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梁啟超有6個孩子,但卻沒得到名分的王桂荃,最終結局如何?

鄧毅君


梁啟超除了妻子李蕙仙外,還有個側室王桂荃。梁啟超和這個側室生了4子二女,但一直不肯承認她。因此,她連個名號都沒有。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王桂荃舊照)

王桂荃本來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頭。她的命運非常坎坷,幼年時先後喪母失父,飽受繼母虐待。後來幾經輾轉,在她4歲的時候,被賣到李蕙仙的家裡。

李家本是官宦人家,不光有人在朝廷裡當差,家裡地產也較為豐厚,因此在北京城裡頗有名望。

李蕙仙從小就得名師指點,不僅吟詩作賦信手拈來,琴棋書畫也堪稱一絕,在當地有“才女”的名氣。

1869年,由堂哥李端棻做主,李蕙仙嫁給了比她小4歲的梁啟超。

由於王桂荃手腳麻利,頭腦靈光,所以她被安排給李蕙仙當陪嫁丫鬟,隨李蕙仙嫁到了梁家。

說起來,梁啟超的祖父和父親都設過私塾,是鄉里少有的知識分子。他們在地方上雖然和鄉紳一樣能起到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家裡只有幾畝薄田,並不富裕。

梁啟超不光很有才學,還是維新變法的代表人之一。同時他還極力反對“一夫多妻”,是“一夫一妻”制的倡導者。

梁啟超不光是“一夫一妻”的倡導者,還是最堅定的執行者。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李蕙仙雖是大家閨秀,但卻極為賢惠,在梁家任勞任怨,對上孝敬公婆,對下相夫教子。

另一方面,李蕙仙積極學習新學,對梁啟超的變法主張極為支持。她不光給了梁啟超諸多安慰和鼓勵,還為了讓梁啟超在事業上能擼起袖子幹,以一己之力,承擔起了一家人的擔子。

因此,梁啟超對李蕙仙既敬且愛,常為他們的婚姻感到洋洋自得,並說他們的結合是“美滿姻緣,百年恩愛”。

(何蕙珍舊照)

當然,梁啟超這麼優秀的小夥子,還是很招姑娘們喜愛的。

比如當時有個叫何蕙珍的女子,她是僑商的女兒,從小就接受西方文化,英語更是極流利。

當時梁啟超已流亡國外,但何蕙珍極愛慕他的才華,因此不顧他有家室的現實,大膽向他表露了愛慕之意。

何蕙珍既美又有才華,梁啟超一度也對她產生了愛意。

但是梁啟超不願意違背了“一夫一妻”的初衷,所以他向李蕙仙坦白了這件事。

儘管李蕙仙非常大度地表示,如果梁啟超真心喜歡何蕙珍,她願意代其向父親說明此事,以成全梁啟超和何蕙珍。

不過,梁啟超的理智最終戰勝了情感,拒絕了這份感情。

那麼,梁啟超為什麼卻要將相貌普通,又無才學的王桂荃收為小妾呢?

原來,李蕙仙體質不好,她和梁啟超結婚後,一共生下一子二女。

在生下兒子梁思成後,一方面她自己的身體虧損嚴重,另一方面梁思成一直體弱多病,頗不好養活。

李蕙仙很擔心梁思成養不活,會斷了梁家的煙火,所以考慮良久後,極力說服梁啟超,將王桂荃收為側室。

也就是說,王桂荃的作用,不過就是用來生兒育女,為梁家開枝散葉的。

(梁啟超舊照)

王桂荃很能生養,她先後生下了4子2女,但梁啟超依然沒有給過她任何名分,因此她在梁家還是沒有任何地位。

這對於王桂荃來說,肯定是不公平的。

但是,王桂荃是個極懂得感恩的人。

她認為李家是仁厚人家,待她頗為親切。自跟隨了李蕙仙后,李蕙仙對她亦是和善信任,因此她對李蕙仙和梁啟超極忠誠。

梁啟超流亡國外時,王桂荃不僅極力幫助李蕙仙操持家務,同時她還把李蕙仙所生的兒女,看作是自己的兒女,對他們多有庇護。

1924年,身體羸弱的李蕙仙在顛簸遊離中,死在了異國他鄉。

對於梁啟超而言,失去了李蕙仙固然悲痛,但誰來做他的賢內助,則需要立即解決。

顯然,王桂荃是最合適的人選。

她在梁家生活多年,對梁啟超的飲食起居都非常瞭解。

另外,梁思成等雖說不是王桂荃所生,但是由於王桂荃待他們視如己出,因此他們和王桂荃的感情很深,甚至還稱她為“娘”。

可是,即便如此,梁啟超依然沒有把王桂荃扶正。

1929年,梁啟超病逝,43歲的王桂荃自此再也沒有機會得到名分。

此後,王桂荃一心一意地照料著孩子們,在她的悉心照料和用心管教下,幾個孩子都頗有出息,其中有3人成了中科院院士,其他人也在各行業中多有建樹。

(參考史料:《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


張生全精彩歷史


1)王桂荃不是梁啟超的正室,但不能說是“沒有名份”

王桂荃是梁啟超元配夫人李惠仙從孃家帶過來的侍女,1901年李惠仙生下樑思成,因梁思成體質很弱,為了梁啟超的後世香火著想,經李惠仙同意,梁啟超納王桂荃為妾。

王桂荃一連為梁啟超生下六個子女,在李惠仙生前,梁很少在公開場合提及王桂荃,讓孩子們稱李惠仙為“媽”,稱王桂荃為“姨”。不過包括梁思成在內,所有的孩子都和王桂荃感情很深,孩子們稱呼李惠仙為媽,叫王桂荃娘。

所以說王桂荃雖說是妾的身份,但在1924年李惠仙去世後,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都應該算是梁啟超的第二夫人,不能說是沒有名份。

2)在“一門三院士,個個皆才俊”的梁家,王桂荃居功至偉

梁啟超共有9個子女,其中3個是李惠仙所生,其餘為王桂荃所出。

但王桂荃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李惠仙生的3個孩子對這個“後媽”也極為認可。

1929年梁啟超去世,當時除了思順、思成外,其他的孩子都在上學。梁去世,家庭失去主要經濟來源,王桂荃艱難地支撐起這個家,並且將9個孩子都培養成國家的棟樑之材,其中長子思成、次子思永、五子思禮都是中科院院士(學部委員),其他幾個子女也都非常優秀。

(上圖為梁思成一家和王桂荃合影)

3)孤獨離世

1968年,文革時期,子女們都四散分離,這一年王桂荃在一個陰暗的小屋裡去世。

文革後,梁家子女在梁啟超和李惠仙的合葬墓旁立一塊石碑,並在碑後種了一棵小松樹,題名為“母親樹”,紀念這位偉大而又平凡的母親。


流浪成海


解決還算不錯吧,感覺是個堅強的女子。

在北京香山,梁啟超的墓碑旁邊,有一棵樹,代表著她的存在。是梁家後人在那栽的樹,那年我去香山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