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畫和西方油畫區別是什麼?

木之簡兮


中國油畫雖然是從西方引進過來,但是並不是說中國油畫就在臨摹模仿西方油畫,東方女性的美與西方女性的美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要睜著眼睛還在說中國油畫不如西方油畫,欣賞不同區域的藝術不只是用眼睛看,還要用腦子去辨別,用心去感受不一樣的意境,



西方油畫不但注重形式美,而且還體現濃重的人文主義思想,歐洲文藝復興就是以赤裸裸的人體油畫來達到人文主義思想完全解放自由的目的,故而,西方油畫勢必大膽,直白,張揚;而中國人的思想觀念相對保守,所以中國藝術家創作的中國油畫也顯的含蓄,內斂。


中國油畫已經形成了中國畫風,並不是單純的在畫面上強調某種東西,而且結合傳統的文化底蘊,在創作技巧上用色較為典雅,但這不是暗淡,依舊顯示立體感;筆觸生動突破西方油畫創作技巧的常規,也顯的粗獷豪放,桀驁不馴;然而西方油畫完全依靠畫面的視覺形象來反映作品的思想內容,這就是中西方文化差異所導致中西方油畫在創作技巧上的不同之處。


這就是中國油畫和西方油畫的區別。


詩夜城主


嚴格地說,這樣的分類是頗值得商榷的,一如把足球分為足球和中國足球一樣。

油畫作為繪畫的一種,在中國的歷史不過短短百來十年,而且是斷斷續續地一直向西方學習的結果,站在西方審美評判的系統中,中國油畫當然是入不了西方主流藝術圈的“法眼”。

徐悲鴻臨摹荷蘭畫家雅各布.約丹斯油畫《豐盛》





布格羅油畫《迷失的仙女》

但要說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並不在於技法的高下,而是畫面之中蘊含的精神氣質的差異,這點在人體繪畫中高下之別尤為明顯,而在風景畫方面並不十分明顯,甚至可以說難分伯仲並無高下之別。


趙無極油畫作品

西方油畫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既有宗教意義上終極關懷的底色,也有世俗意義上審美需求的表象,這構成了西方油畫的不斷茁壯發展的倫理遵循。而中國油畫在這點上水土不服的表現極其明顯,第一代西方求學的先賢們儘管為之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很顯然這種源於民族血脈里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其自發具有壓倒性的巨大的排他性力量,從而使中國油畫處在一種“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詭異狀態中,有形無神,顧此失彼,既接不通“天線”,也接不了“地氣”,猶如“空中樓閣”,失去了藝術最核心的表達力量,所以自然在以西方價值為主流的世界油畫圈內就泛善可陳了。但也不盡然,我以為比如徐悲鴻《田橫五百士》《傒我後》等“藉古喻今”的作品的地位明顯高於其早期一些臨摹之類的作品不止一兩個檔次。


徐悲鴻《田橫五百士》

同時,另一方面,中國油畫儘管在通過人體反映人性上先天不足,但在通過風景表達人的情緒上具有悠久的歷史,在這方面,其實還是大有可為的,比如趙無極、吳冠中等抽象風景油畫就是很好的例證,他們畫作中的東方意趣所體現出來的東方精神,無疑進一步拓寬了油畫的表達內涵。不過,目前這種浮躁的急功近利的藝術氛圍,這也僅僅說說罷了。


吳冠中風景油畫


吃素的穿山甲


中國油畫和西方油畫區別在哪兒?答、區別在繪畫作品的內容。

西方人畫油畫喜歡畫裸體半裸體的人物、甚至街頭巨幅廣告、也採用裸體半裸體的美女、這類油畫對於中國人來說就是接受不了、大曝露、既有違傳統道德、也影響城市市容的文明形象。但是、裸體半裸體油畫對西方人來說、既平平常常、也喜聞樂見、這是他們的生活習慣、西方人從不大驚小怪的。

所以、在繪畫作品的內容上、中西方人對“美”的表現還是差距很大的。





小芳雜談


我說一下子我的看法!

