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在電視劇《安家》中,當徐文昌知道龔家花園的設計師是鄔達克時,忍不住地發出了一聲讚歎:“哇,這可是著名國際建築大師啊。”

這個名字彷彿一下子就擊中了徐文昌的心,他扭頭就向房似錦說起鄔達克的事蹟起來:“國際飯店、大光明影院,市女三中都聽說過吧,都是他的作品。他的這些建築,和張愛玲小說一樣,成為上海獨特的血脈。可以說,沒有鄔達克的上海,文脈就斷了一截。”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安家》視頻截圖

說這話時,徐文昌的語氣裡滿是崇拜和敬仰。

誠然,如果說張愛玲是上海文學界的傳奇,那麼鄔達克就是上海建築文化的瑰寶。

鄔達克是誰呢?他是怎麼樣在戰俘營中逃脫來到上海闖蕩的呢?他在建築上究竟有著怎樣的造詣?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建築大師鄔達克的故事吧。

一.鄔達克的經歷

1893年,鄔達克出生在歐洲建築最具特色的國家——奧匈帝國。作為在建築豪門誕生的富二代,他從小就在建築設計稿中長大。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鄔達克(後排左二)一家

9歲,他就開始在父親公司打零工了。

12歲,他就收到來自他父親建築公司的offer,成為正式僱員。

18歲,他已經拿到石匠、木匠、水泥匠的資質,並獨立設計了一座教堂。

22歲時,畢業於匈牙利皇家聖約瑟夫理工大學建築系,精通6國語言。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年輕時候的鄔達克

可是大學畢業後的他,並沒有從事建築師的工作。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他立志於參軍效力於奧匈帝國陸軍他從一個小旗手,升到了中尉,在軍隊算是平步青雲。可是是好景不長,在一次任務中,他被沙俄軍隊突襲俘獲,變成了戰俘,更可悲的時,他還在流放的過程中摔斷了腿,變成了一個瘸子。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在戰俘營時

然而他並沒有放棄對自由的追求,再一次押運戰俘的途中,他成功“越獄”。逃跑到了中蘇邊境的他向當地人謊稱自己是波蘭工程師,在那裡打工賺錢。

最後他用自己積攢的工資,向一個酒鬼騙半買了一本俄羅斯護照,換上自己的照片和名字,又再一次逃亡,這次,他的目的地是中國上海。

1918年,25歲的鄔達克來到了上海。衣衫襤褸餓著肚子的他,站在美國建築師克利開設的克利洋行的門前,鼓足勇氣走了進去。終於在那裡尋求一份繪圖員的工作,並從事建築設計。

他原本只是想找一份工作,賺了足夠的錢便回家,可是沒有想到這一停留,就是29年。

當時的上海,被成為冒險家的樂園。從1840年到1940年裡,上海人口增加從40多萬增加到400多萬,外國人從25人增長到超過6萬人。人多了,就需要更多的建築。同時,上海的經濟也飛速增長,在租借地的投資大幅增長。因為這樣背景,建築師大有用武之地。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從1840年到1940年裡,上海人口快速

中國自古只有匠人,沒有設計師。隨著洋行紛紛來到上海,上海的房地產業迎來了它的黃金三十年。而鄔達克的建築才華也得以體現,他只用了7年的時間,就變成了上海建築業首屈一指的大亨。

1925年,31歲的鄔達克在外灘24號橫濱正金銀行大樓內擁有了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鄔達克打樣行。

1932年,鄔達克打樣行遷至他自己設計的圓明園路209號浸信會大樓頂層801室。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二.鄔達克的作品

鄔達克一生的作品,幾乎都留在了上海。

鄔達克在上海建成的作品有54個項目,近119座單體建築,其中31個項目被列入市級以上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名錄,1個項目屬於區級優秀歷史保護建築。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鄔達克的作品涉及眾多功能類型和風格,當時國外最新的建築潮流和最先進的技術總能在他的作品中快速體現。然後這些作品在國際化外衣之下卻隱藏著眾多地方的烙印,這跟城市自身的特徵密不可分。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超過50個項目,100棟單體建築

鄔達克在為克利洋行工作時,項目幾乎都是西方業主,古典復興的風格。1925年,鄔達克開了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便慢慢承接中國業主的項目。第一個服務的中國業主,就是四行儲蓄會1930年後,鄔達克服務的中國業主越來越多,建築的類型和風格也越來越豐富。

1930-1937年間,是鄔達克設計的鼎盛時期。他的設計類型很廣,有現代的學校、電影院、公寓、醫院、工廠等。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鄔達克設計類型很廣

