量的对话,且大部分用手语代替。取而代之的是被放大的环境音,水流声,风声,指针摆动的声音,在安安静静无人说话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显。通过潜在发声的因素营造不安,突然发出的巨大声响制造惊吓,配合怪物和末世情节,巧妙的运用着会发出声音的元素引导着剧情的走向,也调动着观众的神经。

“声音的深加工”是这部电影的绝对恐怖要素,然而影片中的惊吓方式仍较为常规,通过声效和镜头的配合,制造紧张气氛,通过零点几秒的强刺激达到惊吓效果,只不过相较于以往的突然出现的画面或放大的特殊场景,导演将重心全部投入到了声音上。用声响完全夺走观众的注意力。

《寂静之地》口碑高涨吓人才不是恐怖片的终极奥义

即便影院中的观众被吓得心惊肉跳, 但《寂静之地》仍然难以称之为成功。看似灵光乍现的“舍弃”声音,却为镜头语言增加了极大的负担。因此电影的镜头表达十分中规中矩,失去声音的辅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交代背景和铺垫剧情,仅能依靠动作和文字透露一些片面的内容(如果不是惊艳的预告片提前给人们灌输了不能发出声音的背景设定,电影的前期展开会更加困难)。用发出声响来引导和开启剧情有着得天独厚的巧妙,但多次出现也难免让人感到乏味。

导演也深知这个不足,可惜过于规矩的镜头语言无论是桌上的电池还是楼梯上的钉子,当不得不刻将他们“拿给你看”的时候,在恐怖片中不可缺失的悬念就被这过于精心的刻意而打破。我知道它很恐怖,但我已经知道了的时候,观众就很难再为这些败笔买账。

《寂静之地》口碑高涨吓人才不是恐怖片的终极奥义

无声镜头下“填满指甲缝的泥土”“布艺的风铃”以及其他大量充满细节的布置,我们不难看出自导自演的卡拉辛斯基对这部电影有着十足的诚意。很高兴在面对敌人时主角智商在线,也很高兴人们在末世下仍然有着十足的智慧和勇气去守护自己的家庭和生命。彩灯报警系统,有效的应急对敌计划,在下楼梯开始的剧情高潮环环相扣,发展也合情合理,全然显示着对观众的尊重。

《寂静之地》口碑高涨吓人才不是恐怖片的终极奥义

然而厚度不足的剧本并不足以支撑如此灾难性的末世环境,前期剧情触发的勉强,小男孩学数学的尴尬,以及许多布景的精细度不足,让人不得不徘徊在被尊重和当傻子的纠结中。对于如此庞大和神奇的设定,没有足够的剧本支持,背景本身细节的匮乏不是几个应运而生的物件能掩盖的。最强烈的恐惧来源于代入,当人们觉得这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鸡皮疙瘩就会不自觉的出现。然而厚度不足带来的真实感的缺乏,让这部恐怖片很那让人浸入其中,所谓的“恐怖”也仅仅来源于迸发的巨大声响。

对于未知的好奇和寻求刺激的潜意识,在仿佛与主角并肩一起感受过恐惧和生死边缘后发现自己在电影院安然无恙的如释重负又完美填充了恐惧感缺失带来的乏味,因此人们追捧恐怖电影的脚步不会停止。然而一部优质恐怖电影的拍摄难度远远比想象中要大,观众情绪的调度,和悬念的设置与揭发无一不是难题。

《寂静之地》口碑高涨吓人才不是恐怖片的终极奥义

即便是近年来制作精良的《釜山行》《逃出绝命镇》在观看后也难逃非常失望的评价,添加进感情线和人性反思并不能让恐怖片发生质的进步。而《昆池岩》《中邪》等爆款则十分讨巧的使用伪纪录片的形式,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伪造真实性,然而过于依赖鬼怪性质的未知力量制造过于悬殊的力量对比除了干干脆脆压的人抬不起头之外,则是溢满屏幕的乏味。

《寂静之地》口碑高涨吓人才不是恐怖片的终极奥义

电影工业的进步,让血浆,音效,特效怪物等要素以一种捷径垄断了恐怖电影市场,让人们以为感官的刺激就可以满足情感对恐惧的追求和释放。逃不开杀人狂,异形,凶灵;逃不开血浆,撕扯,暴力,我们已经类似的元素,厌倦了“突然惊吓”的方式,也不希望在看恐怖电影时不自觉的能提前10秒钟预知恐怖镜头的出现。,在情绪调动技巧和恐惧氛围营造的方式才是恐怖类型电影急需进步和拓展的方向。而不是简单的将怪物换个造型,换个技能。

《寂静之地》口碑高涨吓人才不是恐怖片的终极奥义

《寂静之地》因为剧情和细节带来的真实感的匮乏,和单调的表达方式无疑是不成功的。但《寂静之地》又是值得称赞的,相较于其他恐怖片,我们至少看到了卡拉辛斯基在不同概念上的创新和尝试,即便这次它的效果并不那么理想。但它真的吓到了每一个观众。(没错,只要你在电影院,你闭上眼睛也会被这突然的平地惊雷吓到)也许当导演真的搞清楚恐怖和惊吓的区别,会让恐怖片的发展更快一些吧。

文 | Spik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