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早春大棚蔬菜灰黴病爆發流行,減產絕收,4大防治措施,請了解

灰黴病是茄果類蔬菜(特別是番茄和茄子)、瓜類蔬菜、豆類蔬菜(特別是菜豆)、萵苣、韭菜、芹菜等蔬菜的一種嚴重真菌性病害。大棚、溫室等保護地蔬菜栽培中易發生和流行。由於茄果類、瓜類蔬菜的花朵是重點病位,而且病部常有大量黴層,所以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點花時,可能產生傳染。

1 發病症狀

灰黴病以苗期和採收貯藏期發病為主。在適宜條件下,可為害花、果、葉和莖。田間發病首先在靠近地面的衰老葉、花瓣和果實上,然後再侵染其他部位。幼莖被害部縊縮變細,幼苗倒折。葉片發病初期出現淺白色小點,繼而形成水漬狀大型灰褐色病斑,潮溼時病部長出灰黴,乾燥時病斑為灰白色。莖部受害可引起局部腐爛,嚴重時可造成整株死亡。

成株期主要為害花器和未成熟果實,造成落果、爛果。花器被害,多從開敗的花及花托部侵入,造成褐色腐爛,並向花梗蔓延。果實被害,病部變軟、萎縮,最後腐爛。這類病害的共同特點是在發病部位產生灰褐色黴狀物,後期在發病部位產生黑色不規則菌核。

早春大棚蔬菜灰黴病爆發流行,減產絕收,4大防治措施,請了解

1.1 番茄灰黴病

葉片發病多由葉尖開始,沿支脈間呈“V”字形向內擴展,初呈水浸狀、淺褐色、邊緣不規則、具深淺相間輪紋,潮溼時病部長出灰黴,邊緣不規則,乾燥時病斑呈灰白色。莖部發病初呈水浸狀小點,後擴展為長橢圓形或長條形斑,淺褐色,溼度大時病斑上長出鼠灰色黴層。嚴重時引起病部以上枝蔓折倒枯死。青果受害最重,先由青果殘留的柱頭或花瓣侵染,後向果柄或果面擴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水漬狀、變軟腐爛,後病部長出鼠灰狀黴層,果實失水僵化。花萼變為暗褐色,隨後乾枯。

1.2 茄子灰黴病

茄子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受害。幼苗染病,子葉先端枯死,後擴展至幼莖,幼莖縊縮變細,常自病部折斷枯死,真葉染病出現半圓至近圓形淡褐色輪紋斑,後期葉片或莖部均可長出灰黴,導致病部腐爛。成株染病,葉緣處先形成水浸狀大斑,後變褐,形成橢圓形或近圓形淺黃色輪紋斑,密佈灰黴層,嚴重的大斑連片導致整葉乾枯。果實受害一般先侵染殘留的花絲花托,然後向果實和果柄發展,從而導致果皮變成灰白色軟腐,發病後期在果柄處長出大量灰白色黴層,以後果實失水僵化。

早春大棚蔬菜灰黴病爆發流行,減產絕收,4大防治措施,請了解

1.3 西葫蘆灰黴病

主要為害花、葉、莖和幼瓜。病菌多從開敗的雌花侵入,致使花瓣腐爛,並生有灰色的黴,後向幼瓜擴展造成瓜條頂尖退綠呈水漬狀,逐漸軟化、萎縮,表面生有灰色黴,最後腐爛。有時在病瓜上長出黑色的菌核。葉片發病,常出現近圓形較大病斑,有少量灰黴。為害莖蔓,常引起莖腐爛、折莖。

1.4 萵苣灰黴病

苗期被害莖、葉呈水漬狀腐爛,病部長有灰色黴層。成株期被害,多從底部葉片開始發病,溼度大時,一般從葉緣或有水滴的葉面先發病,病斑呈橢圓形或弧形,起初呈水漬狀,擴大後呈黃褐色,具輪紋,病部上長有灰色黴層。葉柄基部開始呈水漬狀、紅褐色,後基部腐爛,致上部莖部腐爛,嚴重時植株萎蔫枯死,溼度大時,生有灰色黴層。

2 發病規律

灰黴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菌絲體或菌核在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借氣流、雨水和田間農事操作等傳播。特別是當棚溫在15~21℃、相對溼度在90%以上時,更易流行為害。從發病到流行為害一般只需7~12d。一般在開花結果初期,灰黴病進入發病高峰,在病部產生的黴菌又通過氣流進行更大範圍的傳染。3~5月及10月前後,是灰黴病的主要發生時期。一般在密度過大、秧苗或植株生長不良、空氣相對溼度過高時容易發生病害。