鄔達克主要設計了四個電影院:卡爾登電影院,浙江電影院,辣斐電影院和大光明電影院。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鄔達克設計的電影院

鄔達克還設計了很多現代化的工廠,比如閘北電廠,上海啤酒廠等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鄔達克設計的現代化工廠

當然還有很多高層公寓,武康大樓,愛司公寓,達華公寓等。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鄔達克設計的高層公寓

鄔達克在上海的作品風格多樣,主要有古典復興風格、地方風格,現代風格以及裝飾藝術風格

古典復興風格的代表是鄔達克為中國業主設計的第一個建築——四行儲蓄會聯合大樓,立面(建築的外牆,尤其是正面)和室內都有古典的柱式,採用了日本進口的白色大理石。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四行儲蓄會聯合大樓

哥特式風格建築的代表可以看慕爾堂,室內是尖拱券,立面是火焰窗,用紅磚鋪砌的牆面,肌理非常豐富。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沐恩堂位於黃浦區西藏中路316號,原名“慕爾堂”

鄔達克的建築風格不僅適合人,更適合上海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

。有人評價鄔達克建築設計的國際化外貌下,往往會藏著濃厚的地方烙印。

我們可以下面從幾個例子來看看:

  • 市三女中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是中西女塾與聖瑪利亞女中合而成的,由美國教會創辦。宋氏三姐妹就讀過的學校,也是當時上海所有名流富豪的大小姐們就讀的學校。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宋氏三姐妹、張愛玲等都曾在此就讀

1921年,鄔達克參與新校區的建築設計競標,一舉打敗了當時世界著名的設計師墨菲。他大膽地採用美國學院派哥特風格的精美設計,馬上就抓住了歐美校董的心,更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景蓮堂主入口上方的三個哥特式尖券窗,白色窗欞,頂部有花瓣裝飾,內鑲集合圖案的彩繪玻璃,為室內帶來溫暖柔和的光影。尤其當午後的陽光透過彩繪玻璃,打在新藝術風格的彩色水磨石地板上的時候,那些色彩斑斕的影調,就像夢境一般。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中西女塾景蓮堂內景,現為市三女中五四大樓。

這次的機會,讓默默無聞的鄔達克在上海的建築設計業一炮而紅。

  • 宏恩醫院

宏恩醫院,現在華東醫院10號樓,是一個在上海致富的美國商人匿名捐贈給工商部的。它建於1926年,是鄔達克開出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初期代表作品。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立面是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室內採用了意大利進口的大理石。南向主立面作豎向三段式構圖,其東西兩翼對稱均衡。大樓南立面正中為三角形的拱劵頂,兩側連接它的是帶欄杆的女兒牆,三角形拱劵的立面外凸,分層對應設置比例適度的立柱,貫通立面,自下而上地承託著頂部拱劵的底部。建築的南立面對稱地分佈著三個突出的立面。

這棟外觀全然是西方復古風格的醫院主要目的是適應上海,尤其是副熱帶氣候,因為夏天天氣太熱,住院人數達到六成。

宏恩醫院是上海第一個採用了中央空調的醫院,這也是他引以為豪的原因。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鄔達克女兒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父親經常為宏恩醫院的建設自豪

宏恩醫院的設計體現出鄔達克嚴謹紮實的古典主義功底,以及處理功能複雜的公共建築的特殊能力。

  • 大光明電影院

大光明電影院位於南京西路216號,坐落在現今的南京西路黃河路路口,南對人民公園,東鄰國際飯店,1933年由鄔達克設計重建,這時候他的建築風格開始轉變為完全的現代主義,被後來的學術界稱為“現代的裝飾藝術派”。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看上去沿潔面非常舒展的影院實際上主入口的門面很窄

看上去沿潔面非常舒展的影院實際上主入口的門面很窄,基地形狀像一條魚,腹部偏寬,頭尾偏小。鄔達克巧妙地將上下兩層的休息廳設計成腰子形,門廳通過兩側直跑樓梯直接連接二樓休息廳。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基地形狀像一條扁魚

大光明電影院充分體現了鄔達克“螺螄殼裡做道場”的設計功力。

在寸土寸金的商業地斷,創造了遠東地區最大的獨一無二的電影院。

  • 國際飯店

曾經有遠東第一個高樓的國際飯店坐落在南京西路黃河路口,它建成於1934年。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國際飯店是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物

國際飯店是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物,不但在家喻戶曉,而且名揚海內外。在之後的將近半個世紀以來國際飯店一直雄踞第一高樓的寶座,可以說是鄔達克在上海最出名的傑作了。

