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籍中女人比男人更長壽,麻姑,一個比彭祖更長壽的神

書接上文。昨天內容我們聊了一位女神“媽祖娘娘”,今天繼續說一說另外一位女神,估計今天的這位尊神,有很多看官老爺不是很瞭解。但是老聲提及一位名氣很大的尊神,活了八百多歲---“彭祖”,彭祖是長壽的象徵,但世人卻不知女性中也有一位主長壽的尊神就是今天的主角“麻姑”。麻姑活了不知多少年,但記載中她“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她看起來是個不到20歲的女子,自稱目睹了大海三次變成陸地,可見歲月之悠久,因此人們就把她視為壽星。

古籍中女人比男人更長壽,麻姑,一個比彭祖更長壽的神


麻姑又稱壽仙娘娘、虛寂衝應真人,中國民間信仰的女神,屬於道教人物。最早見於葛洪的《神仙傳・麻姑》。其中記載道,上古之時,有仙人王方平,降臨蔡經之家祝壽。他派人邀請麻姑前來。麻姑看上去只有十八九歲的樣子,長髮垂腰,衣服雖非錦繡,但花紋秀麗,光彩奪目,頗有楚楚動人的風姿。麻姑進來以後,對王方平說:“上次承你接待以來,我已經三次看到滄海變成桑田,這次經過蓬菜,看見東海水淺於往昔,只有原來的一半了,難道大海又要變成陸地了嗎?”王方平笑著回答:“你那麼細心啊。難怪聖人說在海中行走也會揚起灰塵呢!”接著他又對床姑說:“你的手長得好像鳥爪啊。”蔡經定睛往床姑身上看去,只見她的一隻手長著長長的指甲,就宛如玉簪嫩蔥一般。蔡經見了禁不住就根,如果背上發癢,讓酥姑的玉手來幫忙撓撓該是多麼舒服的事啊。王方平精通心靈感應術,一下子就明白了蔡經在想什麼,就運起“心鞭”,暗中叫神卒鞭打蔡經,蔡經表面上雖然看不出捱打,但身體卻感到十分疼痛。王方平跟他說,麻姑可是仙女呀,你怎麼會有如此不敬的念頭呢。吃完飯兩人就昇天而去了。這則短短的故事中包含了“麻姑搔癢“滄海桑田”、“東海揚塵”三個成語,可見麻姑的魅力。

古籍中女人比男人更長壽,麻姑,一個比彭祖更長壽的神


古籍中女人比男人更長壽,麻姑,一個比彭祖更長壽的神


後世人經過想像傳說,逐漸演變出許多麻姑的神話故事。其中一種說法是麻姑為後趙官員麻秋的女兒,從小就品貌端莊、心地善良,但他的父親麻秋脾氣卻非常暴躁。有一次麻秋奉後趙皇帝之命,徵發民工修築城池,工程浩大,他卻催得非常緊,每天只有當公雞破曉的時候,才准許大家稍微休息一會。麻姑心疼民工,就經常跑去學半夜雞叫。她一叫,群雞也隨著響應,監工就以為天真的快亮了,便讓民工回去休息。但日子久了,麻姑的行為就被發現了,監工稟告麻秋,麻秋大怒,提劍要殺麻姑。民工們找了一匹馬給麻姑,她騎著馬逃進山中,麻秋居然放火燒山,眼看風勢洶湧,麻姑就要死於非命之際,西正母正好路過此地,趕緊降雨滅火,救了麻姑。在得知事情前後經過後,十分欣賞麻姑,便收她為弟子,讓她進山修道,這就是江西南城縣西的麻姑山。

古籍中女人比男人更長壽,麻姑,一個比彭祖更長壽的神


古籍中女人比男人更長壽,麻姑,一個比彭祖更長壽的神


麻姑山上有十三泓清泉,泉水非常甜美,麻姑在山下耕種銀珠糯米,再用何首烏靈芝配上山中清泉,以此釀酒。十三年後,她大功告成,位列仙班,而靈芝酒也成了。於是她便帶著新釀的靈芝酒前往王母娘娘的瑤池壽宴,王母打開酒蓋一看,只見此酒透明醇厚,再略略一聞,酒香撲鼻而至,各路神仙莫不大加讚賞,王母大喜,當即封麻姑為“虛寂衝應真人”。據說眾仙飲了“麻姑酒”後,醉眼陶然,百日方醒,而“麻姑拜壽”的故事,也就隨著那醇厚的酒香流傳至今。

古籍中女人比男人更長壽,麻姑,一個比彭祖更長壽的神


麻姑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典籍中就載錄有麻姑事蹟,東晉葛洪的《神仙傳》、《抱朴子》以及《雲笈七箋》,清代《南城縣誌》、《麻姑山志》等史料均有關於麻姑的記載。後來,道教為之建壇立廟,崇奉有加。麻姑廟的建立,在道教中開創了單獨祀奉麻姑的先例。道教中的麻姑信仰及與此相關的祈禳齋醮活動在麻姑山延續千年,經久不衰,而民間的麻姑信仰風俗也是廣泛流播,麻姑山及其傳說更是名揚天下。

古籍中女人比男人更長壽,麻姑,一個比彭祖更長壽的神


麻姑是親見“東海三為桑田”的長生不老的仙人,後世多以麻姑為長壽的象徵。明代即有畫家作《麻姑獻壽圖》,作為祝壽的禮品。這些優美神奇的神話傳說,以及廣大民眾朝拜麻姑的傳統經歷,形成了膾炙人口、流傳廣泛的麻姑文化。2006年,麻姑仙女傳說《滄海桑田》被列入江西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籍中女人比男人更長壽,麻姑,一個比彭祖更長壽的神


古籍中女人比男人更長壽,麻姑,一個比彭祖更長壽的神


本輯揭秘,終。史料內容網絡皆可查詢,如有見解不妥之處,還望各位看官老爺加以批評指正,老聲碼字不易,蒐集素材也難,希望您多多支持,喜歡的朋友點點關注,點點贊,發表您專業的見解與評論,老聲每日更新後續內容,揭秘更多趣聞。

注:本號旨在揭秘影視文學作品中的文史依據,不涉專業知識,不屬資深解答。文學創作,切勿迷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