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從未上過正規大學的"三無"科學家,卻一生擔當航空軍工的"關鍵"先生,近60年創多個"第一"!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先進武器裝備的亮相再一次展示了我國國防的實力!

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一生致力於軍用品的材料製造和先進技術的研究,他第一個開發出中國鎂合金軍工產品,開創了中國鎂合金軍工應用的先河;他第一個研製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鈦合金模鍛件;他第一個研製出航空發動機用高溫合金模鍛件……

他創造出二十多項屬國內首創或國際首創的新工藝,其中屬於國際首創的代表性新工藝9項,他就是我國著名金屬材料加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曾蘇民。

從未上過正規大學的

曾蘇民

他被稱為是"三無"科學家——無正規的大學學歷,無博士學位,無顯赫家族背景,但就是這樣一個"三無"科學家卻成功為我國105顆衛星研發關鍵部件,生產了近100架波音飛機的起落架模鍛件,先後獲得15項國家級科技獎;他總在關鍵時刻充當先鋒,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成為在我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的進程中的不朽傳奇!

從未上過正規大學的

曾蘇民研製的第一個波音飛機鍛件

逆境成才 開啟漫漫求學路

1932年,曾蘇民出生在湖南省雙峰縣一個農村家庭,在那個兵荒馬亂、食不果腹的年代,大多數農村孩子都在放牛求生,而曾蘇民的父母卻堅持供他讀了4年私塾、2年高小、3年初中,這在他長大的村裡是絕無僅有的。而曾蘇民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學習努力並且名列前茅。初中畢業後,由於縣裡沒有高中,他走了3天3夜去長沙參加考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有一定獎學金的國立動力機械學校長沙分校。

1950年曾蘇民畢業分配到了東北重工業部當技術員。由於工作出色,1952年他又派到遼寧撫順培訓俄語。20歲的曾蘇民之前從沒學過俄語,學習十分吃力,為了不辜負領導的期許和信任,他加班加點地學。為了記單詞,他自制了5個單詞本,每個本上4000個單詞,隨時攜帶,方便學習。就是靠著這股韌勁,他從對俄語一無所知到畢業時取得了全班第3名的好成績。

從未上過正規大學的

曾蘇民院士在伏案工作

1953年,曾蘇民再次踏上"求學路",被選派到蘇聯學習軍用品的材料製造先進技術,為以後中國自主生產製造飛機、導彈、火箭作準備。

肩負著這一偉大使命和任務,曾蘇民一刻不敢停歇,爭分奪秒。白天學習理論和實踐,晚上還要堅持到深夜12點,忍不住睏意就喝濃茶提神。有時需要去圖書館查資料,書不能外借,只能手抄,一坐就是一天,連飯都忘記了吃。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曾蘇民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掌握了製造飛機、導彈、火箭等軍用品的材料生產技術,並得到了蘇聯專家的好評。

"關鍵"先生 埋頭苦幹創驚世之舉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蘇關係破裂,前蘇聯撤走了駐華的所有專家,並撕毀合同,我國剛剛起步的飛機行業受到巨大打擊,國家需要的特大型鋁合金鍛件沒有了前蘇聯的支持也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關鍵時刻,曾蘇民挺身而出,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想法——用1萬噸水壓機去做3萬噸水壓機才能生產出的產品!這一想法受到了其他人的質疑,因為如果不成功的話,不僅原有的設備會報廢,還要重新投入1000萬元。

曾蘇民科學分析了用1萬噸水壓機替代3萬噸水壓機的可行性,得到了上級領導的批准,他帶領7個大學生成立技術攻關小組,不分晝夜搞科研。任務繁重,又趕上國家困難時期,生活條件差,不久曾蘇民就累倒住院了。在住院期間,他依舊牽掛工作,打完吊瓶立馬投入研究中,病癒後,體重也由60公斤下降到40多公斤。

經過3個月夜以繼日的研究實驗,他最終創造了"分部、高溫、多次、模鍛"新工藝,用1萬噸水壓機完成了3萬噸水壓機才能生產出22種特大型鋁合金模鍛件!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創舉為國家節約了外匯1800萬美元,也讓曾蘇民獲得了第一個國家級科技獎。

