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楚國的稱王之路: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玩!

楚國,是南方的一個重要諸侯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可謂輝煌,一部春秋史,基本上就是晉楚爭霸的歷史,楚國常處於劣勢,但萬年老二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尤其這個老二是在周朝就跟周天子幹過仗的,她也是戰國七雄中最早稱王的。

楚國的稱王之路: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玩!

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國先祖出自五帝之一的顓頊(zhuān xū),顓頊是黃帝之孫,楚國國君的羋姓一脈也可稱作黃帝后裔,或者說是以黃帝為首的部族後裔。

顓頊算是遠祖,拿來證明血統高貴沒問題,可在列土分封這個問題上,楚國並沒有沾到顓頊多少光,他們能夠分封,靠的最多的是鬻(yù)熊。

鬻熊是熊氏始祖,他原本臣屬於商朝,因為其部落就世居於商都朝歌附近,不臣服只有死的命。到了商朝末年,鬻熊叛商歸周,據《史記·周本紀》載:“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

鬻子就是鬻熊,據說他通曉法術,按照殷商崇尚巫術的傳統,他應該是個巫師,叛商是因為現任商王帝辛不喜巫術,而周文王則接待了這位遠方來客。

楚國的稱王之路: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玩!

《文心雕龍》載:“至鬻熊知道,文王諮詢,遺文餘事,錄為《鬻子》。”結合《史記》中“鬻熊子事文王”的記載,鬻熊對周文王是很恭敬的,周文王有些事也會諮詢他,因此鬻熊又被稱作文王之師。

作為歷史上第一位帝王之師,鬻熊及其子孫並沒有能在隨後武王伐紂中大顯身手,周武王和周公兩次大規模分封也沒有熊氏的份,熊氏被王室遺忘了。

被遺忘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熊氏在進攻攻滅商朝過程並無多大功勞,武王伐紂之時,周武王與八個勢力聯盟,包括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投奔周朝許久的熊氏卻不在其在,可見周人並不將熊氏認為是自己人,分封自然往後靠。

直到周成王親政,熊氏才被想起來,周成王將鬻熊的曾孫熊繹封到丹陽,即楚國。熊繹的心情應該還是不錯的,儘管封地在偏僻的南方,儘管領地僅50裡,儘管爵位是子爵,可好歹也是諸侯了不是?

楚國的稱王之路: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玩!

楚人是具有奮鬥精神的,就那幾十里的地盤,最後讓他們整成了幅員遼闊的大國,要不是後代不爭氣,天下是誰統一的還不一定呢。

由於地盤小,最開始楚人只能活動在今湖北當陽到枝江一帶荊山腳下的沮漳河河谷和附近崇山峻嶺之間的狹小河谷地帶中,再加上那時都是未開發的原始地帶,自然條件有惡劣大家可以配對原始森林。

熊繹沒有太多怨言(罵娘了也沒人知道,所以沒有記錄),帶著同族篳路藍縷,穿著破衣裳、拿著破工具,把周邊能開發的土地先開發了,站穩腳跟,生存下來再說。

這種拼搏奮鬥不僅僅是一代,為了吃飯,楚人代代延續著這種野蠻鍛煉出來的品格,將他們從中原帶來的先進思想煥發出新的光芒,同時,開發、搶佔了更多地盤。

既然自己發了光,那楚人與之前的老東家——周王室的關係如何呢?應該說是時好時壞。

楚國的稱王之路: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玩!

想象一下,如果有人以賞賜的名義把你派到了鳥不拉屎的地方,你是該高興呢?還是該怨氣滿滿呢?楚國沒有選擇這兩種方式,他們選擇看時局,周王室實力強大時,楚國就老實;周王室衰落時,楚國就蠢蠢欲動,大力向外擴張。

楚國所處的南方並不太大強國,僅有的幾個侯爵也是中等國家,當然,比沒發達的楚國是要強得多的,所以楚國暫時沒想碰他們,楚國擴張的對象有兩個,一是蠻夷,二是小國。

打蠻夷是符合政治正確的,周天子分封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拱衛四方嘛,楚國打蠻夷升級不僅沒錯,打得好了還會受到獎賞。而吞小國就像貪吃蛇出動一樣,吞併給自己帶來的實力增長是顯著的,這也是楚國早期奉行滅國吞併政策的一個原因。

楚國的隨風倒惹怒了周朝,據《竹書紀年》記載,周昭王十六年,周昭王親自出馬討伐楚人。這次討伐並沒能讓楚國人徹底順服,三年後,周昭王再次率軍討伐,徹底將楚國人打服了,可在班師途中,周軍被風浪收拾了,在漢江全軍覆沒,周昭王也一去不復返,楚國捲土重來。

楚國的稱王之路: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玩!

