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讀《水滸傳》,你覺得宋江該為晁蓋的死負責嗎?

1234822987


晁蓋的死因存在一定的爭議,一般有2種說法。一種是被史文恭射殺,另一種則是宋江指使人乾的。但晁蓋無論是死於哪種說法,宋江都一定是有責任的。

若是宋江指使人射死晁蓋自不必說,即便晁蓋真是死於史文恭之手,宋江也是罪責難逃。

自宋江上梁山後,他的威望人氣越來越大,晁蓋雖然是梁山之主但也遠不如他。宋江平時善於拉攏人心,晁蓋作為梁山的第一把交椅逐漸有“被架空”之勢,晁蓋在這種情形下需要有所表現才能穩住人心。

也正是因為晁蓋急於刷自己的存在感,才會不顧一切的去攻打曾頭市。晁蓋立功心切,後被暗箭所傷,死於非命。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晁蓋的死也可以說是由宋江間接造成的。


太古奇聞


關於晁蓋之死,眾說紛紜,觀點很多,有說晁蓋是無意間中箭而亡,的,有說是宋江派人安插其中暗殺的,甚至有說晁蓋自己想不開自殺的等等等。

聽說曾家五虎強了送給宋江的馬,還對梁山不顧一屑,甚至要剿滅梁山,這讓梁山大哥很不爽,於是親自帶兵來打曾頭市,連二把手宋江的話都不聽,連點大將,殺向曾頭市,在作戰過程中中箭,回山寨後傷重而亡,臨死時折箭遺言:報仇者為梁山之主。

按正常來講,打仗死人是很正常的,但是死的人是帶兵總司令,還是梁山大哥,這就不正常了,沒聽說帶兵的衝在最前面,那箭射的也太巧了,太準了。關鍵問題還是繼位問題,一般都是皇上死了太子上,像這種幫派式的就是大哥死了二哥上,但晁蓋不是這麼說的,誰殺了仇人也就是史文恭誰當老大,這就是個奇怪的事了。所以猜測也就來了,晁蓋大哥是怎麼死的,為什麼死了不讓老二宋江上,還要宋江負責不成?

自從宋江上梁山,晁蓋的存在感就在一點點降低,甚至從江州的路上就能感覺出來。剛從法場逃出來,打跑了官軍追擊,宋江就要報仇,帶人打破無為軍,做了一把統帥癮,完全是他指揮,晁蓋大哥在這也只能當小弟聽他的;在回梁山的路上,翻山越嶺之際,好漢土匪都來投靠,但他們投靠的是宋江大哥,而不是晁蓋大哥,這讓晁蓋大哥很沒面子,宋江也是來者不拒,當著大哥的面就收了,也不管晁蓋在旁邊就說以後哥我罩著你,你說晁蓋怎麼想。到了梁山排座位,一般都是排資歷,先來的肯定是在前面,後來的等吧,等我升官了你在上,就像現在都各個單位一樣;宋江不這樣,說了一句,不要這樣,這樣不利於團結,新來的坐一排,老資格坐一排,以後在按照功勞大小排座位,結果宋江帶來的人比以前的長一大串,晁蓋越不高興了,怎麼這是要奪權啊。後來要打仗了,晁蓋要出去練練手腳,活動筋骨,宋江又來了,大哥,你是山寨之主,怎能輕易出馬,然後出來一喊,誰跟我去,底下一個個的就來了,我去我去,搶著去,幾次過後宋江底下的人越來越多,功勞越來越多,晁蓋終於坐不住了,想出去打一仗立威,結果一出聲,沒人答應,最後點了十幾位好漢就出去了。這就是差距啊,宋大哥走的時候搶著去,晁蓋大哥出去了還要點名,不情不願的。

所以說晁蓋是有怨氣的,是憋著一口氣的,是被宋江逼的不行了,通過以上分析,你說宋江該負責任嗎?


