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嵇康,原來你是個打鐵匠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嵇康,原來你是個打鐵匠

打鐵是隻有壯漢才能乾的活,這是因為,沒有力量不能打鐵,沒有膽量不敢打鐵,沒有吃苦精神不願打鐵。所以過去有句俗話說:“世上三大苦:打鐵、撐船、磨豆腐。”

很難想像一個吟詩寫字的文人能去打鐵,但是確有例外,魏晉時期文學家嵇康就能打鐵,而且樂於打鐵。嵇康善於打鐵。院裡有棵柳樹很茂盛,於是汲水環繞它,每到了夏天,就在柳樹下打鐵,他的好友向秀來幫他拉風箱。

嵇康給別人打造東西不收錢,若有人以酒餚相酬他就非常高興,在柳樹下席地而坐,拉著別人開懷暢飲。史書上說,嵇康“性絕巧”,可見他有一雙巧手,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一柄製作精巧的鐵杖,據說就是嵇康的作品。嵇康身材高大,長得很帥,有美麗的文采和優雅的風度,當時有人讚歎他“瀟灑端正,爽朗清高”,還有人說他“就像松下清風,瀟灑清麗,高遠綿長”,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嵇康,原來你是個打鐵匠

他的好友山濤說:“嵇康就像山崖上的孤松,傲然獨立;他醉酒時高大的樣子,就像玉山將要崩塌。” 在做官看顏值的魏晉時期,嵇康本可以做個大官,但是他厭惡把持朝政的司馬昭家族,不願做官,而是隱居起來打鐵。穎川鍾會,是個貴公子,才思敏捷,文章精闢,雖然只比嵇康小兩歲,但是早年卻是嵇康的瘋狂粉絲。

鍾會寫了篇《四本論》,很想讓嵇康指導一番,借名家點評,增加自己的學術聲望。可是,剛走到偶像家門口,鍾會擔心一旦嵇康就自己的《四本論》發問,而自己又難以應對,那豈不是糗大了。所以,亦步亦趨的鐘會,終於還是沒敢敲門而入,只是偷偷地將《四本論》從嵇康家的窗戶下塞入,然後就三步並作兩步地跑掉了。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嵇康,原來你是個打鐵匠

後來,鍾會漸漸得寵於司馬昭,成了朝廷裡的紅人。事業有成的鐘會,便決定再次拜訪嵇康。這次為了顯示對嵇康的尊重,鍾會特意穿上了精緻華麗的衣裳,並帶了大量賓客,一同步行去洛陽城外拜謁嵇康。鍾會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時,嵇康正與向秀在柳樹下打鐵。嵇康似乎並不喜歡這一大群貴族子弟來打擾他的安寧生活,所以並未招呼他們,而是繼續埋頭打鐵。

鍾會幾次都向他投去渴望交談的目光,但嵇康看都沒看他一眼。就這樣,鍾會和他的一大群賓客在柳樹下默默地許久注視著嵇康打鐵。最後,見嵇康始終沒有接待的意思,鍾會也只有無奈地招呼他帶來的賓客,一同打道回府。鍾會臨走時,嵇康忽然放下手中大錘問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回答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一問一答,看似都漫不經心,卻反應了二人的博學和才智。因為,答句和問句都出自佛學經典《維摩經》第五卷,說的是文殊菩薩探病維摩詰的故事

維摩詰的話是:“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文殊菩薩的回答是:“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

也就是說,嵇康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是在表達對鍾會的歡迎,但也提醒他,朋友相交,貴在知心,不必如此刻意。而鍾會雖也引用了文殊菩薩的答語,為自己爭回了些顏面,但顯然他的胸襟遠不及文殊菩薩那般開闊豁達。從此之後,鍾會就對嵇康由愛生恨(???),一直想找機會報復。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嵇康,原來你是個打鐵匠

東平人呂安敬佩嵇康高雅的興致,一想念他,就從千里外的地方啟程去嵇康家,嵇康以他為好友,對他很友善。後來呂安被哥哥誣陷入獄,嵇康寫文章來證明呂安清白,於是受到牽連,也被逮捕入獄。

鍾會乘機進言給權臣司馬昭說:“嵇康是臥龍,不能讓他起來。您想讓天下無憂,因此就要顧慮嵇康。”又進讒言說:“……嵇康、呂安等人言論放蕩,誹毀禮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應該找個理由除掉他,來淨化風俗。”司馬昭聽從了鍾會,決定把嵇康和呂安殺掉。嵇康即將在東市受刑,太學學生三千人請求赦免嵇康,讓嵇康做他們的老師,沒有得到允許。

行刑前嵇康抬頭看了看日影,要過琴來彈奏了一支曲子,說道:“過去袁孝尼曾經跟隨我想學習《廣陵散》,我吝惜保密沒有傳授給他,《廣陵散》現在要絕響了!”然後坦然受刑,時年四十歲。

嵇康這個人就像他彈奏的《廣陵散》一樣,成為絕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