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1954年,河南東周墓出土8根骨籤,專家說是牙籤,或者是吃飯工具

1954年,河南東周墓出土8根骨籤,專家說是牙籤,或者是吃飯工具

文 | 韋爵爺

1954年,河南東周墓出土8根骨籤,專家說是牙籤,或者是吃飯工具

牙籤在古代被稱為“剔齒籤”,是專門用來清理牙齒用的飯後小工具。其實古人也喜歡剔牙,據記載,這種清理牙齒額生活習慣在三千年前就有了。這是一種普遍的生活現象,因為比起用手摳,牙籤要文雅多了,這也說明古代的飲食文明程度已經很高了。

在考古上也證明了牙籤的存在,考古學家在研究殷代遺體的殘留牙齒後發現,其中有兩個人的牙齒有一些不同,但又不是腐蝕後的狀態,唯一可信的解釋就是,這兩個人生前有剔牙的習慣,所以牙齒上留有類似剔牙的痕跡。如果這個推測是真的話,那這就成了最早證實古人剔牙的證明了,但是否是用牙籤來剔牙的就不得而知了。

1954年,河南東周墓出土8根骨籤,專家說是牙籤,或者是吃飯工具

其實在1954年,河南的一個東周墓中就發現了八根骨籤,後經專家們分析得出,這應該就是古人剔牙的牙籤。據記載,這八根牙籤最長的約七釐米,最短的約六釐米,被發現時是和叉子一起包在布里面,並放在銅碗上面的,所以考古學家認為這些骨籤或許是一種吃飯時用的工具。而這種結論和牙籤的屬性相當類似,因為牙籤本也可以當成筷子一樣戳取食物,而剔牙的時候就成了牙籤。

牙籤的使用,代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如果直接用手摳牙齒上的殘留物,那不止不衛生還特別粗俗。值得一提的是,古人也不是隨隨便便地剔牙,他們也有一定的就講究,《禮記》裡曾記載著古人吃飯的時候不能往湯裡放任何調料,也不能當眾剔牙。

1954年,河南東周墓出土8根骨籤,專家說是牙籤,或者是吃飯工具

可見文明用餐的習慣從古就有。牙籤的使用範圍很廣,除了小孩之外的成人基本上都需要尤其是老人,因為年紀大了牙齒容易鬆動出現牙縫,在吃飯時容易塞牙,所以特別需要牙籤。剔牙的習慣在漢魏時就已流行,史書上也記載著曹操很喜歡剔牙,他可以說是古代名人中國最早被記錄使用牙籤的人。

古代對牙籤的叫法有很多,如剔牙杖、挑牙、牙杖、柳杖、楊枝等,明清以前古人都稱呼其為“籤牌”,也不是專門用來剔牙的;魏晉以後稱為“嚼楊枝”,這種叫法其實是出家人的叫法,因為佛家有規矩,必須把嘴巴里的東西清理乾淨後才能誦經,否則就是對佛祖的大不敬。

1954年,河南東周墓出土8根骨籤,專家說是牙籤,或者是吃飯工具

所以隋唐時期,出家人在洗完澡或者吃完飯後一定要用牙籤剔牙,就連外國的寺廟也是如此。就因為這個規矩,所以在古代就屬出家人用牙籤用的最多。

古代的牙籤還有不同的質地,有用獸骨制的;有用木片制的;還有用金屬製成的。但是無論什麼質地,在古代都不是用完就扔的消耗品,而是要長久使用的生活用品,所以很多牙籤都做得很精緻,像筷子一樣常年擺放著。

1954年,河南東周墓出土8根骨籤,專家說是牙籤,或者是吃飯工具

其實現代人已經越來越懶了,很多人都不喜歡用牙籤剔牙,所以人們的牙齒質量越來越差,看看你們身邊有多少人常常去看牙醫就知道了。所以小編在此呼籲:牙齒清潔很重要,等蛀牙就來不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