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三妻四妾的時代,梁啟超為什麼沒娶何惠珍?

橫澤隆史


縱使我愛你如烈火燃燒,如夜空中的星河,也絕不能放棄原則,違背自己的諾言。提倡新時代的梁啟超也曾遭遇過愛情的難題,他很愛很愛何惠珍,由於自己已有家室,最終理智還是戰勝了情感,繼續著革命的道路。梁啟超在十七歲的時候參加了廣州鄉試,併名列榜單第八名,京兆公李朝儀一家人看中了梁啟超的才華,認為此人博學多才,將來必定能幹出一番事業,索性將小女許配給梁啟超,梁啟超與李惠仙的愛情也在此刻結下羈絆。

第二年梁啟超跟隨康有為學習書文,進京趕考會試,不料屢屢受到挫折,難以上榜。妻子李惠仙卻絲毫沒有怨言,這位本來榮華富貴享用不盡的大小姐,甘願嫁給這個還正處於奮鬥中一窮二白的男人。她深深地愛著梁啟超,從父親許配她到梁家的那一刻就認定了這個男人,就算每頓粗茶淡飯,李惠仙也願意跟隨。就這麼一個善良單純的女人讓梁啟超感動不已,兩人的感情似乎像水槽中的滴滴流水越來越深。在北京兩人完婚,婚禮十分簡陋,就連婚服都是向他人借來的,而這位千金大小姐並不在意這些,並每天打理雜務,照顧老人,和梁啟超在一起時相敬如賓,是好女人的典範。後來,由於一些變故,梁啟超終於登上了政治舞臺,但還未輝煌百日,災難再一次降臨。

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康有為和梁啟超逃往日本,李惠仙帶著一家老小也逃離到澳門,兩人每天書信來往,從未間斷過。梁啟超還將自己的照片寄給妻子,告訴她“見到此照片就如同見到我本人”,目的就是不讓妻子太過於掛念自己而傷心難過。

又一年,梁啟超在一場由何姓華僑舉辦的宴會上上臺演講,因為前來宴會的有很多美國知名人士,梁啟超又不懂英文,所以舉辦人的女兒何惠珍便作為翻譯,兩人配合默契,演講者慷慨激昂,翻譯者流利通順,迎來了臺下一陣又一陣的掌聲。活動結束後,何惠珍向梁啟超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愛慕之情,兩人可謂都是才子才女的楷模。但這讓梁啟超十分為難,他告知何小姐自己已有家室,況且自己又提倡一夫一妻制,如果自身都難以做到,又怎麼去要求他人呢?且這麼做恐怕會愧對於死去的先烈們。但其實梁啟超先生對眼前的這個女人是萌生了感情的。何姑娘天資過人,且相貌不凡氣質高雅,梁啟超又怎麼能不為所動呢?

梁啟超與長子梁思成(左一)、三子梁思忠(右二)、長女梁思順(右一),1905年攝於東京

不久後何惠珍的老師又宴請梁啟超,這反而又增進了兩人的感情,兩人談天論地,梁啟超絲毫沒感覺這是個比自己小很多歲的女生,反而成熟的與自己聊得很投機。晚上回到屋中的梁啟超難以入睡,對感情的糾結到了極點,半夜五點坐在桌旁,寫了封信將一切都告知給自己的妻子,妻子得知後非但沒有怪罪丈夫,反而理解他複雜的情緒,也同意丈夫納她為妾。在那個時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梁啟超在一段時間痛苦的掙扎後,終於還是靠理智戰勝了感情,回到了妻子的身邊。

梁啟超和思莊、思忠

一個深愛你的女人能夠為你做任何改變,男人的責任就在於不辜負她。愛情就是很奇妙的東西,和人生一樣要做出種種選擇,有捨棄就也會有得到,記住時刻要保持理智,堅定自己的選擇,別讓愛你的人傷心,否則你將會悔恨一生。梁啟超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辦事情要以身作則,對於婚姻要認真負責,對待愛情同樣也該用情專一,美麗的愛情故事,其實都是靠我們自己來譜寫的。


亭殿閣


第一,雖然生活在三妻四妾很平常的年代,但梁啟超自己卻是提倡一夫一妻制的,這也算是他維新的一點體現。

第二,梁啟超應該是對何惠珍動了真感情的,自己搞革命搞維新樹敵太多,沒必要牽連自己心愛的人擔驚受怕。

第三,梁啟超懼內,大老婆和梁父是一條戰線的人。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