東西方文化有差異,所以好多傳到東方的東西都會被同化,就是說這些東西,或多或少的會加入中國人的文化思想,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然的,想想看一位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從小學習中國文化,被中國文化薰陶,骨子裡就是一箇中國文化傳承者!行走吃飯睡覺都有傳統文化的影子,字裡行間也透漏著文化痕跡,更別說畫畫了!這裡麵包含了我們傳統文化對於事物的看法!

西方有西方的文化,他們的畫作也處處體現出西方文化,他們的宗教文化,社會背景,都提現出來了,中國的也是如此,提現的宗教色彩文化背景,體制問題都有!畢竟是大時代背景產物!相對來說比較符合時代審美!

西方的油畫人物大多體態豐盈,原因是這些人比較富裕,能夠有足夠食物!瘦弱的大都是窮人,沒有那個畫家願意給這些人畫畫!

中國人就比較均衡了,什麼都有!人物。花草,都必須要有大道自然的內在!要不顯得蒼白!

再下面就給幾幅畫你看看!包含了幾大名家西方的與東方的對比一下更加明瞭!











相魄


武斷一點說,就是中國足球與歐洲足球的區別。為什麼呢?

一,貌似從業人員很多,水平不低。但館藏豐富、傳承有序、可供學習的美術館油畫陳列幾乎沒有。油畫學習從圖像到圖像,從印刷品到架上,油畫的精髓,根本很難領會。
二:油畫從業者在藝術追求和生存壓力下的人格分裂,成為中國油畫要麼媚俗、要麼跪拜權力、要麼向商業拋媚眼、要麼向西方乞討的絕症。無追求、無自由、無精力、無意志、最後導致無能力在藝術本體的研究、精神世界的拓展上取得世界認可的成績。


三:時代在拋棄。油畫這種手工業時代的藝術形式,實實在在地落伍了。歐洲美術院校的架上繪畫已極為邊緣。我們的院校中油畫地位也已旁落。
四:市民階層的審美趣味亂七八糟,對油畫的純正趣味無感。大芬村作品和淘寶油畫風充斥了居家家飾,形成大眾收藏的死結。

五:藝術家群體炒作成風,很難靜下心搞出好點的作品,因為討厭的時代在加速。要麼邊緣,要麼胡來。

還真有點像中國足球。

十四億人,號稱幾億球迷,有幾個業餘的能上場踢,冰島業餘隊能踢世界盃。

人多不頂用,人家是美術館裡泡大的,我們是速成班裡育的豆芽菜。

但我們有個優點:自嗨和意淫。

畫不過西方,我們就民族化、寫意化、抽象化、豔俗化,噁心死你們。





天馬行空郭大俠


中西方油畫的區別,從作為舶來品引入之百多年看,迄今仍未走出追隨與摹擬的窘迫尷尬。撇開諸如文化、思想、觀念、社會、審美等方方面面影響,最為明顯的一點,還在創作人員的淺薄、平庸、僵化。要表現崇高道德精神嗎?你未必是虔誠信徒,至少你的眼睛充滿清純。要表現感天動地犧牲嗎?你必須如同苦行僧,胸膛裡承受著無盡煎熬。要表現少女爛漫愛情嗎?你應該回到了從前,重拾那捨命相求的瘋狂。倘若沉寂已久中國畫壇,嶄露一群真知灼見如斯、捧心搏命如斯的才俊,畫匠終於脫胎換骨而為畫家,幸甚。


聞魯生


國人的油畫的發展是在國畫發展的基礎上發展的,抑或是說,國畫在自身無法充分表現現代人的情感的基礎上發展的。

最早提出這一論點的是國畫大師潘天壽在他的1936年出版的《中國畫史》中,提出了西洋藝術對20世紀中國畫的發展為什麼突然變得那麼必耍時提出三點:國畫缺乏對特定物體的精確描繪,僅僅表現概括的類型化;題材傾向於想象,因而無法描繪當今世界的真實的外觀;技巧是「非理性的和不科學的」,沒有透視或立體造型。十年之後,即1927年清華大學教授溫源寧(廣東陸豐人)也曾撰文講到:國畫家似乎相當程度地置身於現代生活之外「我們當今的畫家,處理著非常陳舊的題材,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畫家,一成不變地因襲著枝頭上的鳥、走獸、岩石上的鷹、荷花、松樹等等⋯我們肯定會對自己說,當今藝術的商業活動是為了讓我們熟悉這個蒸氣的、電器的和無線電的世界」。

