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樣心理強大?

遇見自己的路上


心理強大的人,用個專有名詞來說,就是具有鈍感力。

所謂“鈍感力”,我們可以按照字面意思將之理解為“遲鈍的力量”,就是人們在遭遇困難和挫折時,對這件事的反應程度。鈍感與敏感相反,一個人越敏感,對事情的反應越激烈,反之,越鈍感,反應越平和。這裡的“鈍感”更多指的是面對困境時的一種耐力,不氣餒,不消極的處世信念。

我們來看兩類人,同樣被領導罵的狗血噴頭,


  • 第一類人,一轉臉,該幹嘛幹嘛,工作和情緒絲毫不受影響,下班後,還和同事們一起談天說地,神情輕鬆,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 第二類人,一被罵就苦著臉,情緒低落,垂頭喪氣,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差勁,變得極度自卑,影響到工作績效。

這兩類人的表現,反映了一個人面對挫折時,鈍感力的不同。前一種似乎毫不在意,心理強大到堅不可摧的人,我們認為他鈍感力很強,後一種表現脆弱的人,鈍感力也較弱。


不管是在戀愛中,婚姻生活中,日常人際交往中,對於沒有原則性錯誤,只是各人看法不同而產生異議的問題,我們不妨鈍感力一點,不必事事計較,而要選擇性地忽略。


不雨


你每天去跑步,第一天跑一圈,第二天跑兩圈,第三天三圈,以此不斷曾加下去,直到你覺得已經到到你的極限不能再繼續增加了,就以極限的圈數每天跑,每天都不要停,你就會體會到酸甜苦辣。每天跑步給你帶來的累,跑完時的成就感,跑步極限時的痛苦與折磨,成為習慣以後的快樂。


韓白話


從《聞香識女人》這部經典電影開始講起吧。

一個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的人,曾經輝煌過,現在只能在黑暗中輾轉。

電影講述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學生查理在退休的法蘭克中校家擔任週末兼職。曾經的中校是林登總統的幕僚,但是在一次事故中他成為了盲人。中校帶著查理前往紐約,他們吃大餐,住豪華酒店,開跑車,跳探戈……而中校的目的就是在這所有的“荒唐”之後,結束自己的生命。

其實查理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煩惱,他無意中目睹了同學整蠱學校領導。他可以選擇成為告密者進入哈佛,也可以保持沉默並最終被學校開除。

生命的轉折往往就是出現得這麼不經意。查理因為中校在學校的一番演講而免遭開除,中校也因為查理而選擇了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中校最大的心結來自於他成為了盲人的事實。因為成為了盲人,他過往人生的所有光輝都變得黯然失色。他變得暴躁、易怒、拒人於千里之外,人們開始疏遠他,厭惡他,鄙視他。對於中校來說,看得見的正常人就像是一隻只刺蝟。這些他身邊的人其實本性都不邪惡,但是他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總是會在不經意中傷害到中校因為失明而變得敏感的心。

中校所需要的並不是香車、美女、饕餮盛宴或是尋歡作樂,他需要的是一個真的把他當做正常人對待的人——最終他等到了查理的出現。

如何修煉強大的內心?選擇放棄過去,直迎未來就好。



追光者計劃


什麼樣的內心才強大,怎樣內心強大?

在汙穢的塵世,保持儀態的高雅,靈魂的高潔,以最柔軟又最固執的姿態,守著最強硬的底線不放棄!

即使面對淫威,淪為階下囚,衣衫襤褸,依然有她的傲氣與尊嚴!

即使近百歲的年紀,依然優雅美麗,清醒獨立!

她是鄭念,一位飽受風雨摧殘,卻依然精緻如瓷的女性!

怎樣內心強大?她用一生的經歷,真真切切的告訴了我們!曾經就讀於燕京大學,後來更是赴英國倫敦留學。42歲,丈夫因病去世,她卻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在那個社會動亂的時期,理性與道德崩潰的年代,因她留學的背景及工作的性質被指控為“間諜”,關進了上海第一看守所。

在那個她從未接觸過,也沒想象過的簡陋而又骯髒的地方,她依然保持著自己的體面,用飯粒當漿糊,把手紙貼在沿床的牆面上,用毛巾給水泥馬桶做了個墊子,甚至用手帕做成了遮眼罩來幫助睡眠!哪怕手被反銬在身後,也要保持穿衣的體面與整潔!

經歷了喪夫之痛,又經喪女之痛,命運無情的蹂躪著她,然而這位鬢如落雪的老人,卻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72歲,一本《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轟動了世界;80歲,仍穿梭於各大高校演講,和學生們一起討論東西方歷史,並以女兒的名字設立“梅平基金會”專門資助大陸留美學生;90歲,偶爾還會去舞廳跳舞,也會獨自驅車前往郊區欣賞自然!還會跟年輕人一起參加各種活動!