在當時,上海被譽為無法建築高層建築,因為上海位於海邊,是沙土地基,建築容易沉降,且地下水位高,下挖時,很容易淹水。

可是鄔達克找到了解決的方法,他和其他設計師一起討論研究,最後決定400根33米木樁做地基,地下室施工時用密閉的鋼板維護,為了減輕高樓的重量,國際飯店採用了一種特殊的結構,材料採用了德國西門子製造的輕型合金鋼,減輕了重量,減低了造價。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國際飯店採用了一種特殊的結構

追求完美的鄔達克還經常去工地監工,工地中經常會聽到他對工人的大叫:“你信不信我一磚頭拍死你。”

  • 綠房子

鄔達克在上海的最後一件作品是坐落在銅仁路西側、北京西路口的“綠房子”,這幢鄔達克完成於1938年的現代風格私人別墅,曾被稱之為“遠東第一豪宅”。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綠房子是一個非常現代的,帶有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

綠房子是一個非常現代的,帶有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綠色面磚、大面積玻璃,流暢的線條、大陽臺、大花園,室內的傢俱也非常現代。整個房子靠著圍牆建造,首層中間架空,形成了車道。南面的居室可以由玻璃門道直通花園,北面很緊湊,是服務區域,當中間嵌入了中式功能,一個佛堂,中式廚房等。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綠房子有中西兩套生活設施

綠房子建築的結構和功能則反映出了房屋主人獨特的生活方式,有中西兩套生活設施,還是上海第一棟安裝電梯的住宅。

關於綠房子,其實還有一段“花邊故事”。

一天,有一個大款跑到了鄔達克事務所和他說:“我呢,有老婆,有小妾還有老孃,我不喜歡老婆和小妾彼此之間爭吵,更不希望他們去吵我的老孃,怎麼辦啊?

鄔達克一拍大腿,說:“沒問題,我幫你搞定。我會設計一棟讓他們上下自如,並且不會碰面的樓。”

這個大亨,就是顏料大王吳同文。這棟樓,就是綠房子。

這個故事的真假性有待查實,可是吳同文確實非常愛這座“綠房子”。1949年後,他的親友相繼離開大陸,只有他和姨太太堅持住在這座房子裡。他曾經說過:“我死也要死在綠房子裡。”

沒想到果真如此。1966年文革開始後,吳同文和姨太太在“綠房子”裡服下安眠藥,開煤氣自殺了。

三.鄔達克的影響

  • 對建築歷史的印象

鄔達克一生的作品、一生的靈感都留在了上海。

鄔達克的作品除了在建築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曾激勵和吸引了不少的後來者前赴後繼。

據說在國際飯店建造時,有不少市民都會跑前去觀看,其中有一位從蘇州來滬的17歲的翩翩少年簡直看得入了迷。

每到週末了,他都興致勃勃地去看國際飯店是如何一層一層建起來的,一邊驚歎,一邊暗自下定決心要攻讀建築學,

他就是著名的大建築師貝聿銘,國際飯店的誕生成全了一位世界級的建築大師,也是一段難得的佳話。

看《安家》中龔家花園設計者鄔達克,如何從戰俘變成“建築之父”

貝聿銘代表作品有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蘇州博物館新館等。

  • 對社會對影響

在那個年代,上海非常複雜,黑幫、鴉片館、綁架活躍。一個城市有大約1500家鴉片館,上千家的妓院,鄔達克卻沒有設計過任何一家。他痛恨腐敗,同情窮人,但是作為商人,偏偏卻處於灰色地帶。

他不止一次抨擊那些自詡為“偉大國家建設者們”,說:“你們只專注於公寓自己和家庭的財務卻不是你們的國家”。

二戰爆發期間,他積極幫助猶太人,通過派發護照,幫助猶太人在上海獲得了安生之處。


後話:

1947年,中國內戰爆發,鄔達克攜妻女離開了中國。

晚年的他,並沒有為任何一個業主設計一座房子,潛心研究宗教和考古。直到1958年10月26日,他心臟病突發,離開人世。

“我沒有辦法提高自己,他們的讚美對於我來說,都甚少有幫助”。他是一個真正的大師,他只和自己的內心比賽,他是一個存粹愛建築的人。

有人說,是鄔達克成就了摩登時尚的上海,但我更願相信,在鄔達克的心裡,一定也感謝這座包容性的大城市成就了他。

有鄔達克的上海,是摩登的;有上海的鄔達克,是幸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