勇攀高峰 近60年創多個"第一"

自1955年學成回國後,在近60年時間裡,曾蘇民奮戰在國家重點型號工程材料研製第一線。他研製成功新中國第一批5種導彈關鍵結構材料,同時是新中國第一架國產戰鬥機、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顆衛星、第一枚長征火箭、第一枚洲際導彈、第一枚巨浪一號潛射導彈、第一艘神舟宇宙飛船等關鍵材料的領銜研製者。

從未上過正規大學的

曾蘇民院士在生產第一線指導工作

1955年,曾蘇民任東北輕合金加工廠工藝組組長。當時,我國要自主獨立生產一批飛機,而製造飛機所需擠壓模具的任務就落在了曾蘇民身上。

時間緊,任務重,設備又落後,曾蘇民帶領設計小組立馬行動,整個設計組實行軍事化管理,只要一聲令下,上刀山下火海也不會皺一下眉。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設計小組用半年的時間研製出了擠壓模具,保證了飛機鋁合金材料的生產。

1956年10 月1日,新中國成立7週年舉行盛大閱兵儀式,9架銀鷹呼嘯著飛過天安門上空,掌聲雷動,這是中國獨立自主生產的首批飛機,凝聚了曾蘇民的汗水和辛勞。

曾蘇民說:只要讓我們自己生產的飛機飛上藍天,再苦再累都值得!

1964年,曾蘇民接到新的任務,在12天內生產出20個氫彈內殼的鋁合金材料,要求長度4.2米,直徑720毫米,這對於當時的東北輕合金加工廠是一個很大挑戰,因為之前從未試過這麼大的材料。曾蘇民針對具體情況提出了"高料溫、低模溫"的新工藝,即將模具的溫度降低一半,用兩個普通的鋼爐子拼在一起代替的方案。方案通過後,他馬不停蹄落實,將所有的工作以分鐘計算,每一道程序卡在分鐘之內,24小時連軸轉,終於用了10天10夜,完成了這一重要任務。

1971年,中國正在研製的返回式衛星及火箭急需高鎂鋁合金大環,已被調到西南鋁加工廠的曾蘇民再次接過重任。無獨有偶,剛剛建成的西南鋁加工廠生產設備很差,曾蘇民克服困難,創造了"鍛造加熱軋"新工藝,多個設備聯合起來,用"高溫、長時、滑梭、多次"的方法,完全消除了大環可能發生的裂縫。此後,曾蘇民又研製出了規格更大、性能更高的超強鋁合金優質大環,用在了"戰略武器火箭"和"巨浪一號"上。

從未上過正規大學的

曾蘇民在英國進行學術交流

1996年,中國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號需要鍛坯和外殼,當時的高鎂鋁合金的探傷純度只有C級,達不到航天要求。曾蘇民和技術員經過無數次實驗,最終達到了最高級A級,從而保障了"神舟"五號的順利上天。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能生產A級高鎂鋁合金。

可以說,從國產飛機起飛,到原子彈、氫彈的爆炸,再到衛星、火箭的上天,全都凝聚了曾蘇民的汗水。

曾蘇民這位沒上過正規大學的院士,持續一生刻苦自學,為我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2015年11月8日,曾蘇民因病醫治無效在重慶逝世,享年84歲。

曾蘇民的兒子曾黎濱回憶父親時說:"他知道國家強大了,人民的日子才好過。"

如今,祖國日益強大,願曾老,長安!

【1】 《我國著名金屬壓力加工專家 我國現代金屬加工技術的開拓者之一 西南鋁業(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蘇民》,功能材料信息

【2】 《曾蘇民傳》,中國圖書出版數據庫

【3】 《中國模鍛之父——曾蘇民》,新華網

【4】《曾蘇民:我國現代模鍛技術開拓者》,中國科學報

【5】《曾蘇民:巧做"鋁裳"耀雲天》,《相潮》

【6】《曾蘇民:沒上過正規大學的院士》,中國科學報

【7】 《一生擔當航空軍工"關鍵"先生 他被國際工程界稱為"東方魔術師"》,重慶晨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