孒嘫兮


宋江當然不必為晁蓋的死負責任了!相反是晁蓋,一是要為自己的死負責任;二是要為宋江的名聲負責任。因為:

一,宋江無需為晁蓋的死負責的理由。

(1)晁蓋志大才疏,根本就不是擔任一把手的料。梁山早在王倫時代,倘若不是林沖火併了王倫然後力挺晁蓋,哪裡能輪得到晁蓋擔任梁山泊之主的!

(2)晁蓋等一行七個人劫取了生辰綱之後,若不是宋江冒著殺頭的風險為晁蓋送信,晁蓋等人早就是死人了;接著,晁蓋擔任梁山泊首領之後,就先後派人三番五次軟磨硬拽地把宋江請上了梁山了;到江州劫法場的時候,出大力相救宋江的也只是李逵、石秀以及張順等人而已。

(3)晁蓋不顧宋江等人的勸阻,執意要親征曾頭市。晁蓋在出徵之前,明明一陣怪風吹折了軍旗,宋江吳用等人都說那是凶兆了,要晁蓋取消了此次親征曾頭市的行動。但是,晁蓋一意孤行不聽人言,而且晁蓋還只帶了林沖等人一起出徵曾頭市而已。晁蓋的所為就是典型的不作死就不會死了!

二,晁蓋要為宋江正名的原因。(在這裡僅僅是列舉小說當中的兩個例子)

(1)晁蓋和吳用一行人在梁山站穩腳跟之後,晁蓋就派劉唐送金銀財寶去答謝宋江了。結果,宋江就因此被閻婆惜捉住了把柄……於是宋江最終怒殺閻婆惜,宋江從此被迫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2)晁蓋不聽宋江的勸阻,終於在曾頭市被藥箭所射成重傷而死了。結果就有人說這一切都是宋江的陰謀詭計,是宋江偷偷派人去射殺晁蓋的……莫須有的罪名就接踵而至了!

所以說,宋江不但不必為了晁蓋的死負責任,而且晁蓋反倒要為宋江正名的!






騎蝸牛走高速


按照書中所寫,晁蓋之死與宋江無任何關聯,所以宋江絲毫責任也沒有。但要按當下一些人士的說法,宋江則要負直接責任。為什麼?因為按此說法,晁蓋就是宋江派人射死的,理由是:《水滸傳》中發生的若干戰役中,射出的箭數以萬計,唯此一箭刻有人名。故而認為是宋江陰謀陷害之後嫁禍於史文恭。此說法雖然有些離奇,卻也不無道理,且看書中對此段的描寫:“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卻得呼延灼、燕順兩騎馬死拼將去,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村口林沖等引軍接應,剛才敵得住。兩軍混戰,直殺到天明,各自歸寨。”由此可見,射中晁蓋的一箭,並非是史文恭採用“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戰術,特意彎弓搭箭專門去射死晁蓋的。而是“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的。這就讓人有些不解了:其一,若如此的話,射來的亂箭上應該都是刻上了史文恭名字的,這可能嗎?其二,所有的箭上都用了毒?那麼亂箭之中僅晁蓋一人中箭?絕不可能吧?別人中箭後是否也中了毒?書中沒說。其三、以史文恭的武藝,如若要想一箭射死晁蓋,豈不是易如反掌?又何必採取用“毒”這一下三濫的手段呢?對此,人們產生了猜測和懷疑,不僅情有可原,或許也還真是作者埋下的“伏筆”……

好啦,對此疑問暫不討論了。下面,聽聽我對此問題的見解是否對路:宋江到梁山後,籠絡人心、架空了晁蓋。而當年晁蓋的得力助手吳用,也已經做出了“棄晁投宋”的選擇。在此情況下,晁蓋“急赤白臉”的非要親自去打曾頭市,可以說是一種賭氣的做法。那麼,身為梁山泊頭把交椅的晁蓋怎麼會落到這一步的呢?因為,他是一個胸無大志、或者說是沒什麼野心的人。智劫生辰綱,無非是為了劫一把財,事情敗露上梁山後,當上了山大王、過起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銀”的日子,對他來說已經是最大的滿足了。而宋江不是這樣,他是個有野心的人,他的願望是“活時封妻廕子,死後千古留名”。作為學究出身的吳用呢,則是沒錢的時候摻與搶劫,上梁山後又坐了第二把交椅。當接觸了宋江發現其野心後,便又不滿足於當山大王,同樣渴望著當官發財,於是很快就和宋江“臭味相投”了。晁蓋死了,不僅為宋江掃除了招安路上的障礙,也同樣給吳用去了塊心病。所以,晁蓋剛死,此二人就迫不及待的唱起了雙簧,為日後的招安工作奠定了基礎。我敢說,如果沒有吳用的支持和配合,宋江絕不敢如此的忘乎所以!

