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照明,不跨界,無智能


照明,不跨界,無智能


早在2016年的時候,一家產業研究機構曾做過一次關於室內照明的調查報告,當時的報告顯示,照明業內人士認為2020年智能室內照明產品的佔有率或可達50%。

現在時間過去了兩年,像宜家這種大型家裝商場,也是2017年年底才開始在北京賣場銷售智能照明產品,深圳的宜家還要慢些,前不久逛宜家才發現智能燈泡球燈以及控制面板才悄然上架,展示在入口處一個小樣板間中。

從目前市場來看,當年的數據過分樂觀——2018年智能室內照明產品的市場百分比佔有率遠遠不及50%,實際數據有待考核,有業內人士尖銳指出當前的室內智能照明佔比僅為2%。


照明,不跨界,無智能


智能照明發展不如預期,很大一個原因是業內人士低估了從傳統照明升級到智能照明這個過程的難度。實際上,智能照明是一場跨界變革,這點從供應鏈上的變化中可見一斑。

LED照明供應鏈VS智能照明產業鏈

在智能照明之前,照明供應鏈相對簡單:襯底材料—外延片—芯片—配件—應用(燈具)。

智能照明是LED技術基礎之上的產業,智能照明供應鏈除了包含原來的照明供應鏈環節,還出現了很多“新鮮血液”,包括雲平臺企業、通信運營商、通信模組、智能家居系統、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等。


照明,不跨界,無智能


在系統之上,還有由互聯網切入的雲平臺企業,這裡有大家比較熟悉的華為、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和小米等。

供應鏈上的角色增多,除了技術工藝會變得複雜。難上加難的是,在智能照明中,新增加的供應鏈環節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然而他們不是傳統照明企業所熟知的領域。

以現在照明領域中常見的智能音箱為例,智能音箱是雲平臺為照明產品提供的語音控制設備,照明產品與語音控制設備的通訊方式是物聯網方案企業提供的,音箱的數據收集與處理解決方案是雲平臺提供的...他們做的都是傳統照明企業不擅長的事情。


照明,不跨界,無智能


所幸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產業鏈趨於成熟與穩定,企業的分類也逐漸清晰化。但是目前來說,供應鏈角色的清晰化仍沒有給市場帶來足夠的市場效應。當下的智能照明發展仍比較緩慢。

智能照明的發展

在今年的藍牙亞洲大會上,昕諾飛標準和法規部高級經理黃峰對照明行業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系統闡述。他將照明行業的發展歷程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傳統照明:熒光燈白熾燈的階段,強調的是成本或者是能量的高效使用;

LED 照明:光效更高,同時更加可控,促進了照明體系智能化;

智能照明:成為 IoT 體系的數據支點,與其他家電形成互通互聯,數據共享;

健康照明:未來照明體系能「讀懂」人的想法,提供個性化的照明體驗。


照明,不跨界,無智能


以這個為依據區分,總的來說,目前市場仍處於傳統照明、LED照明、智能照明三者並存的階段,傳統照明和LED照明佔有率高,智能照明的市場佔有率相對低,換句話來說,是從非智能照明到智能照明的過渡階段。

想要智能照明進一步發展,將市場佔有率推升至50%,智能照明產業鏈上的跨界交流還需要更多。

照明,無跨界,不智能。

為此,智慧產品圈9月27日在深圳舉辦第一場智慧照明場景方案沙龍,為智慧照明供應鏈上的相關環節提供一個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為傳統照明企業找到智慧升級路徑,促進跨界資源合作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