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春捂”到底捂哪里?捂好这3个部位,疾病绕道走!

“春捂”到底捂哪里?捂好这3个部位,疾病绕道走!

春天,人们对温暖无限向往,但“乍暖还寒时”气温忽高忽低,刚脱掉秋裤,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却发现一整天阳光普照。

昼夜温差大,常常让人猝不及防,一不留神就容易发生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春捂”到底捂哪里?捂好这3个部位,疾病绕道走!

俗话说“春捂秋冻,老来无病”,适当的“捂”可以抵御冷风通过毛孔侵入人体。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春捂到底应该怎么“捂”。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 吴义春

春捂到底是捂哪儿?

春捂重要的是要“捂”对地方,身体这3个寒气入口务必守住。

1

捂腹

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

捂背

背为督脉之海,也是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有碍升发。

3

捂脚

我国唐代药王孙思邈主张“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

因此,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

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穿鞋露脚踝,过早穿上短裙、破洞牛仔裤、换上小船鞋,甚至露出小蛮腰,这会使患关节炎或多种妇科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特别提示

是否春捂,须根据天气而定。

一般来说,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时,要适当“捂”。

中午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时可适当减衣;出现“倒春寒”时,要恪守“春捂”之道;“暖春”到来,即连续几天日最高气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时,就不能“捂”了。

如果两种极端天气交错出现,穿衣、脱衣就该勤一点。

“倒春寒”要防四类病

“春捂”到底捂哪里?捂好这3个部位,疾病绕道走!

本期内容

由商洛市科协和商洛新闻网为你呈现

邮 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 商洛新闻 "slxw01"

识别二维码,下载商洛发布APP!

编 辑:杨 柳

本期监制:岳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