3 綜合防治

3.1 農業防治

3.1.1 選用抗病品種

因地制宜選用適合當地種植的抗病、較耐低溫、耐弱光、高產的品種。

3.1.2 清除病殘

移栽前清除田間上茬作物殘留的殘根、老葉、爛葉,然後深埋土壤。田間發病後應及時摘除病葉、病花和病果,將帶菌的葉柄、莖稈連帶根部剪除。研究表明,摘除幼果上殘留的花瓣和柱頭可有效防止灰黴病傳播,減少病菌來源,控制灰黴病的發生蔓延。

3.1.3 培育壯苗

在育苗時,對種子進行溫湯浸種後,用40%甲醛150倍液浸泡1.5h進行消毒處理。苗期注意控制溫溼度,防止徒長,培育壯苗。

3.1.4 加強溫溼度管理

無論是苗床地,還是定植後的大棚等設施中,均應注意通風換氣,降低空氣和土壤溼度。對於茄果類、瓜類蔬菜,晴天上午適當推遲通風,當棚溫上升至33℃時再通風,這樣可抑制病原菌的活性,阻止其傳播;下午棚內溫度保持在20~25℃,晚上15~17℃。

3.1.5 加強栽培管理

保持棚面清潔,增強光照,避免在陰雨天澆水,防止大水浸灌,最好選在晴天上午澆水。及時通風,控制溼度。有條件的地方應採用高畦地膜全覆蓋栽培,大力推廣滴灌技術,以及配方施肥和合理密植技術。

早春大棚蔬菜灰黴病爆發流行,減產絕收,4大防治措施,請了解

3.1.6 嫁接防病

利用雲南黑籽南瓜嫁接黃瓜、西葫蘆等,能有效防治灰黴病、枯萎病,提高抗病性和豐產性。

3.2 藥水點花

用2,4—D等植物生長調節劑點花時,在已經配好的2,4—D等稀釋液中加入0.1%的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或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用這種藥液進行點花,能有效地預防花朵、果實發病(用這種混合藥液點花前,還須將已經發病的花朵摘除)。

3.3 生物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選用木黴菌(活孢子2億個/g)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枯草芽孢桿菌(孢子1000億個/g)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5~7d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次。

3.4 化學藥劑防治

灰黴病是一種世界性的重要病害,迄今為止,尚未發現對灰黴病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種,因此生產上一直依賴於藥劑防治。

3.4.1 苗床消毒

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g,拌入過篩細土15g做成藥土,下鋪上蓋對苗床進行消毒。

3.4.2 定植前對棚室進行消毒

用鋸末硫黃粉燻棚,每畝用鋸末3kg,硫黃粉2kg。

3.4.3 秧苗帶藥定植

茄果類、瓜類蔬菜定植前,用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噴淋秧苗,做到無病苗進棚。

3.4.4 開始發病後,可選用化學藥劑及時防治

3.4.4.1 噴霧

可選用50%腐黴利可溼性粉劑2000~2200倍液,或45%噻菌靈懸浮劑3000~4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幹懸浮劑800倍液、40%嘧黴胺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65%甲硫·黴威可溼性粉劑700倍液、50%克菌丹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等噴霧防治,7~10天一次,連續3~4次。在噴藥時,幾種藥劑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如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加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藥劑防治灰黴病要早,一般以花期和膨果期為重點防治時期。噴灑藥劑時要周到細緻,對植株基部、大棚地面、棚膜、棚內空間間都要噴藥。中心病株周圍重點噴。植株中、下部葉片及葉的背面要重點噴。灰黴病菌易產生抗藥性,要注意在蔬菜一個生長季裡交替輪換用藥。

3.4.4.2 噴粉

於傍晚噴灑10%滅克粉塵劑,或5%百菌清粉塵劑,或10%殺黴靈粉塵劑,或10%灰黴靈粉塵劑,每畝每次1kg,9~11d一次,連續使用或其他防治方法交替使用2~3次。

3.4.4.3 煙燻

遇連續陰雨(雪)天氣,可選用10%腐黴利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畝一次用藥200~250g,或3.3%噻菌靈煙霧劑,用量為每100m350g。於傍晚用闇火點燃後立即密閉煙燻一夜,次日開門通風。隔7~8d一次,連續2~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