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全詞從“憑闌久”開始,到“卻下層樓”而終,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隴首凹雲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闌久。一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忍凝眸?香杳神京,盈盈仙子,別來錦字終難偶。斷雁無憑,冉冉飛下汀洲。 思悠悠。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雲愁。阻追遊,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川無言,卻下層樓。——柳永

此為羈旅懷人之詞,簡單來說,詞人登上高樓,遠遠眺望,懷念心上人,但越望而越想,越想而越愁,欲待下樓而去,偏偏此種情境,非止一次。

全詞從“憑闌久”開始,到“卻下層樓”而終,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開篇倒裝,先寫登高所見,再寫“憑闌久”。那麼登高究竟何所見呢?乃是“隴首雲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這是實寫。然後再虛寫“關河蕭索,千里清秋”,由實而虛,點出季節特色,其景畢見。詞人明明已經“憑闌久”了,而且雖稱“一望”,實際是指望去的總體印象,而並非只望了一眼,可是最後卻說“忍凝眸”,怎忍心去望啊。越不忍心望而越忍不住望,越望而越愁,其情也畢見了。

全詞從“憑闌久”開始,到“卻下層樓”而終,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第一疊從景到情,第二疊則從情轉入景,先寫自己所懷想之人,在那遙遠的京都(汴梁),她的體態如此輕盈美好,彷彿仙子一般,再寫分別後難以重聚。這裡要說明一下“仙子”的用法,固然用此詞可以泛指美麗的女子,但在唐宋之際,仙子還有其特殊意,是指妓女或與妓女類似的、以色或藝事人的女道士。柳永半生在教坊中輾轉,與很多妓女結緣,其中既有涉及情感的,也有純粹的文藝之友,而且據說“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這是他生活環境所造成的現象。在這一前提下, 我相信他所抒發的對妓女的情感,大多是真實的,與那些拋棄家中妻子,跑去拈花惹草的虛情假意之輩不可相提並論。

全詞從“憑闌久”開始,到“卻下層樓”而終,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詞人思念著某位仙子也即妓女,他認定對方也正在思念著自己,或許還像蘇蕙寄《璇璣圖》給丈夫竇滔那樣,想要寫信給自己。但是可惜,“錦字終難偶”,信雖寫了,自己卻收不到。為什麼收不到呢?因為所謂鴻雁傳書終究是傳說,並沒有真實的憑據啊,更何況目中所見的鴻雁還是一頭離群孤雁呢?這裡詞人又從抒情而非常順暢地轉向寫景,其實也含有倒裝之意,即眼中見到“斷雁”,才突然想到鴻雁傳書的典故,才進而想到對方是否有寫信給自己。“斷雁“這一意象,本身也是詞人的自況,自己就如同所見到的這頭孤雁一般, 離群落索,孤寂無依,所以難以遠飛,只好“冉冉飛下汀洲”。這般情景襲來眼前,詞人不禁憂思綿長,難以自抑。

全詞從“憑闌久”開始,到“卻下層樓”而終,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前兩疊由景而情,由情而景,已經把事物情感都說得很分明.了,第三疊再來加深離情,先說懷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可惜聚散離合,本不由人作主,朝雲暮雨一-般的男女歡會,只換來如今的滿腹淒涼。再也無法和愛人同遊了啊,詞人每次“登山臨水”,都會引發對愛人的思念。這裡一個“每”字,將前兩疊的愁苦又更進一層,這般不忍凝眸而又忍不住要凝眸的情景,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了,每次都是同樣的愁苦,同樣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全詞從“憑闌久”開始,到“卻下層樓”而終,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詞人滿腔愁緒,除寄託於詩詞外,無人可與言表,所以只能“卻下層樓”。但是可以想見的,他下次還會來“登山臨水”,還會來“憑闌久”,還會“永日無言”,愁緒萬千,如此循環往復,離恨綿綿,永無絕期……

全詞從“憑闌久”開始,到“卻下層樓”而終,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全詞從“憑闌久”開始,到“卻下層樓”而終,前後呼應,渾然一體,血脈流通,非大手筆不能做到。劉熙載《藝概》說柳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於敘事,有過前人”,評價是非常準確的。其實同樣的情感,也可填之於小令,情景俱可完善,慢詞所重者,一唱三嘆,反覆吟詠,以加深對情感的表露而已,柳詞之長,也正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