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券商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股市转型?

今天下午,朋友让我陪他一起去参加俩证券共同举办的一个高峰论坛,重点是想去听一听关于2020年宏观经济及市场展望的那一部分。

我按耐住性子坐了一个半小时,听来的结论就是:

对明年的资本市场保持谨慎乐观,外资买入的A股前一百只股票也都不算便宜了,有点小贵(主讲人四字原话),只可以逢低吸纳(这不是股价家的专属废话嘛),重点在转型中的消费和科技产业中(说了等于没说)。就我了解的,除了安信对当下行情感到悲观外,其他券商机构一律是比较乐观的。今天这两个很大的券商机构,吹捧了半天外资,其买入力度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私募基金。但却没有对外资的成色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令我不禁打出一个问号。

唯一的一个亮点是对中国经济结构进行了剖析,得出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三次经济转型是从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开始的,报告中提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券商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股市转型?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们的GDP增速放缓且放缓速度还将延续下去,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却在不断提升,我们中国GDP占全球GDP的占比也从四十年前的2%提升到了现如今的15%。这就是经济滞涨中的确定性的结构性机会。在第三产业中,资金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每当经济发生较为严重的下滑,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就会为未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强烈的触底反弹。

这已经是第三次面临着国内经济的下滑危机了。前面两次都再次实现了经济的二次腾飞,这一次看上去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悲观。这一次经济转型是从2017年开始的,证券市场上的这类龙头股票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开始悄然发生了变化。外资的投入对整个市场还是很有限的,但外资的投资方向会影响到国内资金的投资风格的转变。

说到这里,我认为券商的分析功能就已经到此为止了。因为我从不认为券商擅长预测,也许在骨子里,券商就是个天生的死多头。只有看好和谨慎看好的差别,又或是像某首席的十大预测那样,基本全靠废话来凑,说的都是很正确的废话。

我最后只表达两点:一、像朋友那样忙着到处听课,我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是这样的,但固有的思维模式不转变,亏钱就离不开你,所以想赚钱先从改变自己亏钱的一些坏毛病开始着手想对策,这跟市场怎样是无关的。二、谨慎乐观、谨慎看好、谨慎买入都是废话,谨慎的本质就是先观望,等看清楚了再下手。如果你认为未来下跌空间很小了,就找低位的信得过的好票小仓位慢慢买。如果你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还是观望为好,并不需要人云亦云地去搞价值投资!啥时候开干,就等自己说服了自己,该如何买,买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