她常說的一句話:“Let the past rest.”(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


CEO精粹


關於如何修煉強大的內心,個人推薦可以先學習下王陽明的“心學”。

王陽明“心學”中提倡的“知行合一”即有想法就去執行。真的將自己所想的盡力執行、做心中認為正確的事,就是內心強大的體現。最近讀了《王陽明正傳》其中提到了“心學”學徒的標準,具體描寫了內心強大的一些表現。

首先,具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內心強大的人能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對外界的變化有極強的抗干擾力,比如那些能在地鐵上看書的人,還有傳說毛主席在戲臺下看書。

其次,快速角色轉換。工作和生活能分開,在工作的時間全心全意工作,休息時間一心放鬆。生活中不談工作的事情,工作時並不帶生活的情緒。

然後,不容易被傷心。

有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挫折和打擊能很快的恢復過來,如德國文學家歌德,在與相戀很久的女友分手後,先是尋死覓活,然後重新振作,其間時間非常短。

最後,明確目標,極強的行動力。時刻明白自己想要的,當時機到了能立即執行。如一些人原本工作好好的卻忽然改行做其他的事,這就是因為他們一直知道自己要什麼,並能夠去執行。

瞭解內心強大的表現,堅持做到“知行合一”,慢慢的就能強大內心。


南南不修


一個人如何把自己鍛煉出強大內心世界,不是靠一朝一夕就可鍛煉出來的,也不是經過某一件事就鍛練出來的,有的經過幾年,或更長時間才能修練出來的較好的內心世界,怎樣才能把自己內心世界鍛鍊、修養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首先,文化素養要高。文化素養不高,對相關問題分析和認識能力不到位,看問題不準確,很難修練出強大內心世界。

其次是道德品質的修煉,也就是平時常說的"正能量"修煉。一個人道德品質的素養如何,直接關係到行為準則思維標準,說話辦事不會突破道德底線。

再次是法律意識的含養程度的修練也同樣十分重要。知法、懂法成為一個人的行為規範。

第四點,抗壓能力的修練特別重要。一個人一生風風雨雨,來自工作、家庭、社會等等各方面壓力巨大,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本經是否唸的好,就要練就抗壓能力強不強,有的人遇到問題由於抗壓能力不強而尋短見的不在少數。

最後就是學習問題。一個人一輩子養成愛學習、勤動腦的良好習慣,不僅有利於思維能力的提升,也不會隨著社會進步的飛速發展而落伍掉隊,正如周總理說的"活到老,學到老"。

以上觀點不知是否與你有同感,還需要共同切蹉,以求進步!


安居樂業807



境由心生!

心態支配行為,行為鑄就結果! 若想與眾不同,必須修煉強大的內心!



一、放下、放棄。人生中會經歷許許多多的人、事、物。我們完全沒必要將太多的人、事、物放在心裡,時光流失,萬物更替,這是自然規律。我們的容量有限,放下、放棄某些人、事、物,是為騰出來空間迎接新的人、事、物。

二、承受。人生喜悲無常,也沒人會告訴你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唯有坦然的去面對和承受。有些事兒,一咬牙就過去了!就算不咬牙,事兒也會過去的。因為,一切都會過去的!

三、尊重自己的選擇。不論你選擇了什麼,無論如何過程和結局,都請尊重。也不必去抱怨,因為抱怨會讓你迷失方向,也不解決根本問題。



四、自信。自我欣賞,相信我能!相信自己的實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完成任務的方法千萬種!積極應對,抬頭看天,天空飄過一行字兒:“那都不是事兒!”



五、寬容。有容乃大!在生命中遇到那麼多的人和事兒,有看得慣的,也有看不慣的,咱們都得學會在心裡接納他(它),世界萬物,其存在,必須存在的理由!擁有寬容的心態,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六、別太在意,別太計較。人生有得失,別太在意,強扭的瓜不會甜,儘可能遵從客觀規律,生命中遇到的人、事、物,都是彼此的過客;也別太計較,往往,失去就是從計較開始的!


高明輝



零距離2412917


在暴風驟雨面前

保持淡定從容

相信一切都會過去

在不久的將來

回首 這段風雨人生

何嘗不是

美好的人生風采


在艱難困苦面前

保持淡定從容

從最容易 最簡單入手

並持之以恆

那些高聳入雲的困苦

必將 土崩瓦解灰飛煙滅

每個人

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學會發自己的光

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戰勝別人就是戰勝自己

侮辱別人就是侮辱自己


內心如果足夠強大

必將感悟

一切皆由心生

一切皆由自己決定

品味世上的酸甜苦辣

哪怕難以下嚥

哪怕難以承受

吐納天地之間的靈氣

哪怕乍寒乍暖

哪怕風風雨雨

強大自己的內心。


暖陽新同學


剛剛擺脫抑鬱症,我來談談這個過程,以及對面對複雜外在環境時,怎麼讓我們心理過程中處理各種問題時越來越通暢,即題主所說的心理強大。

人的強大,無非就是心理強大,說到底,它是一個人能力的綜合表現。這個強大的指標包括注意力、記憶力、意志力、廣義的邏輯能力、空間數理尺寸感、閱讀速度、感知能力和對事物觀察的細膩程度等等。