所以,在晁蓋做出不冷靜的選擇時,宋江和吳用要是真心的話,要做的絕不僅僅是勸阻,因為任何一個人都知道,此時的勸阻無異於“激將”。此刻,宋江最應該做的就是讓吳用陪同前往,而吳用要做的應該是主動隨從才對。如果吳用當時在現場,晁蓋會上兩個和尚的當嗎?可他們二人均沒有對此說出半個字……

看到此,要說晁蓋的死宋江沒責任,您同意嗎?!






把盞常聊


【晁蓋之死純屬意外,沒有宋江謀殺陰謀論。】

樓主的問題,晁蓋中箭而死,宋江有沒有責任?兩重意思,宋江沒有責任,宋江也沒有謀殺晁蓋。晁蓋攻打曾頭市中箭,純粹就是個意外,命該如此。

曾頭市是大金國設在宋朝的戰略據點,鎮上共有三千餘家,掌管曾頭市的是曾家府。這老子原是大金國人,名為曾長者。有五個兒子號為曾家五虎:曾塗,曾密,曾索,曾魁,曾升。又有一個教師史文恭,一個副教師蘇定。去那曾頭市上,聚集著五七千人馬。曾頭市和梁山相距數百里路,井水不犯河水素無往來。盜馬賊段景住去北地倒賣馬,盜取了大金國太子座駕“夜照玉獅子”馬,想做投名狀入夥梁山泊,這就和梁山扯上了關係。段景住的行蹤被金國密探報知曾頭市,曾頭市於路途中搶劫了段景住,並放出和梁山做對的狂言。

段景住捱打後投奔梁山,細說了原委,宋江派戴宗前往打探消息。戴宗回來,把曾頭市的情況,向晁蓋、宋江一一說明,段景住所說屬實。曾頭市發願說,他與我們勢不兩立,定要捉盡俺山寨中頭領,做個對頭。那匹千里玉獅子馬現今與教師史文恭騎坐。更有一般堪恨那廝之處,杜撰幾句言語,教市上小兒們都唱道:‘搖動鐵環鈴,神鬼盡皆驚。鐵車並鐵鎖,上下有尖釘。掃蕩梁山清水泊,剿除晁蓋上東京!生擒及時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盡聞名!’”

晁蓋聽罷,心中大怒道:“這畜生怎敢如此無禮!我須親自走一遭,不捉的此輩,誓不回山!”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晁蓋道:“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宋江苦諫不聽。晁蓋忿怒,便點起五千人馬,請啟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其餘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

晁蓋執意下山攻打曾頭市,是有自己考量的。宋江上山後,帶兵打仗的活搶著幹,有沒有架空晁蓋的嫌疑呢?可能有吧,也可能沒有,不要把宋江想的太壞了。宋江苦活累活搶著幹,出風頭搶奪戰功是肯定的。至於,宋江為了搶班奪權故意慫恿晁蓋攻打曾頭市,這也是講不通的,宋江苦勸晁蓋不聽。還有人說,宋江讓人在晁蓋的新制認軍旗上做手腳,一陣怪風吹折了認軍旗,製造“風折認軍旗”於主帥不利的“惡兆”,這更是無稽之談。

晁蓋是如何中箭的呢?晁蓋帥二十個頭領、五千人馬攻打曾頭市,頭一陣互有勝負,各自收兵紮營。晚上,來了兩個和尚(曾頭市的奸細),說是和曾頭市有仇,願意引領梁山軍前去劫營。林沖勸說晁蓋,小心其中有詐,晁蓋求勝心切,沒有聽林沖的忠告,執意要前去劫營,分出2500人十個頭領前去劫營,林沖帶領剩餘人馬在外接應。晁蓋隨著兩個和尚走了個把時辰,到的一個去處,兩個和尚不見了,晁蓋下令退兵,可是已經晚了,已經進入了曾頭市的埋伏之中。

