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和老干妈比肩,将1毛钱产品做到16亿,现孙子接手怕是要黄?

从很多商业大佬的的发史来看,逆袭成功的人不在少数。无论是从一线工人到国营企业的掌门人的秦玉峰,还是从人民教师到亿万富翁的马云都是因为心中的理想而创业,从来没有人因为吃不饱肚子而创业。而今天我们说的这位企业家,竟是因为迫于生计而创始了这一家喻户晓的的品牌—王守义十三香。


和老干妈比肩,将1毛钱产品做到16亿,现孙子接手怕是要黄?


1959年,为了维持生计,王守义老人根据祖传秘方,采用20多种纯天然的中药香料,创始了十三香调味品。但每小包的十三香只卖1毛钱。王老先生在调味品的外包装上面会盖上“十三香”的标志,这是为了以防假冒伪劣产品,也是为了信誉。小摊上价格低廉,信誉高,又是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小摊上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

由于一些原因“十三香”的生产一度中断。直到1984年王守义才重拾旧业,申领了营业执照,100块钱成立了家庭作坊,这是十三香调味品的前身。从此他们走上了艰苦创业的道路。风里雨里他们都雷打不动的出摊,加上价格实惠他们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王守义的儿子王银良一直在工作之余帮父亲打理生意,生意越来越红火,他毅然决然的辞掉工作专心帮父亲打理生意。


和老干妈比肩,将1毛钱产品做到16亿,现孙子接手怕是要黄?


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十三香做的蒸蒸日上。这就让不少的不法分子盯上了这块“肥肉”,这些不法分子十分狡猾,他们大多是家庭式的小作坊,查出难度极大,在各个地方躲藏。这种假冒伪劣的产品给王守义十三香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光是在打假上投入的资金就超过了2000万,打假的案件以及侵权的案件就超过了96起,然而市场上的假冒产品还是防不胜防。

于是,他们在1958年就将自己设计的十三香的包装申请注册。1987年又注册了王守义十三香的商标。

进入现代化的生产以后王守义十三香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如果说王守义老人是让十三香变得优秀,那么他的儿子王银良则是让十三香变得更加卓越。

随着市场的繁荣,广大的消费者和对于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王银良非常注重对产品质量的把关,一直坚持“货比三家,择优选用”的原则,提出“宁要高价优良品,不要低价劣质料”的口号。


和老干妈比肩,将1毛钱产品做到16亿,现孙子接手怕是要黄?


然而货源有充足的保障,那么销售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在当时十三香知识在河南地区很出名,但在全国还是没有知名度的。为了提高知名度,公司在电视和媒体上进行广告的人轰炸,这一重金的砸入让十三香走进了中国人饭桌上。

知名度的提升让王守义老人和儿子迅速组建起了销售团队。经过努力,十三香在全国30多个省、市、区组建了自己的销售团队。王守义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

有人计算过。从正式建厂开始一直到现在,公司每年的利润增长率都在20%以上,销售额每年的增长率也同样达到10%。在1998年,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公司刚成立时,注册资本已经达到了8000万元,当年就实现销售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2015年的时候,王守义十三香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6亿元人民币,光给国家缴税已经超过2.6亿元人民币。

有人提出让公司上市,有的银行主动给王守义贷款都被老人拒绝了。对于他们而言,上市和扩大企业都不是目标,只想踏踏实实的把自己的产品坐好就行了。这一点和老干妈无比的相似。


和老干妈比肩,将1毛钱产品做到16亿,现孙子接手怕是要黄?


著名的主持人李咏和王守义老人也曾合照,这真是走进了老百姓的心中。2003年,王守义老人去世了,临走前他将这份事业托付给了他三个儿子。如今,十三香的已经传至孙子辈王太白一代。

同样作为国民品牌,很多人都会拿“老干妈”陶华碧和“十三香”王守义作为比较。网上关于陶华碧家族和王守义家族哪个更有钱的文章层出不穷。其实对于老品牌来说赚钱已经成为其次了,怎样将这份事业传承下去才是关键。


和老干妈比肩,将1毛钱产品做到16亿,现孙子接手怕是要黄?


大浪淘沙的时代谁也不能幸免,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的冲击下,很多优秀的传统企业,在转型中都受挫,甚至被击垮。这样一个残酷的市场环境中,王守义十三香能在这样的时代中推陈出新吗?这是留给王守义十三香的考验,也是对现在传统企业的考验。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