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陝西寶雞鳳翔縣南指揮村出土金啄木鳥

寶雞是周朝與秦朝的發祥地。

周朝與秦朝先祖皆是遊弋在關中平原圈外的民族。看陝西省地圖便可知,與關中平原比較,延安,固原,慶陽,天水等關中平原的北部,西部算是荒蕪之地。周朝與秦朝先祖在這些地方遊弋幾百年。無奈,地瘠民貧,貧無立錐之地。

什麼是文化?人多了形成的一種有積極意義的民俗,即是文化。人越多,這種文化越繁榮。

陝西寶雞鳳翔縣南指揮村出土金啄木鳥


外圍打圈圈的周朝與秦朝先祖們所擁有的人,實在是太少,其根本原因,無外乎沒有一塊廣袤的耕地。歷經千難萬苦,終於得到了寶雞這個關中平原邊緣的地方。

寶雞南北西皆有大山相護,天然的易守難攻之地。最重要的是可以羞羞答答地窺視東面,讓人垂涎欲滴的關中大平原。得平原,才可有糧食,有糧食方可養活眾多的人,有大量的人口,才可以強盛。這個道理,周朝與秦朝先祖都曉得。所以,對寶雞這塊進可攻,退可守之地,格外的器重。

歷史證明,周朝與秦朝先祖皆是在寶雞開始做強,再通過佔領關中平原,達到昌盛,進而完成一統中國之宏願。

陝西寶雞鳳翔縣南指揮村出土金啄木鳥

參考圖


寶雞疊加著周朝與秦朝千年的奮鬥歷史,是研究周朝與秦朝歷史的重要地方。此地的出土文物甚多,其文物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

金啄木鳥為春秋時期至秦朝的文物,於1986年在陝西鳳翔縣秦公一號大墓中出土。高1.6釐米,長1.1釐米,寬0.7釐米。

鳥有大尖喙,圓眼突睛,羽冠高高揚起,短頸,身上刻畫片狀羽毛,雙翅平展,扇形短尾,腹下雙足作成中空圓柱。總造型看,其很可能是冠上的裝飾物。早期秦人以鳥為圖騰,以金啄木鳥作為裝飾,更能反映秦人對鳥的崇拜。

有觀點說是秦人專門製作的陪葬之物。

陝西寶雞鳳翔縣南指揮村出土金啄木鳥

參考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