《水滸傳》原文:“不到百十步,只見四下裡金鼓齊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卻得呼延灼、燕順兩騎馬死並將去,背後劉唐、白勝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村口林沖等引軍接應,剛才敵得住。兩軍混戰,直殺到天明,各自歸寨。林沖回來點軍時,三阮、宋萬、杜遷水裡逃得性命,帶入去二千五百人馬,止剩得一千二三百人;跟著歐鵬,都回到帳中。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林沖叫取金槍藥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枝藥箭。”

晁蓋曾頭市中史文恭之毒箭而死,就有了諸多的猜測和推論,明末清初的文人金聖嘆,是“宋江謀殺晁蓋陰謀論”的始作俑者。金聖嘆說:“蓋宋江弒晁蓋之一筆為決不可宥也。此非謂史文恭之箭,乃真出於宋江之手也;亦非謂宋江明知曾頭市之五虎能死晁蓋,而坐不救援也。夫今日之晁蓋之死,即誠非宋江所料,然而宋江之以晁蓋之死為利,則固非一日之心矣。”

金聖嘆的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概括宋江謀殺晁蓋的這一件事情,是絕對不可以寬恕的。表面上看,晁蓋死於史文恭射出的毒箭,其實這是出自宋江之手呀!宋江明明知道曾家五虎,蓄意要殺死晁蓋;但是,宋江卻不去援救晁蓋。晁蓋之死,就算宋江不可預料;然而,晁蓋之死,宋江是最大受益者;宋江想謀權篡位,謀害晁蓋之心很久了。

金聖嘆是個文科生,他不是理科生,他的話符合人文思想,卻不符合科學邏輯。金聖嘆沒有否認晁蓋是死於史文恭的毒箭,但是,金聖嘆把晁蓋之死的不可預見性、突發性,假定為可以預見的必然的事件,埋怨宋江沒有及時救援。顯然,金聖嘆的遐想是缺乏科學邏輯的,梁山距離曾頭市幾百里路,就算晁蓋中了埋伏,宋江也不可能跨越時空的救援晁蓋,根本來不及也不可能。

其二,任何一個單位集團的二把手,都想當一把手,一把手死了對二把手絕對是好事。但是,以此來推定二把手必定會謀殺一把手,缺乏科學的邏輯考量。二把手為了謀權篡位,有可能謀害一把手,這只是犯罪的動機。犯罪不但要動機,還要具體實施,實施犯罪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客觀條件是實施犯罪的必要條件的可行性,必要條件的可行性是由時間、地點、人物、犯罪工具等等構成的,而這一切,宋江謀殺晁蓋的“陰謀論”是不具備的。

梁山會射箭的人很多,會射箭又和宋江關係鐵的人卻沒幾個,花榮會射箭和宋江關係很鐵;孫立會射箭和宋江關係還行,無聊的人們就設想了花榮或者孫立射死了晁蓋,甚至還有人設想劉唐、林沖射死了晁蓋。最不可思議的假設,晁蓋夜襲曾頭市時,宋江派出一支人馬,偷偷的潛伏在曾頭市。晁蓋中了曾頭市埋伏撤退時,宋江派遣的梁山軍假借曾頭市的名義,乘機射中了晁蓋,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

晁蓋是正面中箭,當頭一箭射在臉上倒栽下馬來。《水滸傳》晁蓋中箭的場景,完全排除了兩側和後面射中晁蓋,射中晁蓋的箭只能來自對面埋伏的一彪人馬(一千人左右),那麼問題就出來了,花榮或者孫立是怎麼混進曾頭市史文恭的隊伍裡去的?射中晁蓋之後,花榮或者孫立又是如何脫身的呢?如果,宋江不和史文恭勾結,他們是無法混進曾家軍的,更不可能脫身了。如果,宋江和史文恭勾結,後來盧俊義活捉史文恭之後,史文恭不會當眾供出宋江來嗎?

