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梁啟超娶過幾個女人,哪一個是真愛?

歷史知事


梁啟超一生娶過兩個女人,這個人就是他的髮妻李蕙仙,一個是李蕙仙孃家帶來的侍女王桂荃。但梁啟超還在夏威夷與小學教師何蕙珍有過“夏威夷之戀”,在他生命中的這三個女人中間,每個人都是真愛,但說到志同道合、真正讓梁啟超愛到心跳的,則是“夏威夷之戀”中的何蕙珍。

梁啟超一直主張一夫一妻,他因此在婚姻上,只有他的髮妻李蕙仙存在夫妻名分,其他女人即使有夫妻之實的,卻也沒有夫妻之名。

梁啟超是廣東新會人,出生於本地鄉紳家庭,既非名門,家底亦不是特別豐厚,好在梁啟超從小聰慧,才學精進。1889年,年僅17歲的梁啟超參加廣東鄉試,考了全省第八名,中了舉人,主考官李端棻慧眼識才,看中了年輕才俊梁啟超,便主動伸出橄欖枝,將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許配給梁啟超。

李蕙仙比梁啟超大4歲,出身官宦之家,家學深厚,吟詩作對、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儼然一智慧端莊的大家閨秀。兩年後,二人結為夫妻。婚後,李蕙仙從北京大都市嫁到嶺南新會梁啟超家,她不但沒有怨言,反而勤勞賢惠,特別是後來梁啟超推行變法維新,清廷通緝,李蕙仙遭遇家庭變故,卻始終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夫唱婦隨,侍奉公婆,撫養孩子,極盡婦德,成為了賢妻良母的典範,讓梁啟超非常感動,他對她,當然是愛的。李蕙仙與梁啟超生育了三個子女,分別是詩詞研究專家梁思順、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著名圖書館學家梁思莊。

梁啟超與李蕙仙結婚後,李蕙仙帶了兩個侍女到婆家,一個叫阿好,一個叫王來喜,王來喜後改名王桂荃。王桂荃既勤快又聰明,深得梁啟超夫婦的歡喜,家中的財務都叫王桂荃來管,可見信任之深。

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一家逃亡日本,由於李蕙仙體弱多病,家務大都由王桂荃負責,不僅如此,聰明的王桂荃還學會了日語,家庭中的對外接待聯絡,大都是王桂荃出面,不久,梁啟超與她產生了愛情,在梁啟超一番努力,通過李蕙仙的兄弟從中做工作,最後徵得李蕙仙同意,納王桂荃為妾。

王桂荃為梁啟超生下4子2女,共6個孩子,分別是:現代考古學家梁思永、職業軍人梁思忠、社會活動家梁思懿、著名經濟學家梁思達、梁思寧、火箭系統控制專家梁思禮。

變法失敗出逃,梁啟超先逃日本,再到檀香山,在這裡,梁啟超收穫了自己的愛情。當時,任過他翻譯的小學教師何蕙珍剛剛20歲,模樣俊俏,學識淵博,中、英、粵語皆精通,在翻譯的過程中,何蕙珍漸漸愛上了梁啟超,當時有人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對梁啟超不滿,何蕙珍竟寫匿名文章支持梁啟超,讓梁啟超十分感動。

何蕙珍還向梁啟超表白說:“先生他日維新成功,莫忘我,但有創辦女學堂之事,以一電召我,我必來,我之心惟有先生!”得到何蕙珍的愛慕,梁啟超先拒後愛,竟至不能自已。為了能納何蕙珍為妾,梁啟超以真摯之心、懇切之言,寫信給髮妻李蕙仙,請她支持,他在信中說:“餘歸寓後,愈益思念蕙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幾於不能自持,明行待人家閨秀,不應起如是念頭,然不能自制也。酒闌人散,終夕不能成寐,心頭小鹿,忽上忽落。自顧生平二十八年,未有如此可笑之事者。今已五更矣,起提筆詳記其事,以告我所愛之蕙仙,不知蕙仙聞此將笑我乎?抑惱我乎?”

