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文萃」资本的生产力功能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现

马克思指出:“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另外,资本又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在中国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而马克思提出来的资本推动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的思想,必然会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实质性价值。立足马克思对资本的辩证分析及其成果,我们一定能够深刻认识资本和生产力的联系,而且揭示出资本在推动生产力方面上的重要作用,针对马克思指出的资本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时导致的人的异化状态,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抵制资本的负面效应,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资本的历史性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

从马克思的著作当中可以认识到,马克思并没有否认资本的文明作用,而且甚至认为,只有资本才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进而形成通向共产主义道路的基础。

资本具有推动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的作用,关键在于资本不得不无止境地使自身增殖,而资本自身增殖的主要手段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即利润。与此同时,资本在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和大机器的使用,使其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拥有了核心力量。

进而言之,我们把马克思的资本分析思想作为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实质,所要明确的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进程以及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应用等这些体现当今时代的不同发展现象,每一个都与资本具有紧密的相关性。进言之,如果我们不再局限在资本主义制度当中,以及如果我们能够从资本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的话,我们将会认识到,资本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这一重要作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生产力发展也将会产生崭新的借鉴价值。

在一定意义上,资本与市场经济具有同构性,如果说资本造就了一个普遍的以商品交换价值为支撑的市场体系的话,那么市场经济恰恰是商品交换价值形式的具体表现。马克思也指出,“认为交换价值不会发展成为资本,或者说,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不会发展成为雇佣劳动,这是一种虔诚而愚蠢的愿望”。所以,资本主义可以用资本来谋求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资本来谋求发展生产力,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利用资本谋求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又能够驾驭资本的负面效应,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无法企及的。

二、资本的负面效应:导致人的异化产生

在另一维度上,马克思为我们刻画出现代生活的另一面,即在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即再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造就的文明时代恰恰是以牺牲具体劳动为代价的,即是说劳动在资本面前成了为资本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

第一,资本使人完全失去了自己,成了一个异化了的人。马克思说,“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即当异化的人建立其关系的时候,这种关系也必然是异化的关系。

第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使人不断异化的历史,人在资本的统治下成了异化了的人。资本利用科学技术壮大自己,科学技术成为资本增殖的手段,而人在这样的社会中,为科学技术做“座架”,成了马尔库塞所言的“单向度的人”。在马尔库塞看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并没有推动人的自由,而是使人陷入失去批判思维的境地。而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这种异化处境并非科学技术本身所导致,本质上还是由资本造成的。

第三,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感觉被单一的感觉所代替,人的感觉的“绝对贫困”随即形成。在资本推动所形成的现代世界,由于人的异化的产生,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种拥有关系,而不是占有关系。拥有关系说明人在拥有物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人,而且这种拥有感仅仅是对物而言才形成,人的其他感觉被这种物的拥有感所掩盖。

综上所述,资本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却是以人的异化生存为代价实现的,处于异化状态的人失去了使其成为人的生命生活,人作为资本增殖的手段,只是作为一种商品性的存在物。资本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时促使人的异化产生,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解决不了人的异化,因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按照资本逻辑制定的,其目的在于使资本增殖,而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只有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制度才能够驾驭资本,开拓人的全面发展的空间。

三、发展生产力: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不仅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而且还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在。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

但是,当今中国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道德滑坡、个人利益无限膨胀、享乐主义不断显现、精神生活空虚、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急需从理论上加以阐释和说明,并找到解决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进言之,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实质就在于利用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深入到生产力的内部即劳动者层面,摆脱人被经济增长所束缚的困境,创造和谐的生产关系,最终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第一,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在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践行以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为中心,着重强调生产力发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根本目的这一主张。

在中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当今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举措,它的实质不仅仅在于提升中国现代化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还在于从根本上建立起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关怀的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人民群众能够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克服“物化的关系”,充分地享有发展的成果,最终筑牢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

第二,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要求我们从生产关系入手,抛弃资本与劳动相对立而形成的物化生产关系,建立真正的以“和谐关系”为目标的新型生产关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落实,必然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但其根本是创造和谐的生产关系,有效驾驭资本造成的“物化的关系”,建立人与人和谐发展的良性关系。就如马克思所言:“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值得指出,生产力的核心即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也就是提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质上就是深入到生产力的内核当中,即深入到劳动者当中,从劳动者出发建立和谐的生产关系,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马克思关于资本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引入市场经济来寻求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已经显现出了对中国道路的合理性指导作用,这可以从当今中国社会各方面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得到确证。但是,在当今中国社会深入转型的背景下,我们更要抓住这个有利机遇,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地融入到深化对生产力发展的理解上来。从人民群众的劳动出发解决资本与劳动的对立问题,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未来构思,最终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巨大空间。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16G028)基金项目)

(摘编自《学术交流》2018年第5期《资本的生产力功能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现》,中国社会科学网采编中心 禹瑞丽/摘编)

(作者简介:张莎莎,女,湖北红安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