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文萃」資本的生產力功能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實現

馬克思指出:“資本是以生產力的一定的現有的歷史發展為前提的;另外,資本又推動和促進生產力向前發展”。在中國現代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中國社會的生產力有了顯著提高,而馬克思提出來的資本推動生產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的思想,必然會產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具有的實質性價值。立足馬克思對資本的辯證分析及其成果,我們一定能夠深刻認識資本和生產力的聯繫,而且揭示出資本在推動生產力方面上的重要作用,針對馬克思指出的資本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時導致的人的異化狀態,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抵制資本的負面效應,為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一、資本的歷史性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

從馬克思的著作當中可以認識到,馬克思並沒有否認資本的文明作用,而且甚至認為,只有資本才能夠推動生產力的巨大發展,進而形成通向共產主義道路的基礎。

資本具有推動社會生產力巨大發展的作用,關鍵在於資本不得不無止境地使自身增殖,而資本自身增殖的主要手段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以獲取更多的剩餘價值,即利潤。與此同時,資本在努力提高生產力水平的過程中,通過利用自然科學的發展成就和大機器的使用,使其在提高生產力方面擁有了核心力量。

進而言之,我們把馬克思的資本分析思想作為理解當今世界發展的實質,所要明確的是當今世界的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人類歷史成為世界歷史的進程以及科學技術在世界範圍的應用等這些體現當今時代的不同發展現象,每一個都與資本具有緊密的相關性。進言之,如果我們不再侷限在資本主義制度當中,以及如果我們能夠從資本本身所具有的特質,對其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的話,我們將會認識到,資本能夠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這一重要作用,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生產力發展也將會產生嶄新的借鑑價值。

在一定意義上,資本與市場經濟具有同構性,如果說資本造就了一個普遍的以商品交換價值為支撐的市場體系的話,那麼市場經濟恰恰是商品交換價值形式的具體表現。馬克思也指出,“認為交換價值不會發展成為資本,或者說,生產交換價值的勞動不會發展成為僱傭勞動,這是一種虔誠而愚蠢的願望”。所以,資本主義可以用資本來謀求發展生產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可以利用資本來謀求發展生產力,而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利用資本謀求發展生產力的同時,又能夠駕馭資本的負面效應,這是資本主義制度無法企及的。

二、資本的負面效應:導致人的異化產生

在另一維度上,馬克思為我們刻畫出現代生活的另一面,即在資本主義世界,資本“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即再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 。在馬克思看來,資本造就的文明時代恰恰是以犧牲具體勞動為代價的,即是說勞動在資本面前成了為資本服務的工具,而不是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

第一,資本使人完全失去了自己,成了一個異化了的人。馬克思說,“當人同自身相對立的時候,他也同他人相對立”。即當異化的人建立其關係的時候,這種關係也必然是異化的關係。

第二,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使人不斷異化的歷史,人在資本的統治下成了異化了的人。資本利用科學技術壯大自己,科學技術成為資本增殖的手段,而人在這樣的社會中,為科學技術做“座架”,成了馬爾庫塞所言的“單向度的人”。在馬爾庫塞看來,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並沒有推動人的自由,而是使人陷入失去批判思維的境地。而在馬克思看來,人的這種異化處境並非科學技術本身所導致,本質上還是由資本造成的。

第三,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人的感覺被單一的感覺所代替,人的感覺的“絕對貧困”隨即形成。在資本推動所形成的現代世界,由於人的異化的產生,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僅僅是一種擁有關係,而不是佔有關係。擁有關係說明人在擁有物的時候感覺自己是人,而且這種擁有感僅僅是對物而言才形成,人的其他感覺被這種物的擁有感所掩蓋。

綜上所述,資本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卻是以人的異化生存為代價實現的,處於異化狀態的人失去了使其成為人的生命生活,人作為資本增殖的手段,只是作為一種商品性的存在物。資本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時促使人的異化產生,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解決不了人的異化,因為資本主義制度是按照資本邏輯制定的,其目的在於使資本增殖,而不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所以,只有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制度才能夠駕馭資本,開拓人的全面發展的空間。

三、發展生產力:立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中國的改革開放引入了市場經濟體制,使中國不僅在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人民群眾的物質生產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而且還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所在。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

但是,當今中國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道德滑坡、個人利益無限膨脹、享樂主義不斷顯現、精神生活空虛、生態環境惡化等,這些社會矛盾和問題急需從理論上加以闡釋和說明,並找到解決的有效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進言之,當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其實質就在於利用市場經濟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深入到生產力的內部即勞動者層面,擺脫人被經濟增長所束縛的困境,創造和諧的生產關係,最終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第一,立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我們在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基礎上,踐行以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為中心,著重強調生產力發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有人的全面發展才是根本目的這一主張。

在中國生產力快速發展的今天,當今中國共產黨所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舉措,它的實質不僅僅在於提升中國現代化發展水平與綜合國力,還在於從根本上建立起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關懷的社會主義道路,讓中國人民群眾能夠在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克服“物化的關係”,充分地享有發展的成果,最終築牢為人民服務這一黨的根本宗旨。

第二,立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又要求我們從生產關係入手,拋棄資本與勞動相對立而形成的物化生產關係,建立真正的以“和諧關係”為目標的新型生產關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落實,必然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但其根本是創造和諧的生產關係,有效駕馭資本造成的“物化的關係”,建立人與人和諧發展的良性關係。就如馬克思所言:“把資本變為公共的、屬於社會全體成員的財產,這並不是把個人財產變為社會財產。這裡所改變的只是財產的社會性質。它將失掉它的階級性質。” 值得指出,生產力的核心即勞動者的勞動能力,發展生產力的前提也就是提升勞動者的勞動能力。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本質上就是深入到生產力的內核當中,即深入到勞動者當中,從勞動者出發建立和諧的生產關係,進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馬克思關於資本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思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引入市場經濟來尋求生產力發展的實踐進程中,已經顯現出了對中國道路的合理性指導作用,這可以從當今中國社會各方面事業的蓬勃發展中得到確證。但是,在當今中國社會深入轉型的背景下,我們更要抓住這個有利機遇,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地融入到深化對生產力發展的理解上來。從人民群眾的勞動出發解決資本與勞動的對立問題,從人民群眾的需要出發謀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未來構思,最終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創造巨大空間。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有效性研究”(16G028)基金項目)

(摘編自《學術交流》2018年第5期《資本的生產力功能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實現》,中國社會科學網採編中心 禹瑞麗/摘編)

(作者簡介:張莎莎,女,湖北紅安人,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