國人現代史的巨變,是以秩序的恢復和夢想希望開始的。期望著解放後的幸福生活的激動而興奮的心情,這種心情在黃新波的油畫作品《他們來了》有出色表現。

當穿著草鞋的解放軍自帶乾糧和行李進入北京的時候,排列在街道兩邊的市民安靜地站著,恐懼感被強烈的解放軍的紀律和約束力的寬慰感所取代,多少年的戰爭和混亂結束了~

50年代後國人向西方的大門關閉,這一關長達近三十年。而在這三十年間,盡管藝術學生有研究文藝復興和19世紀歐洲藝術,但其畫風都是社會主義蘇聯現實主義派的。一種能夠反映黨的意識形態的藝術,其風格從「巡迴展覽畫派」的現實主義中吸取靈感,隨著無產階級這一概念的出現而正式形成,這一概念是為頌揚政府和人民而發展的。比如,徐悲鴻的學生馮法祀一直在重慶畫寫實的油畫,在重慶他參加過中蘇文化協會舉辦的畫展。1957年他畫了一幅出色的作品《劉胡蘭就義》,生動地表現了一個17歲農家姑娘英勇無畏的革命主義者不懼犧牲的精神。從這幅畫中,不難看到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畫派的影響,尤其是自然主義技法。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到1977年的陳逸飛與魏景山的作品《推翻蔣家王朝》中,風格依舊這些技巧的樣本上~由於遍幅及時間上的不足,談到這裡~待述~(《講臺上的列寧》一畫是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畫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格拉西莫夫的作品)






填格


油畫是歐洲文化。傳入中國已有百年。其材料工具不變,技法不變,唯有文化有別。所畫內容有別!形象情感有別。中國油畫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畫法還很正統。徐悲鴻吳作人等代表了中國的油畫最高水平。50年代“油畫民族化”的提出帶有片面性。民族化?指什麼?就是油畫加中國畫(法)嗎?!油畫是波來品,怎得要成民族化的?應“油畫內容文化民族化”才是正確的合理解釋的。中國美術教育50年代還正統!這一時期到現在有所成就的,多是徐悲鴻的學生。代表有侯一民戴澤等,。後來,靳尚誼為驕驕者(陳逸飛及其它入外籍者不屬中國,所以不列)。此時,不但學習歐法還學俄蘇。然而,文革後革命了!洋的資的全滅!之後中斷了藝術的繼續與發展!1978恢復高考之後,美教才重回軌道。但是師資不行了,尤其是摻雜了土的或半瓶水平的東西——教學技法教學理論都是“變異的”“變態的”,甚至,師資中的人也是類喻。到80年代已不倫不類。幾十年的美教,不見有多少成就高的藝術家。相反,冒牌貨多了,混子多了,投機取巧的多了。充數的多了,抄襲的多了,好名利的多了。嗚呼,一代不如一代!說中西油畫的區別卻贅述許多費語!只是有感而發,有感而發!😄.......


墨之客江南煙雲1


油畫是以材料命名的,中國畫是以國家命名。油畫,水彩等西方繪畫也統稱為“西畫”。文化背景與信仰的不同,繪畫作品的表現形式和內容也就不同,西方油畫是以寫實(古典)風格為主,表現物體的光感、結構和透視,製造出一個三維空間。油畫進入中國後,更多地融入了中國畫的寫意,平面的二維空間。同時,中國畫也借鑑了油畫的表現形式。騰模國畫作品《高原情》中的人物面部表現上,就融入了油畫的“光感”。



騰模國畫藏獒


中國油畫與西方油畫最大的區別就是創作者的思想差別了,例如中國油畫中有幅老農父親的寫實油畫,透露著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考。而西方油畫中同樣家庭題材中所表達的側重點存有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