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世事煙消雲散,唯有山水,相看不厭,情深意長!

也許此生所遇之人,

所經之事,

都煙消雲散,

不復存在。

但那山,那水,

依舊相看不厭,

情深意長。

世事煙消雲散,唯有山水,相看不厭,情深意長!

晚風驚綠,細雨敲窗。夜色中的太湖一片煙水迷離,鴻雁歸巢,漁舟倚岸。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為了遠方的風景,在風雨中轉蓬。人生一世,若白駒過隙,轉瞬而已。與其整日感嘆光陰易逝,聚散無常,不如將自己放逐山水,與大自然共話情長。

夜讀莊子,短短几字,如秋水長天,讓心釋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這浩瀚紅塵,不能安放一顆潔淨的心,唯有廣闊天地,方可收留一片深情。正是天地遼闊,莊周才能幻化為蝶,穿越千山萬水,逍遙於茫茫世間。

愛山水者,必有曠達明淨、悲憫良善的胸懷。否則,如何能夠容納天地萬物的起落浮沉、人間四季的盛衰榮枯?與山水相知的人,多為隱者高士,他們不願為名利所縛,選擇遁跡人海,退居田園。有些是為世所不容,心意闌珊,願縱身雲海煙波,找尋歸宿。有些則天性愛好天然,不肯逐流隨波,甘願隱姓埋名,和山水為鄰。

世事煙消雲散,唯有山水,相看不厭,情深意長!

翻閱三千多年前的《詩經》,只覺青山綠水,盡入詩中。《蒹葭》有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那位清麗的秋水伊人,到底要轉過幾重彎曲的山路,涉過幾道流水,才能覓其蹤影,觀其容顏。古人借山水草木,寄託情感,將相思幻化於無形。雖縹緲恍惚,卻空靈曼妙,耐人尋味。

魏晉時竹林七賢,不肯與司馬氏合作,為之所不容。故聚集於當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飲宴遊樂,把酒清談。那是一段放達快樂的時光,他們在蕭蕭竹風、泠泠琴音下散淡度歲。日聞鳥啼,夜聽松濤,驅車出遊,醉飲千盞。儘管最後竹林七賢被瓦解,但那段肆意酣暢的日子,令後世神往。

陶淵明,則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稱作千古隱逸之宗,也曾懷著大濟蒼生之願,入了仕途。但他終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方醒悟過去種種,是誤落塵網。他辭去彭澤縣令,歸隱南山,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作《歸去來兮辭》,以示他不肯流俗的決心。

世事煙消雲散,唯有山水,相看不厭,情深意長!

聚集於揚州瘦西湖的揚州八怪,也是藉著那一湖瘦水,半片青山,滋養性靈,繪畫吟詩,極盡風骨。春秋時期的范蠡,功名身退後,攜西施隱居山野,泛舟五湖。唐人杜牧,亦遠上寒山,白雲深處尋訪人家,停車於楓林,醉倒在紅葉堆裡。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如今再讀柳宗元的這首《江雪》,似有一種過盡千山暮雪,將風景看透的釋然與沉靜。我們都只是散落在天地間的微塵,想要停留於某闋山水,卻無法止步。

且當做是修行,來世再沿著山水的足跡,找到今生的自己。也許此生所遇之人,所經之事,都煙消雲散,不復存在。但那山,那水,依舊相看不厭,情深意長。

苗客APP,那山,那水,就在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