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北京的衚衕千千萬,有名的衚衕幾千條,沒名的衚衕更是多如牛毛。而這些記錄在案的有名字的衚衕,又都隨著時間有所變化。

在西單附近,武功衛衚衕、小石虎衚衕、堂子衚衕、東槐裡衚衕,一聽就是過去的名字,民豐衚衕、力學衚衕、北安裡、崇善裡,一聽就是近代改的名字。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西單附近的衚衕中近代修改的名字(綠)原本的名字或在原本基礎上略作修改的(紅)底圖:1

只有興隆街看似是近代修改的名字,其實不然,它自清代起就叫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興隆街西起橫二條,東至鐘聲衚衕,北邊平行的是力學衚衕,中間和大秤鉤衚衕相交。

興隆街得名源自一座寺廟——大興隆寺,說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不瞭解,那要說雙塔慶壽寺,您一定聽說過。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雙塔慶壽寺建於清乾隆年間,不算特別古老,但寺內的雙塔卻是金元時期的遺物,燕京十景之一的“長安分塔”,說的就是這裡。

清晨,太陽似出似不出的時刻,站在西單牌樓東南角長安大戲院門外朝東看,能看到雙塔寺裡的兩座塔一在路南、一在路北。由西向東走,臨近塔的時候再看,這兩座塔都在路北的慶壽寺裡,而且捱得挺近,彷彿長幼相依。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金元:大慶壽寺和元大都拐彎的城牆

雙塔慶壽寺原址在今北京西單圖書大廈南、西長安街路中間。1954年擴建西長安街時拆除。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1954年,西單路口東向,近處長安街已經開始拓寬工程,遠處隱約可見慶壽寺雙塔。

西長安街的前身——元大都南城牆,在最初修建之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寺廟阻擋了南牆,而在當時,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城南面命曲三十步避之。”就這樣,元大都的南城牆在這裡拐了個彎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元大都建城時,規劃的街道衚衕大多都是橫平豎直的,為什麼單單這處的城牆要為這座寺廟讓路呢?

凌空雙塔對,近傍舊城河,
版築遙相避,君王信佛多。——《燕都雜詠》

元代禮佛之風盛行,而能讓成吉思汗敬稱“小長老”的只有一位——海雲法師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雙塔慶壽寺原址出土的海雲法師像

這位海雲法師年少成名,7歲入學,

8歲拜師中觀詔公,修童子行,11歲納具足戒,14歲就能講經了。海雲頗受成吉思汗敬重,師父圓寂後去了燕京(後元大都)的大慶壽寺,在原住持的一番考核之下,便接任了住持的工作。

朝中許多大臣都曾來此拜謁,更有丞相霞哩經常聽他講經,甚至向他討教諸如蝗災、出獵、刑罰等治世之道。

這在《大蒙古國燕京大慶壽寺西堂海雲大禪師碑》的碑文上都說得很清楚:

蝗災之問,師以官政民心共感之致;問出獵,則對以救人為急,馳騁娛樂之事,非所為宜;對刑賞之問,則雖有□誤之差必當以仁恕為心乃為善。

海雲法師一生為元朝統治者推崇,學徒數萬,但得法者只有14人,最得意的弟子可庵接任了大慶壽寺住持的工作。

可庵有兩位弟子,其一便是大名鼎鼎的劉秉忠。他與元世祖忽必烈亦師亦友,忽必烈對他言聽計從寵愛有加,他本人也十分有才,元大都便是由他設計規劃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劉秉忠像

明代:大興隆寺和缺了一角的皇城

元初,大慶壽寺出了一位海雲法師,明初,又出了一位姚廣孝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姚廣孝

當時的大慶壽寺和灰廠街(今府右街)中北部的燕王府之間不過一箭之遙,姚廣孝每日在此間往返。基於如此密切的交流,姚廣孝才有機會說出“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做主?”的諫言,以致改變了整個明朝的命運。

明正統十三年(1448),太監王振重修此寺,役使數萬軍民,費銀數十萬兩,二月開工,十月便竣工,重新題額大興隆寺,又名慈恩寺。興隆街便是得名於此。

為什麼慶壽寺雙塔明明在西長安街中間,卻是幾百米外的這條衚衕因寺得名,被稱作興隆街?