由這炙熱的話語,可見梁啟超當時愛何蕙珍之深,三個女人中,梁之最愛何蕙珍,可見一斑。然而,當髮妻李蕙仙接到這封丈夫出軌花心的信後,立即輕描淡寫地回了幾句話,表示同意丈夫納何蕙珍為妾,不過,此事當先徵得父親老大人的同意。

接到回信後,梁啟超立即嚇得大驚失色,魂飛魄散,馬上給妻子回信道:“得六月十二日復書,為之大驚,此事安可以稟堂上》卿必累我捱罵矣!即不捱罵,亦累老人生氣,若未寄稟,請以後勿再提及可也……其於蕙珍,亦發乎情,止乎禮義而已。”

李蕙仙抬出父親來說話,瞬間打消了梁啟超欲納何蕙珍為妾的想法,一方面可以看出李蕙仙的機智,另一方面,也可見梁啟超對家人的尊重,君子畢竟是君子。


帝國的臉譜


對於梁啟超很多人都有所瞭解,但是對於李蕙仙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其實李蕙仙比梁啟超大四歲,她不介意梁啟超當時只是個窮學生,她欣賞梁啟超的才華。這李蕙仙是大家閨秀出身的,熟悉她的人都會說她是個才女,她從來都沒有嫌棄過樑啟超的家庭也不會瞧不起他。她的人品非常好,她尊重每一個人,家裡比她大兩歲的後媽她都是非常尊重,鄰里街坊對她的好評非常高。

她照顧梁啟超那麼多年一直無怨無悔地付出著。但是有人說過樑啟超背後最偉大的女人不是他的妻子李蕙仙而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頭。這個丫鬟叫王桂荃,她四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在繼母的手裡受盡了不平等的對待,後來被轉手賣了四次做丫頭,最終成為李蕙仙的丫鬟,她在那個時候已經十幾歲了,因為比較勤快梁啟超夫妻倆非常喜歡她,就連家裡的財務都讓她去管理。

梁啟超夫婦是非常幸福,但是一直沒生下孩子,六年後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可以為了讓梁家的香火旺盛了點,李蕙仙讓王桂荃服侍梁啟超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孩,他是維新運動的領袖,他沒有給王桂荃任何的名分,她生下的這六個孩子也非常孝順她,雖然她沒有什麼名分但是在她心裡梁啟超就是她的丈夫,在她心裡她的丈夫就是她的天是她心裡的大英雄,這樣的生活她已經非常滿意了。

後來梁啟超遇到了政治危機,王桂荃跟著一大家子人來到了日本,她在日本學會了日語,身為大小姐的李蕙仙一直身體弱,經常生病,很多家裡的事物都落在了王桂荃的肩膀上,這個動盪不安的家庭在她的照顧之下慢慢恢復了平靜。

有一次梁啟超受到老師的邀請去了美國,在美國認識了一個姑娘,這位年輕的姑娘的才學吸引了梁啟超,梁啟超穩重的情懷讓姑娘為之傾心,她大膽的表達了對梁啟超的愛意。梁啟超就把這件事寫信告訴了妻子李蕙仙。李蕙仙回信說:“你喜歡上別人太正常,讓她做小妾吧,我去告訴一下父親,讓他替你做主,然後把這個姑娘娶回家。”

這一段話簡直比大炮的的轟炸都管用,梁啟超放棄了這個念頭,信中雖然沒有表明什麼意思,但是一旦李蕙仙告訴了他身體不好的父親,父親就會被氣的發病,再加上李蕙仙這風輕雲淡的話讓梁啟超覺得李蕙仙已經不愛自己了,他有了危機感,他拒絕了姑娘的求愛,並且寫信告訴妻子就是想她了逗她玩開個小玩笑。

在李蕙仙離開之後梁啟超陷入了悲痛之中,王桂荃只能安慰,然後好好照顧著整個家庭。梁啟超跟李蕙仙這一輩子就吵過一次架,吵完架以後李蕙仙就被查出了乳腺癌,因為乳腺癌去世,這是梁啟超最自責的事情。他在病重的時候一直跟女兒說是不是因為那次吵架讓她生病的,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在李蕙仙走後的三年間,梁啟超也生病了。


