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齊迎“高光時刻”

在肺炎疫情的籠罩下,全國車市一片愁雲慘淡,不過也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自動駕駛。

今年1月,國內突然爆發大規模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助力抗疫,一輛輛由京東、百度、美團等國內企業研發的無人車被迅速投放到各大醫院及隔離點,用於運送藥物及生活物資,不僅讓自動駕駛大刷了一把存在感,也使得這項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驗證。

2月底,在國內很多車企和零部件企業都深陷肺炎疫情帶來的業績虧損之際,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Pony.ai(小馬智行)和馭勢科技卻憑藉在自動駕駛領域領先的技術實力,逆勢吸金,分別獲得了豐田和博世的投資。

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公佈了《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顯示在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每兩次人工干預之間行駛的平均里程數)值排名中,前十名就有5家企業具備中國背景,分別是百度、AutoX、Pony.ai、滴滴、PlusAI,其中百度Apollo 排名更是首次超過Waymo,奪得第一,再顯中國技術公司在自動駕駛賽道上的勢不可擋。

一直以來,自動駕駛測試車的脫離接管情況被認為是衡量自動駕駛汽車實際性能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測試車輛脫離次數越少,人為干預接管的次數越少,就表明該車的自動駕駛系統越穩定,其所在公司自動駕駛研發水平越高。

因此從某些程度上來講,此次DMV榜單前十中國技術公司佔據半壁江山,也體現了中國在自動駕駛研發方面整體實力的顯著提升,以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擴大。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強勢征戰海外

據此次DMV報告,去年百度在加州依舊只投放了4輛測試車,但總測試里程卻較2018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長,達10.83萬英里,共脫離6次,平均每18,050英里接管一次,與2018年的平均每206英里接管一次相比,進步明顯。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齊迎“高光時刻”


與第二名谷歌相比,2019年百度每兩次人工干預之間行駛的平均里程數比Waymo長4,831公里,百度也因此成功趕超Waymo,奪得魁首。而在2018年的DMV榜單中,百度僅排在第7位,被Waymo遠遠甩在大後方。

但不可否認的是,Waymo在測試里程上依舊是遙遙領先其他企業的。去年Waymo在加州共投放148輛測試車,完成了145萬英里的測試,約佔所有車輛總測試里程的一半——2019年加州各家自動駕駛公司共完成了 288 萬英里的自動駕駛測試,是Cruise的1.7倍,是百度的13倍。到今年1月,Waymo自動駕駛汽車的總行駛里程已經超過了2000萬英里。

AutoX在只有8輛測試車的情況下,去年在加州共完成了3.2萬英里測試,脫離3次,平均每10,684英里接管一次,排名第四,提升也十分顯著。而在2018年,AutoX在加州投放了7輛測試車,僅測試了22,710英里,平均下來不到200英里就得接管一次。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齊迎“高光時刻”


目前,AutoX已經準備在加州部署下一階段的測試——完全無人駕駛測試。2019年12月,AutoX被曝已經在加州申請了無人駕駛測試許可,一旦獲得許可,今後AutoX將能夠在加州部署沒有配備安全員的無人駕駛測試車。此前,Waymo是加州唯一一家取得了完全無人駕駛汽車測試資格的公司。

Pony.ai憑藉22輛測試車,去年在加州測試了17,48萬英里,脫離27次,平均每6,475英里接管一次,在MPI值排行裡位居第五。2018年,Pony.ai在僅有6輛測試車的情況下,在加州測試了16,356英里,總共脫離了16次,平均每1,022英里接管一次,也可謂進步神速。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齊迎“高光時刻”


正是出於對其技術實力的肯定,早在2019年6月,Pony.ai就獲得了由加州頒發的自動駕駛運營牌照,獲准向公共乘客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即RoboTaxi服務,Pony.ai也因此成為首家在加州獲得該牌照的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2019年11月,Pony.ai通過與現代汽車合作,正式在加州推出首個面向普通公眾的Robotaxi常態化服務,有需求的用戶可憑藉BotRide的同名版App,用手機叫到自動駕駛的現代Kona電動SUV,並根據App的指引,到達最近的上車點。最近,Pony.ai又通過與弗裡蒙特市合作,進一步擴大了在加州的機器人出租車服務範圍。今後,弗裡蒙特市市民在有出行需求時可以呼叫Pony.ai的自動駕駛汽車,這些車會在弗裡蒙特市繁忙的Amtrak/ACE火車站至市政廳以及市發展服務中心之間的路線上行駛。

滴滴2019年在加州共投放了12輛測試車,跑了19,279英里,脫離8次,平均1,534英里接管一次。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滴滴自2018年5月獲得加州自動駕駛測試資格後,首次提交加州路測報告,便一舉挺進前十,奪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績,實力可見一斑。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齊迎“高光時刻”


事實上,早在2017年3月滴滴在加州山景城設立首家海外AI實驗室時,就曾表示滴滴出行對於自動駕駛汽車充滿興趣,2018年初滴滴被曝已在中美兩地開展了自動駕駛相關的測試。由此可見,雖然在自動駕駛領域滴滴鮮有消息,但其實一直在默默地佈局。

PlusAI 去年憑藉2輛測試車,在加州測試了1,880英里,脫離兩次,平均每940英里接管一次,排名第九。而在2018年,PlusAI在只有2輛車的情況下,在加州測試了10,816英里,共接管199次,平均每54英里就得接管一次,進步也十分明顯。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齊迎“高光時刻”