顯然,宋江指使人射殺晁蓋之說,從時間、地點、人物、場景都不符合科學邏輯,陰謀論純粹是無稽之談。劉唐跟隨晁蓋夜襲曾頭市,林沖帶兵在外接應晁蓋,這兩人也不可能從對面曾家軍向晁蓋射出毒箭。至於,宋江派一千人伏擊晁蓋,先不講有沒有可能性,就算是吧。那麼,梁山軍打梁山軍並且射中晁蓋,這麼大的烏龍事件,宋江是如何保密的呢?難道把這一千多人都殺了嗎?

我是冷清先生,為您推送不一樣的歷史真相,如果您喜歡敬請關注“冷清先生”公眾號。








冷清先生


晁蓋之死為必然,中箭而死是偶然。

在前文我講過,晁蓋的優勢是重情重義,勇於擔當;缺點是有勇無謀,逞強好勝。宋江的優點就多了去了。可以說晁蓋有的優點他都有,晁蓋有的缺點都是他的優點。這兩個人之間的戰鬥,好比一個初學弈者與大師對弈:初看晁蓋左衝右突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實則步步踏空招招失手陷入萬丈深淵。待得醒時,已然深陷泥潭翻身不得。

有人說晁、宋不是結義兄弟嗎?何苦兄弟相殘相煎太急呢?這就是你不懂政治了。自古以來,“天無二日”,自然也得“山無二主”。晁蓋不想爭,可眼看手下兄弟一個個跑去效忠宋江,晁天王轉眼就要變成晁光棍了,不爭不行,屬於被動應戰;宋江未上山時便廣施仁義,動機不言而喻。上得梁山,又有眾多兄弟扶持,豈肯屈居人下,因而主動出擊。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此拉開序幕。俗話說,太剛易折,戰爭一開始,晁蓋便處於下風,一著急一上火,分寸大亂,主動提出帶人攻打祝家莊,頭中毒箭,撒手人寰!

所以,晁蓋之死乃是必然,祝家莊不死,況家莊必死;戰場上不死,山寨中必亡。不是自己太弱,而是對手太強。

綜上所述,宋江是晁蓋之死頭號兇手!


風淡雲輕140356374



晁蓋之死,宋江是幕後大黑手

中國人善於內鬥,在中國歷史中,尤其在領導階層,頻頻上演著老大與老二的殘酷鬥爭。鬥爭的殘酷性的標誌便是你死我活,一朝天子一朝臣。

當老大的提心吊膽,總怕有人謀權篡位,天天疑神疑鬼;當老二的則翅膀漸硬,也畏懼未等到熬到接班的那一天就被老幹幹掉,也在暗中磨刀霍霍。如皇帝與太子們彼此間的鬥爭幾乎很少消停過。典型的諸如漢武帝劉徹與太子劉據、唐太宗李世民與太子李承乾、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與太子拓跋晃。而國家元首與二把手的鬥爭也同樣酷烈,如三國時期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馬昭與曹魏皇帝曹髦、曹奐。再如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與九千歲東王楊秀清,還有南北朝時的南朝的更替莫不如此。

這時候,一旦老二功高震主,名聲蓋過了老大,兩人之間必有血雨腥風,一人最終會死翹翹。

像北周大將趙匡胤成功登基,成為宋太祖後,十分擔心麾下將領會像自己一樣,沒準哪天會被其部屬披上黃袍,搞政變,於是玩了把“杯酒釋兵權”的把戲,用烈烈的美酒和假惺惺眼淚,將所有高級將領勸退,讓他們帶著大筆錢財提前離休,回家哄孫子去。