提升心理能力過程中,我們大致有兩個或者習慣方向去漸進提升心理過程中處理世界繁雜的信息能力。

一個是以理性為著力點,也就是用我們常說的形式邏輯去分析外在世界各種信息的異同和連接關係,從而在腦海裡建立一套以經驗為主的知識體系。同時,這個過程中,不斷基於某種程度的事物規律,很多經驗豐富了自己的潛意識。所以我們能觀察到,往往理性的人能做事幹練,不拖泥帶水,習慣的從容不迫。





一個是以感性為著力點,我在很長一段時間也是以這種方式認知世界的。這類人是以感官和內在的生命體驗去衡量外在世界的。具體來講,就是通過人感官的敏感度去體驗世界的美醜、人性的內在與外在,即所謂的善惡。同時,感性的人一般來說對形象記憶和對空間的感知能力比較擅長,通過對諸如顏色、光感、質感、體感、情感、味道和對聲音的感知度去綜合分析,也能建立一系列宏觀的邏輯關係。





以上兩種方式都有自己很明顯的獨特性,他們各自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理性的人處理情感和美的問題,往往會忽略感官的功能,或者他們把感官的功能在思維過程中作為次要的選項來進行思考。這就容易導致理性的人可能不太善於理解通常意義的幽默和人情,從一些影視劇裡也可以看到,很多高智商或者在某個專業裡很牛的人往往不善於和人進行生活話題的溝通,甚至有時候會顯得孤獨和孤僻。

那些感性的人呢,我們往往會說他們情商高,和人交流時談天說地,也比較能在乎對方的感受,甚至能營造某個利於自己或者大家的交流氛圍。但感性的人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他們在乎你每一個眼神,每一絲說話停頓時的語氣,也在乎關於你的一切心理關係。環境順暢時,他們會如魚得水,如果環境惡劣或者遇到應激事件時,他們可能很容易崩潰。

那麼,鑑於理性和感性心理過程不同人的心理優勢和劣勢,我們怎麼調和,甚至做到所謂的全面發展呢?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我們的生活中,往往會因為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導致每個人喜好、專長和性格的不同。如果在生活裡,你覺察不到自己的特長和不足,或者不在乎所謂人格長短,周圍也沒有相應的良師益友進行引導,那麼你也不會提這個如何讓自己心理強大的問題。

人的大腦有左右之分,左腦主要負責事物空間和時間關係的條理性,以及它們交互作用時具體產生的可能性、精確性和視野裡最大範圍的關聯,我們常稱之為理性。右腦主要負責事物特質的存在性(如顏色、質感等)和特殊性,以及時間和空間的拓展,情感豐富、細膩,想象力驚人。

如果我們平常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努力調整自己的情緒,把尊重客觀規律和對美和人性的尊重恆久地放在心裡,你會慢慢發現,人生就會不斷的覺悟和進階。其重要訣竅就是,養成深呼吸的習慣,儘量把自己置身一個作為真實的人的位置,迴避成見,淡化或者看清個人得失,閒時做些冥想或者是催眠。

當你把自己的心性調整得平淡而不失力量時,你會慢慢地體察到,其實人的左腦和右腦對應身體各個器官和機能有著不同的調節作用。

左腦所演繹的理性是以連接身體內各功能器官和機能間的通暢和節奏感為基礎的,即感知並運用身體內在的通暢和節奏是與外在世界發生邏輯關係的基礎,外在世界的客觀規律、可探測性和可證實性是內在通暢和節奏的映射。以人體為載體,內在與外在相互作用,內在越通暢越有節奏感,外在世界就越容易打開。與此相對應的,外在世界越清晰有條理性,內在運行就越是良好。

右腦與之關聯的身體器官與機能連接的作用跟左腦類似,只是在右腦這裡,器官與機能則成了超級感應器,其敏感度越高,外在世界與內在的連接就會更精準。

如果我們通過訓練,把左右腦思維能力相互整合,那麼就會產生如下效果: 你能明顯感知身體的每一個關節和功能並一定程度控制和把握它,你能掌握身體內部的節奏以至於和當時的外在因素相協調,你也能通過外在事物的某一特性而在身體內部找到對應的敏感點。

如果聯接起外在世界,就會發現,你能精準的捕捉包括速度、他人的意識動機和時空轉換的外在信息。這點非常重要,外在的感知和內在的控制,就是我們常說的知行合一。

經過不斷訓練,你能快速捕捉並記住外在信息,同時也能細膩地判斷出基於感性的美好、善惡和愉悅痛苦,從而達到遇事不亂,鎮定自若,還能同時交替執行多個任務而不至於凌亂崩潰。而且,你的身體會顯得特別穩重,集中精力時堅如磐石,施展身手時,動作高速而簡練,力量感與分寸感高度結合。你也能堅定自如,不為外界的無關信息所影響,諸如嘲笑、非議和道德枷鎖等等。





我想,這或許就是題主想要的強大心理吧。

路不是一天或者一次就能走完的,這條路沒有盡頭。

另外,這一切得有一個前提,即:你須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