貓眼歷史


嚴格意義上來講梁啟超只娶過兩個女人,最愛的還是原配妻子李蕙仙。

1889年,年僅十七歲的梁啟超考中舉人,當時的主考官李端棻非常的看好他,便介紹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與他認識、訂婚。過了兩年,1891年梁啟超與大他四歲的大家閨秀李蕙仙正式結為夫婦,李蕙仙帶了兩個丫鬟。其中一個,就是梁啟超的第二個夫人,名為王桂荃。

本來在民國時代,一夫多妻,納妾是非常正常的事。可梁啟超與譚嗣同倆人主張“一夫一妻”制,梁啟超作為創始人應當以身作則,所以他只承認原配妻子李蕙仙,至於第二位妻子,一生都沒有給王桂荃名份。



要說哪一個是梁啟超最愛的?

我想應該是在他一窮二白時嫁給他的李蕙仙吧。

這一位大家閨秀,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非常的善解人意,跟梁啟超十分相愛,一生只吵過一次架。為了梁家更是盡心盡力,操勞一生,直到1924年9月13病逝。梁啟超為她寫下了《祭夫人文》。


為什麼說她非常的善解人意呢

她知道自己的身子虛弱,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懷孕,為了梁家開枝散葉,主動的讓梁啟超納自己的丫鬟為妾,為梁家開枝散葉。還在梁啟超因為政治因素逃到日本時,李蕙仙帶著梁家一家老小也逃到了澳門,在最困難的時候獨自一人支撐著整個梁家,在背後默默地支持著梁啟超。

而梁啟超也深愛著妻子,時常的跟妻子書信來往,還把自己的照片寄給了妻子,說見到照片就如同見到他本人。

此外,梁啟超還有一位紅顏知己。只不過為了他的妻子李蕙仙,他多次拒絕了這位紅顏知己對他的仰慕之情,而這位紅顏知己更是為了他終生未嫁。


大唐都護



有過兩位夫人:李蕙仙和王桂荃

1889年(光緒十五年)年僅十七歲的梁啟超考中了舉人,與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訂婚,1891年(光緒十七年)梁啟超十九歲時入京與與長他四歲的李蕙仙成婚,李惠仙與梁啟超結婚時,帶了兩位丫環,其中一位即王桂荃,1903年她成為梁啟超的側室。1924年9月13日,李蕙仙因病而逝,梁啟超為此寫下了《祭梁夫人文》。1968年在“文化革命”中,王桂荃與孩子們四散分離,最後死在在一間陰暗的小屋裡。  

梁啟超共有有9個子女: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莊、思達、思懿、思寧、思禮,其中思順、思成、思莊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達、思懿、思寧、思禮為王夫人所生。他們中的許多人後來都成為傑出的人才。  

梁思順(令嫻)(1893年-1966年),長女,詩詞研究專家。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長子,著名建築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其妻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國民黨十九路軍炮兵校官,因病早殤。   

梁思莊(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圖書館學家。   

梁思達(1912年-),四子,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從事社會活動。   

梁思寧(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軍參加中國革命。   

梁思禮(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無論對於李夫人還是王夫人,梁任公都是非常喜愛的,其實兩位夫人扮演的角色也都不一樣。從身份上看李夫人知書達理,又是千金小姐,從修養和文化素養上的確能夠幫襯到梁任公很多;而王夫人在生活上的照顧卻也是深入人心,體貼之至,雖說是丫鬟的出身,但懂得禮數,知明理,對梁任公是愛又理解,哪怕名份來的那麼遲。

有時候我覺得李夫人像王弗,東坡曾經為她寫過“十年生死兩茫茫”,而王夫人更像是閏之,勤儉持家,就像閏之並無才學,卻能把家裡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條。梁對二人即是至愛,亦是真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