梁山泊好漢一百零八人除了林沖和朱仝二人是真正被逼上梁山,其餘的好漢全是湊數而已。

梁山的頭把交椅晁蓋與老二宋江上山的目的不相同,個人的志向與胸襟格局也迥然。

晁蓋是劫了梁中書給老丈人的蔡老太師生辰綱東窗事發,逃到梁山的;宋江則是在江州潯陽樓醉酒寫下“反死”要被砍頭,晁蓋帶人劫法場將他救上了梁山。

晁蓋是山大王思想,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圖與眾好漢聚義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沒有長遠的戰略。宋江不同,這個矮個子黑三郎一心只想著出人頭地,封妻廕子,青史留名。於是招安的心隨著梁山武裝割據力量的不斷壯大而像野草一樣瘋長。

宋江上梁山後,經過三打祝家莊、猛攻高唐州、大破連環馬、三山聚義打青州、大鬧西嶽華山和平定芒碭山等一系列大小戰役後,他的跟班馬仔越來越多,在梁山和江湖的聲望越來越高,甚至連晁蓋的夥伴軍師吳用也不自覺地投向了他的懷抱。

沒辦法,宋江就是這麼能折騰,就是這麼有魅力,就是這麼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這時候,盜馬賊段景住偷了大金王子的寶馬照夜玉獅子,要作為進身禮物加入梁山好漢的行列。但走到半路上,照夜玉獅子被曾頭市攔截搶走了。

段景住跑上梁山,聲稱照夜玉獅子是獻給及時雨宋江的。晁蓋懵了,此前無論是打祝家莊還是打高唐州和青州,每次要親征都給宋江攔下,說:“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結果就是造就了宋江在江湖上的名聲一日高過一日,如日中天。

晁蓋屢屢被宋江架空,心有頗有些不爽,當聽到段景住的照夜玉獅子是獻給梁山二把手宋江,而不是獻給自己這個當老大的,自然衝動起來。不顧宋江和吳用勸阻,執意帶隊下山去攻打曾頭市。

都說衝動是魔鬼。曾頭市不僅有武藝高強的教師史文恭和副教師蘇定,還有他們的徒弟——個個身手不凡的曾家五虎。而且至少有兩千人馬雄踞曾頭市,以逸待勞。晁蓋卻只帶著能征慣戰的林沖、呼延灼、徐寧和孫立,還有其他一些頭領,而不僅秦明、花榮、楊志、魯智深、武松和史進這些善於惡戰的頭領並未悉數都帶下山來,就連軍師吳用也未帶上,而且能呼風喚雨行法術的副軍師公孫勝也留在了梁山。

從晁蓋所帶隊伍的領兵頭領組成上分析看,林、呼、徐、孫都是打將。但餘下的穆弘、張橫、黃信、歐鵬、燕順、鄧飛等人都是宋江朋友圈裡的人,而楊雄和石秀最初投奔梁山差點被晁蓋給推出去斬了,還是宋江硬是勸說下來,保住了二人的性命。其他的劉唐、阮氏三雄和白勝倒算是晁蓋的嫡系,劉唐是步將,還算說得過去,但阮氏三雄是水軍頭領,曾頭市並非水城塢堡,水軍到這裡打仗根本不對路,而白勝是個拿不上臺面的小角色。至於杜遷和宋萬完全是自己的前任梁山老大白衣秀才王倫的心腹。

晁蓋之所以沒有帶秦明、吳用和公孫勝等人下山,是有他的想法的:

秦明和花榮是宋江鐵桿跟班,帶不得;

楊志是自己從他手中奪的蔡老太師生辰綱,有私仇,帶不得;

魯智深、武松和史進都新上梁山不久,面生,帶不得。

吳用最近一年半載裡總暗裡跟宋江眉來眼去的,也帶不得;

公孫勝必須留下在梁山牽制宋江,更帶不得。

而且,晁蓋之所以只帶一少部分梁山攻打曾頭市,就是要做出個樣子給宋江等人看,他晁蓋是有本事拿得下曾頭市的。想再架空自己,休想!

晁蓋下山走得急,想速戰速決,一戰定乾坤。這種急躁的心理自然會導致輕敵,曾頭市法華寺的兩個僧人找他,要主動當帶路黨,趁夜去劫曾頭市的軍寨,晁蓋更加浮躁了,還親自帶第一隊人馬去劫寨,叫林沖帶第二隊人馬做接應。林沖勸阻,晁蓋反說:“我不自去,誰肯向前?”

