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橘子不會挑選?學會簡單竅門,輕鬆挑選到香甜可口的橘子,學學吧

<code>導讀:橘子原產於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大眾的喜愛,可是大家對於橘子的認識並不全面,也不會挑選到合適的,通過介紹要了解。/<code> 

各位觀眾老爺大家好,這裡是生活竅門達人,每天給大家分享實用的生活小妙招。

實用係數:★★★★★

處理對象:橘子

大家好,先和大家介紹下我自己,我是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水果之一,他們對我的稱呼是橘子。想必大家對於我並不陌生,但是我個人覺得大家對於我的喜愛只是對於我的味道而已,還是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下我的一切,讓大家能多瞭解一點我。

我的身世

我的祖輩就是來自中國,可是具體的地點已經沒有辦法查證了,其實這也不重要,我只要記得我是“中國橘”就夠了,後來由阿拉伯人傳遍歐亞大陸,橘子在荷蘭、德國都還被稱為“中國蘋果”。為什麼可以這樣說呢?這是我悠久的歷史才有的底氣,在中國種植橘子的歷史可查的就有4000年之久,1471年傳到葡萄牙,而傳到美國就到了1665年了,整整推遲了194年。

按照現在的情況來說,我主要分佈在北緯35°以南的位置,每年年產量為10282.2萬噸,居百果之首,全國種植的縣(市、區)就有985個,這也是我引以為傲的地方。

我的童年

吃過我的老爺們都知道,我的味道甘甜,很是喜人,但是我的美味還要多虧了我的生長環境,我這個人比較挑剔,性喜溫暖溼潤。

首先是溫度,我的生長髮育對於溫度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要求在12.5~37℃的溫度之間,即使在0.5°的差距那麼結果就會天差地別了。所以我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個季節,溫差不能太大,我比較怕冷,當天氣低於-8°時我基本就活不成了,也就是發生凍害。同樣的當溫度高於37°時,我就停止生長了,還是比較矯情的。

其次是光照和溼度,我是屬於耐陰性較強的,但要優質豐產仍需好的日照,土壤的相對含水量以60%~80%為適宜,低於60%則需灌水,但是水分過高的話,我就有淹死的危險。

選美標準

大家都知道由於我的產量巨大,難免有幾個兄弟長歪了,所以大家要學會辨認我的“壞兄弟”,其實並不難,今天跟你們說幾點,牢記就可以了。

第一點,看顏色。我小時候是綠色的外衣,長大之後逐漸換成了黃色,再到橙黃或者橙紅色,所以大家在選購時以橙黃色的為最佳,不是顏色越深越好,過老的不容易保存,我一旦離開枝頭,生命也就開始了倒計時。

第二點,看橘皮。我兄弟的好壞都表現在外皮上,不懂得如何隱瞞自己。表皮光滑且薄的一般都是較甜的,而那種粗糙有顆粒的不僅壓秤而且還不甜。還能用手捏一下,感覺果肉結實但不硬,一鬆手,就能立刻彈回原狀就是優質的。

第三點,看橘子蒂。橘子蒂能看出甜不甜,橘子蒂凹陷進去的會比較甜,凸出來的則會酸許多,這是因為我還沒完全熟透,局部會因為營養堆積在頂部形成凸起,這樣的橘子會變得很酸。

這就是關於我身世的故事,希望通過我的介紹,大家對於我能有所瞭解,我可不希望以後還有人說怎麼這麼酸,我可是不買賬的。

結束語:

今天分享關於橘子的知識點都瞭解了吧,如果感覺簡單實用的話請分享給你的朋友或家人,也可以在下方點贊留言,喜歡我的分享可以關注我的賬號--生活竅門達人。本期節目到此結束,期待下期與您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