去年12月,智加科技的L4級自動駕駛卡車在不到3天的時間裡,穿越2800英里(4500km),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為世界知名乳業巨頭藍多湖®(LandO Lakes®)提供了首次自動駕駛貨運服務。據悉,這是首次L4級自動駕駛卡車牽引滿載生鮮貨物的冷藏車廂橫穿美國的商業試運營,這一成功可謂是對PlusAI安全處理各種天氣和道路狀況的自動駕駛能力的有力驗證。

不僅如此,PlusAI 還在包括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等在內的17個州進行了無人重卡安全測試,在其中部分州,PlusAI是首家進行測試的無人重卡科技公司,並在國內先後拿下了全國首張營運貨車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和首張無人重卡跨省區域測試牌照。

基於已有成績,2020年CES 上PlusAI表示在今年年底前其無人測試規模將覆蓋全美所有準許的大陸州,在測試項目中,其將嘗試使用全新的測試設備及路線試運行,不斷提升其自動駕駛系統處理複雜駕駛場景的能力。

自動駕駛或讓中國“扳回一局”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汽車產業在國際上一直處於跟隨狀態,即使到現在,依舊沒有摘下“大而不強”的帽子。自動駕駛的出現,給了國內企業一個和跨國公司同臺競技的機會。過去幾年,國外雖出現了Waymo、Cruise、Nuro、通用、豐田、日產等一大批優秀的自動駕駛玩家,國內亦有百度、滴滴、Pony.ai、AutoX、馭勢科技、華為、京東、長安汽車等在積極開展相關的研發,並且進展顯著。

或許與Waymo相比,中國無人駕駛公司們起跑還是慢了半拍,但中國企業近幾年的努力追趕,正在逐步縮小這種差距。例如百度,去年除在加州表現出色,其在國內的發展也是風生水起。特別是2019年下半年,百度不僅先後拿下了北京市首批T4級別路測牌照和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牌照,還陸續與長沙、滄州、陽泉、銀川等地就開展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的示範應用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齊迎“高光時刻”


其中,2019年9月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隊Robotaxi正式在長沙面向公眾試運營,踏出市場化第一步。11月初百度又在滄州推出國內第二個無人駕駛出租車試運營項目,進一步拉近了普通市民與自動駕駛汽車之間的距離,使得這項技術真正從內部研發開始走入市場。12月,百度Apollo通過在北京、武漢、滄州和長春等23個城市同步開展測試,僅一個月測試里程累計就超過了300萬公里,為百度進行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的研發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9全年,百度Apollo憑藉52輛測試車僅在北京市就完成了75.4萬公里的測試,百度也因此成為2019年北京市所有測試企業中投入測試車數量最多、測試里程最長的企業。

正是基於前期的這些探索,在今年初爆發的肺炎疫情中,百度才得以攜新石器、金龍客車、智行者、青島悟牛、中科慧眼等多家合作伙伴,迅速投身到抗疫前線,用無人車開展生活物資、藥物等的配送,使這項技術真正應用於實踐,造福於人類。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齊迎“高光時刻”


AutoX除了在加州的測試,今年也計劃在國內開展自動駕駛載人測試。在2020 CES上,AutoX與FCA達成合作,雙方今年將基於FCA旗下的Pacifica大捷龍打造一款無人車PacificaX(捷龍星),並在深圳、上海等地實現規模化投放,其中在上海,AutoX計劃推出100臺無人駕駛出租車用於試運營。而更長遠來看,AutoX還將聯手FCA在整個亞洲市場佈局自動駕駛汽車。

另據瞭解,今年年底AutoX還將在歐洲大規模部署首批RoboTaxi。2019年7月,AutoX與瑞典電動汽車製造商國能(NEVS)達成獨家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雙方將把AutoX的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集成至國能下一代汽車架構中,從而在2020年將雙方合作研發的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投放到歐洲的公共道路上。

滴滴在2019年對於自動駕駛也有了更明確的規劃。2019年8月,滴滴宣佈正式將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 用於開展自動駕駛研發、產品應用及相關業務拓展。之後剛過一個月滴滴就獲得了由上海市頒發的首批載人示範應用牌照,另外兩家獲牌企業分別是上汽和寶馬。

按照規劃,滴滴將於今年年初在上海落地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在特定公開道路上投入30輛L4+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屆時滴滴的乘車界面會新增一個“自動駕駛”選項,與現有的“快車”“專車”“出租車”等乘車選項並列,如果乘客選定的乘車起點和終點在特定區域內,滴滴會派出自動駕駛車輛接單。不過,或許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目前滴滴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仍未上線。

可以說,無論是無人車抗疫,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獲車界巨頭加持,還是DMV自動駕駛報告中的亮眼成績,都表明當前國內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全球影響力正處於快速提升階段。或許目前,國內在自動駕駛的大規模商業化方面還面臨供應鏈不成熟、政策法規不完善等多重難題,但從細分市場來看,高級自動駕駛技術在封閉場景的落地還是指日可待的。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齊迎“高光時刻”


剛剛獲得零部件巨頭博世投資的馭勢科技就證明這一點。在經歷了兩年多的研發測試和試運營後,已經於2019年12月30日在香港國際機場內啟用了無人物流車為旅客提供行李運輸服務,這是全球首個在機場實際操作環境下運行的無人駕駛常態化運營項目,亦是首個無人貨運商業化服務。未來,隨著更多類似的項目逐漸落地,國內無人駕駛有望迎來真正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