到周夷王時期,周王室日漸衰落,楚國卻日漸強大。熊渠率兵四處征伐,相繼攻打庸國、揚越、鄂國,將國土擴張至江漢平原。

國土的擴張使得國力增強,熊渠因此驕傲地抬起頭顱,公然宣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我是蠻夷,不再用中原的封號)。

《史記》記載熊渠在說完這番豪言壯語後,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封王,但其他文獻說熊渠只將他的三個兒子封侯,王和侯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熊渠時期,楚國是否稱王,很難具體考證。

不管封的是什麼,反正因為實力增強,熊渠都有了底氣,敢超越周王室給的封爵了。不過到了周厲王時期,這種底氣不足了。

周厲王是個能折騰的主,他實行的“專利改革”使得周王室實力大大增強,實力增強自然不只是為了在王都坐著,周厲王的目的是重振王室在諸侯日益下降的威信,加強王室對周邊的控制,其中就包括楚國所在的漢江和長江流域。

面對氣勢洶洶的王室,祖先隨風倒的基因再次顯現,熊渠撤掉了兒子們的封號,乖乖地對周王室稱臣。

楚國的稱王之路: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玩!

然而周厲王時期的強盛只是曇花一現,他自己就被國人暴動給趕跑了,隨後的周宣王所謂中興業隱藏著很多隱患,周宣王去世後,周王室不可避免地回到衰落的軌道上。

周幽王被犬戎擊敗身死後,周王室陷入了空前的災難之中,不僅王畿(jī)淪陷,王室內部還出現了分裂,出現周平王與周攜王二王並立的局面。

周平王不需多說,是周幽王的兒子,周攜王則是周幽王的弟弟,名叫餘臣,他比較年長,應該不善於做傀儡,跟擁立他的晉文侯鬧掰了,晉文侯轉而支持周平王。周攜王最終也是死於晉文侯之手,二王並立局面被一個諸侯解決,無疑是對天子權威的巨大挑戰。況且周攜王死後,周平王仍然無法獲得大部分諸侯的支持,王室的合法性受到質疑,影響力大為降低。

這一連串的麻煩足夠王室去琢磨幾十年了,打開上帝視角的話,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周王室一直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只是在多事之秋越發衰弱而已。

楚國的稱王之路: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玩!

王室無暇南顧,讓楚國又一次得到了發展的良機。

西周滅亡時楚國國君是熊儀,他並沒有什麼太出名的事蹟,真正讓楚國走上臺面的是他的兩個孫子,即楚蚡冒和楚武王。

楚蚡冒很有種憶苦思甜的味道,曾經乘柴車、穿破衣開闢山林 ,明顯是在學習先祖,而他也大興開疆拓土之事,出兵征服陘隰 ,進一步增強楚國實力。

楚蚡冒並不算長壽,在位十餘年去世,他的弟弟熊通殺其子自立。

熊通時期,是楚國發展最為迅猛的時期,楚國已經掌控了江漢平原,實力大漲,又逢周天子權威下降,中原諸侯蠢蠢欲動,楚國也不甘人後。

在熊通執政的的數十年間,楚軍不停地向南申國、甫國發起進攻,試圖奪取南陽盆地,打開通往中原的道路,也就是在此時,中原關於楚國的記載多了起來,楚國的強大已經得到公認。

楚國的稱王之路: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玩!

通往中原的道路是艱難的,熊通覺得在忙這件事的同時,不如先把自己的爵位提升一下,周天子忘了這件事,他得讓人提醒一下,周王室在南方的狗腿子隨國就很不錯。

公元前706年,楚國突然進攻隨國,於是有了那句經典對話。

隨曰:“我無罪。”(我沒犯事啊)

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

這句話有很多意思,楚國以蠻夷自稱,充分體現出楚國與中原諸侯的怨恨交纏,作為南方諸侯,楚國一向遭到中原諸侯的嘲笑與輕視,蠻夷即為其蔑稱,楚國多次以此自稱,無疑是驕傲地顯現不同,你們罵我蠻夷,我這個蠻夷今天就打你們了!

隨後熊通敘述了中原的亂局,再扔出自己的目的,周朝那麼大,我想去中原看看,但是怕爵位低了不好意思,讓王室給我升爵位!

楚國的稱王之路:你不帶我玩,我就自己玩!

然而當隨人稟告上去後,周天子拒絕了楚國的要求,為什麼拒絕我們不清楚,估計是沒發覺楚國的實力上升吧,周王室自己都忙得焦頭爛額了。

得到否定回覆的熊通異常憤怒,我堂堂南方霸主,升個爵位都不行,那好,我乾脆不認你這個周王了!

前704年,楚國再次攻打隨國,並在沈鹿舉行盟會,並在盟會上宣佈稱王,理由也很簡單,就是周王室待我楚國太薄。

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一句“我自尊耳”喊出了楚王的霸氣,喊出了楚國的時期,而楚國這次稱王沒有任何負面效應,周王室沒有發話,中原諸侯沒有來攻,反而是楚國的領土擴張越來越快了。

熊通,也就是楚武王,這個楚國曆史上第一位王,最終控制了南陽盆地,他也跟鄭莊公、齊僖公一道,被稱為春秋三小霸!

楚國的稱王之路,顯現出了一個倔強的楚人性格,你強我就服你,你弱我就揍你,這本是國家關係的鐵律,但楚人在上面加了一條,你怎麼看不起我,我就怎麼羞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