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日內瓦強迫“帶電”

電氣化的確是一個趨勢,但歐洲各國的政策不得不驅使製造商們加速“帶電”。


已成功舉辦了89屆的日內瓦車展,在準備迎接第“90屆”車展時,卻因為全球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而取消舉辦。即便如此,這也沒有澆滅各大車企對新車發佈的熱情,大部分車企適時地選擇“雲車展”,以線上直播的形式發佈新車。


日內瓦強迫“帶電”


作為具有“國際汽車潮流風向標”意義的全球五大車展之一,日內瓦車展歷來以展出概念車、重磅級的車型為主,這也是日內瓦車展與底特律、巴黎、法蘭克福和東京車展的差異化所在,它也是唯一一個沒有本土汽車製造商、沒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作為支撐,卻以一個“中立國”的身份,長期位居全球“五大車展”賴以存在的基礎。


過去幾年,歐洲這片汽車發源地不再成為全球汽車的中心市場,幾大傳統車展的展位面積不斷縮小、參展商不斷退出,蕭條與變味籠罩著歐洲車市上空。但最近幾年,隨著新能源和電氣化在全球汽車市場的捲土來襲,承載著歐洲大陸汽車新動向和新機會的日內瓦車展,正在找回本質,逐步走向迴歸。


日內瓦強迫“帶電”


這就是為什麼日內瓦車展已取消,但從組委會到各大車企,依然要借這個平臺執行“雲車展”的原因。是的,日內瓦車展不僅是全球車市的風向標,更是在這個春天到來的日子裡,全年車市由寒入暖的轉折點,一年一度的新產品和新戰略攻勢來了。


原本計劃參展的150餘家車企,900餘款重磅新車無法與更多的消費者見面,但是作為歐洲汽車品牌的代表展商,豪華品牌寶馬、奔馳,以及大眾和雷諾們用自己的方式在主場大放異彩。


毫無疑問的是,新能源車型依然是日內瓦車展上的“熱寵”。


日內瓦強迫“帶電”


歐洲乃至全球最大汽車的汽車集團大眾集團帶來了其MEB電動化平臺上的第二款純電動車產品ID4,這款產品是該平臺上的首款跨界車,也是首款全球車型,將在歐洲、美國和中國製造、銷售(已經發布的第一款車ID3不會在美國銷售)。ID4將在2020年年底在美國和歐洲進行銷售。奧迪也亮相了e-tron家族新成員。


發佈會上,大眾集團還發布了其電氣化戰略,其電氣化MEB平臺到2022年底將為其大眾、奧迪、斯柯達和西雅特品牌提供27款電動汽車。同時,去年日內瓦車展上宣佈向其他廠商開放MEB平臺的計劃也有了新進展,福特將從2023年開始在歐洲生產基於MEB的汽車。


本次車展,寶馬發佈了旗下首款純電動中型車——寶馬i4概念車,該車採用第五代BMW eDrive電力驅動技術,續航里程可達600km,0~100km/h加速時間為4秒左右。寶馬首席執行官奧利弗·齊普策表示:“我們的客戶將永遠不必在駕駛樂趣和續航里程之間做出折衷。”無疑,寶馬正在加緊向新能源轉型,今年首次亮相的i4、iNEXT和全電動iX3將有助於減少寶馬的碳排放。寶馬還將在今年推出更多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包括X1和X2緊湊型SUV版本以及3系旅行車。


日內瓦強迫“帶電”


齊普策承諾,在2020年寶馬將履行歐洲的碳排放任務,其歐洲車隊排放量將減少約20%,並暗示不會因為排放問題而收到任何罰款。寶馬計劃今年在歐洲銷售約14萬輛電動汽車,其中約4萬輛為純電動汽車。


作為全球豪華品牌的冠軍,奔馳也在電氣化道路上不斷深耕。此次雲車展,奔馳全球首發了全新GLA插電式混合動力SUV、全新CLA插電式混合動力四門轎跑車和全新CLA插電式混合動力五門獵跑車三款插電混合動力車型。


日內瓦強迫“帶電”


奔馳CEO康林松先生表示:“今年,奔馳將力爭實現整體車型陣容二氧化碳減排超過20%。奔馳將在包括新一代E級車在內的所有車型系列中推廣48伏智能電機技術,我們希望到2020年底實現這一輕混動力車型銷量翻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和純電動車型銷量佔比達到此前的四倍。”與此同時,奔馳還將在年底前發佈EQA純電SUV。


除此之外,斯柯達明銳PHEV、菲亞特500e、西雅特電動掀背車等量產車以及達西亞Spring Electric概念SUV、雷諾Morphoz概念車、現代Prophecy高性能電動概念車、極星Precept等系列電氣化概念車,無疑在宣告日內瓦車展除了豪華和超跑,只剩下電氣化的天下了,即便是全新一代奧迪A3和新一代高爾夫GTI收穫眾多簇擁。


日內瓦強迫“帶電”


的確,在歐洲強硬的排放法規面前,任何一家車企都不得不加速擁抱電氣化,就連保時捷911這個燃油動力性能的代表作,也不得不思考未來將走向觸電之路。之前,戴姆勒因為排放問題,被德國檢方開出了8.7億歐元的罰單。再往之前是大眾集團深陷“排放門”,利潤遭受巨大影響。


照歐盟規定,2020年1月1日起,新車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應超過95克,2021年起所有新登記車的CO2平均排放需低於95g/km,這是一個極為嚴苛的數字,單純的燃油車似乎已經無法再滿足愈加收緊的排放要求,電氣化道路勢在必行。


日內瓦強迫“帶電”


現實的情況是,各大汽車廠商似乎還沒有完全做好切換到電氣化的準備上。市場調研機構PA Consulting的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歐洲汽車行業將因難以達標排放標準而受到監管機構高達約3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590億元)的罰款,其中歐洲13家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將面臨超過14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11億元)的罰款。


為此各國政府都制定了促進新能源發展相應的政策,相比中國市場殘酷的競爭格局和不斷退坡的補貼,歐洲已成為繼中國之後的第二大新能源市場,電氣化迎來了發展最好的時代。


日內瓦強迫“帶電”


2019年全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54.9萬輛,同比增長40%,特別是在2019年第四季度排放法規切換之際,歐洲該季度同比增速高達64%,行業進入加速放量階段,特別是純電動車型,2019年實現銷量35.3萬輛,同比81%,這也是因為純電動車型碳排放為0g/km,比PHEV產品更有優勢。


值得欣慰的是,相較於中美廣闊的國土面積,歐洲市場消費者的續航里程需求顯著小於美國,日產LEAF、雷諾Zoe、寶馬i3 等帶電量並不出眾的車型更為暢銷證明了這點。行業人士分析認為,在統一產業政策的刺激下,在各大車廠不斷推出電氣化產品下,“里程焦慮”較少的歐洲有望在未來幾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最高的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