結果,當夜劫營中了曾頭市的埋伏,晁蓋臉上還被暗處射來的冷箭射中。

箭矢上有毒,並且還可有“史文恭”三個字。晁蓋回到梁山,性命在旦夕之間。臨終前囑咐宋江:“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老大死,接班人自然是老二。但晁蓋為什麼不直接叫宋江來當梁山的老大?

真正有身份的人是不屑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一支毒箭上的!

如果箭上沒有毒,刻有史文恭的名字,完全解釋的通。

這支致命的毒箭來得蹊蹺。

晁蓋就不能不懷疑極有功高震主之實,又有急於上位的梁山老二宋江了。

其實,宋江即使沒有段景住獻馬這根引爆他與晁蓋之間鬥爭大爆發的導火索,他也不會再長久忍忍下去的。從潯陽樓“反詩”的詞句“敢笑黃巢不丈夫”上,便可以看出宋江不是等閒之輩,不想做等閒之輩。黃巢何許人?是唐末農民造反大頭子,殺人如麻,部隊行軍打仗就以幾十萬的百姓做軍糧,手段殘忍令人髮指,簡直狠得不要不要的。

宋江敢笑黃巢不丈夫,其心胸自是不在黃巢之下。

為了招安大計,宋江必須在梁山當上老大,一切都說了算。所以,晁蓋必須死!

有人說用暗箭射死晁蓋的是徐寧,也有人說是歐鵬、孫立的。

但他們都不是,想在黑暗處從遠處一箭射中活動的目標,而且精準,這種技術含量極高的事兒只有宋江嫡系中的嫡系——神射手“小李廣”花榮辦得來。


落日照冰河


水滸傳,宋江,1073一1124,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山東鄆城縣押司,

晁蓋,晁天王,山東鄆城縣東溪村人,村保正,財主,

有關宋江晁蓋,做一簡化表述,翻閱資料,晁蓋之死有些蹊蹺,

在打祝家莊,華州,多次戰功晁蓋下山被宋江勸住,只有他帶眾弟兄去,久而久至晁蓋自然失去了領導威信,

可見宋江做人不如晁蓋,但計謀晁蓋遠不如宋江,到底晁蓋之死宋江要不要負責,只能評論人格,無法怪他,

喜歡看聽一些水滸的人,明知道宋江用意,但無法對他定奪,這就是他高明之處,簡單概括,不周諒解。





涼薄青年丶玖壹


我曾經在其他的問答中論證過,宋江不可能是暗害晁蓋的兇手。晁蓋之死,宋江可以說沒有直接責任,但間接責任肯定是少不了的,“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其實,這個“間接責任”很難衡量,宋江如果想推的話能推得乾乾淨淨,想攬的話也足以令他愧疚終生。

宋江救了晁蓋等人的性命,因此晁蓋成了梁山之主後,寫信感謝宋江,還封了一百兩金子。也怪宋江自己粗心大意,那封書信反而成了宋江怒殺閻婆惜的導火索。如果宋江此時去梁山泊落草,弟兄們吃肉分金,可能晁蓋也不會死。宋江到江湖轉了一圈,把花榮等二十多個好漢送上了梁山,然後去江州走了一遭,又籠絡了一大票人。

我個人認為,晁蓋並沒有嫡系:七星聚義不過是以利相交,劉唐、公孫勝、三阮都是新相識,晁蓋雖跟吳用相熟,但也沒什麼交情。吳用轉投宋江,晁蓋可以說是孤家寡人了。晁蓋也是條硬漢,本想借攻打曾頭市證明自己,結果卻不幸戰死。一山不容二虎,即便二人有過命的交情,也終究要分道揚鑣。

梁山實際上已在宋江的控制之下,晁蓋要麼讓位,要麼走,要麼死,要麼當個傀儡。宋江上梁山之初,晁蓋便要讓位,理由是宋江救了晁蓋等七人,是梁山泊的恩主,宋江拒絕,理由是晁蓋比自己大十歲。晁蓋讓位或離開梁山,宋江都會背上罵名,晁蓋又不可能當傀儡,因此晁蓋只能戰死,作者也只能這麼安排


上頭派掌門


讀《水滸傳》,你覺得宋江該為晁蓋的死負責嗎?