主要還是因為後來的雙塔寺是清乾隆年間重修的,面積很小。而在元、明兩朝,寺廟面積都特別大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元代大慶壽寺大致位置和範圍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上世紀三十年代雙塔慶壽寺平面圖

據瞭解,明正統十三年重修後的大興隆寺,壯觀程度居京師諸寺廟之首,寺內新建的一座牌樓上有“第一叢林”的題字。寺廟建成後,朱祁鎮經常駕臨寺中。

清末,在雙塔慶壽寺

東北方向不足一里的位置,還有一座慶壽寺,寺中有明崇禎年間重修該寺的碑記,所敘述的寺名原委與一些歷史書籍所記相同。據光緒年間考證,儘管前後兩座慶壽寺都不是舊時的寺院了,但由於雙塔尚存,因而被認為是原寺遺址。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底圖:清同治四年(1865)北京地理全圖,周培春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元初建城時,城讓於寺,因為大慶壽寺,南城牆拐了個彎;明成祖朱棣建皇城時,更是繞開了大慶壽寺和附近的灰廠,導致皇城缺了一角

建國之初:梁思成和雙塔慶壽寺

說到雙塔寺,不能不提到梁思成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解放初期,北京城百廢待興,打開通道,拓寬馬路,發展城市交通勢在必行。貫通東西長安街是“面子工程”,是“重中之中”,梁思成卻提出“保留雙塔,道繞塔行”的方案, 並繪製了“雙塔街心公園的效果圖”。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他堅持:把它留下來,作為一個街心小綠地看一看

,如果效果不好再拆不遲。遺憾的是這個方案遭到政府的強烈反對。

當雙塔拆除之後,梁思成批評有關部門“對慶壽寺的拆毀不夠慎重,當時有爭論,有關方面沒有很好考慮就拆掉了。”

為什麼梁思成對拆除慶壽寺雙塔那麼痛心疾首?

或許是它的歷史悠久,或許是它世間少有,或許是它營造法式的特殊

我們沒有人能夠準確回答,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梁思成字1931年加入“中國營造學社”負責古建“法式”考察之後,先後踏遍中國十五省二百多個縣,測繪和拍攝二千多件唐、宋、遼、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來的古建築遺物,這些重大考察結果,寫成文章在國外發表,引起國際上對中國這些文物的重視。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1934年,梁氏夫婦與費正清夫婦同往山西考察古建築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梁氏夫婦確認、測繪並拍攝了山西五臺山裡一座建於公元857年的木結構寺廟——佛光寺,圖為梁思成手繪圖。

每座建築都是一本真實的建築史,它凝聚著時代符號、建築特點、法式沿革,文化融合,演變改進,承上啟下。

慶壽寺的兩座金末磚塔中,承載了太多歷史,可以說上承宋遼、下啟明清,這或許就是梁先生竭力想要保留慶壽寺雙塔的原因吧。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如今,來到興隆街的人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住在在衚衕西口國信苑賓館的遊客,另一類則是穿過興隆街拐進大秤鉤衚衕去吃老北京餡餅粥天下曉富酸辣粉的老炮兒。

每天中午十一點起,下午五點起,大秤鉤衚衕就陸陸續續有人來佔座,要是正趕上飯點,兩家小吃店的門口都能排起長隊,尤其是老北京餡餅粥,座位比較少,來這吃飯等位都是基本操作。

不管是遊客還是老炮兒,或許很少有人關心,這條名為興隆街的北京普通衚衕,雖然從清代其才開始擁有姓名,卻和北京城元明兩代的建都史有如此深刻的聯繫。


臨近國慶,借興隆街之名,祝祖國昌盛興隆~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侵刪。

參考文章

舊京遺韻,走進北京西單慶壽寺雙塔

張國慶,北京日報,“長安分塔”追憶

北京市西城區地名志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短短興隆街 竟涉兩朝建都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