晁蓋的死宋江要不要負責,書裡面已經提到了,晁蓋在征討曾頭市的時候,宋江已經阻止過,晁蓋親自出兵征討曾頭市,晁蓋不聽,非得要去!最後被人家暗箭射傷,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以前晁蓋很聽宋江的話,這一次為什麼不聽宋江的話!


很多評論的書裡面講過,這個時候的晁蓋,其次權力已經被宋江架空了,他身邊的人基本上就是,阮氏三雄,入雲龍公孫勝,軍師無用,白日鼠白勝,赤發鬼劉唐,也就是剛入夥的時候幾個親信!

宋江手下,基本上都是他的親信,這裡面的英雄豪傑不管是宋江當初出手相救,拿銀子買,或者接濟,反正那都是對宋江俯首帖耳,唯命是從的兄弟,晁蓋看在眼裡,難道沒有一點想法,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出兵曾頭市,晁蓋一意孤行和這個關係很大。梁山上的功勞都是你宋江建立的,那要我這個老大還有什麼用,所以晁蓋是堵了一口氣,征討曾頭市!



說實在的這個時候,晁蓋和宋江的關係,其實是面和心不和,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晁蓋中了箭以後,在臨死之前說了,誰要是拿到曾頭市史文公的頭,他就是梁山伯之主。按正常來說,宋江是第2把交椅,他快死了,理所應當,宋江是頭領,晁蓋說的這話的目的,還是因為他已經看透宋江了,宋江的野心,不是晁蓋所能夠想象的到的。晁蓋死也不願意讓手下的兄弟們投奔朝廷,他也看透了宋江,將來招安投奔朝廷,是宋江的一步大棋。所以他在臨終前說,誰替他報了仇,誰將來就是梁山伯之主,明顯是不想讓宋江得逞,因為宋江沒什麼能耐,報仇這件事,肯定不能自己完成,將來大寨主這個位置,宋江肯定是做不了啊,但是晁蓋錯了,因為宋江很有人緣,大家都服他,他不做梁山伯的大寨主,誰能坐得穩,盧俊義很明智,他知道,他如果做了大寨主,下面誰都不服他,所以他很有自知之明,把這個位置讓出來,第2把交椅才能夠坐得穩!



晁蓋的死宋江沒有直接責任,但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說,晁蓋沒有曾頭市征戰途中死掉,後面會發生什麼情況,下面的兄弟們都服宋江,晁蓋只是一個擺設會怎麼想,晁蓋也不是無能之輩,難道他看不清這個形勢,將來他和宋江勢不兩立這個局面早晚會發生,火併王倫會在晁蓋的身上發生第2次,從側面來講,晁蓋的死對宋江是利大於弊,也是大勢所趨,免得兄弟們撕破臉面,宋江到最後落一個罵名。

梁山好漢最後排座次的時候,晁蓋沒有在108條好漢之列,一種情況就是削弱晁蓋在梁山裡面的影響力,大家都不要想了,現在的老大是宋江,晁蓋已經是過去式啦!

另一種情況就是,晁蓋代表著反對朝廷梁山的一股勢力。而宋江拉著代表歸順朝廷,為大宋朝建功立業,將來為兄弟們找一個出路,流芳千古的一條路徑。

所以說晁蓋的死,對於宋江得償所願,終於可以一統江湖,為自己將來的仕途鋪平了前行的道路,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死幾個兄弟對於他來說,再說難免。晁蓋是草莽英雄,義氣為重,他想的只是眼前的,大家有酒喝有肉吃,有錢花就夠了,將來怎麼著,管那麼多幹啥

宋江城府較深,從一開始就想到,結交天下的英雄豪傑,將來為自己所用,他更具備成為一個領導者的人物,正所謂慈不養兵,義不掌財!真正的狠角色還是宋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