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林黛玉一句質問,消除了薛寶釵的惶恐,賈寶玉卻依然令她痛不欲生

林黛玉一句質問,消除了薛寶釵的惶恐,賈寶玉卻依然令她痛不欲生

或許,多年以後,薛寶釵最後悔的事情當是在她過生日的時候,一時得意,讓賈寶玉懂得了那支《寄生草》吧。詞作如下:

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一開始,薛寶釵就表現出了她的惶恐,把賈寶玉仿寫的那支寄生草,撕個粉碎,並吩咐丫頭們燒了。

辛虧林黛玉深深地一句質問:“寶玉,我問你,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才一句驚醒夢中人,讓賈寶玉繼續變得陽光燦爛,寶釵也算是放下了此事。

可是,人生的感悟,又怎是輕易抹去得了的。清虛觀打蘸之後,賈寶玉就又表現出了他潛意識中“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寂滅之心。

當時,寶黛之間剛剛吵過,寶玉為此狠命砸玉。賈母一句不是冤家不聚頭

,再次讓二人情發一心,盼望著和好。再加上襲人的勸說,寶玉也就主動找上了門。聽見寶玉來,黛玉雖嘴硬,卻也是止不住滾下了熱淚。

林黛玉一句質問,消除了薛寶釵的惶恐,賈寶玉卻依然令她痛不欲生

寶玉說:“我知道妹妹不惱我,但只是我不來,叫旁人看著,倒像是我們又拌了嘴似的。若等他們來勸咱們,那時節豈不是咱們倒生分了。”

寶玉這話可謂是一字一句都入了林妹妹的五臟六腑,特別是“別叫人知道他們拌了嘴就生分了似的”一句話,尤讓黛玉覺得寶玉遠比別人親近。

黛玉也就撒起了嬌,撐不出哭道:“你也不用哄我,從今以後,我也不敢親近二爺,二爺也全當我去了。”

寶玉知其心,聽了反而笑道:“你往哪裡去?”

黛玉道:“我回家去。”

寶玉道:“我跟了你去。”

黛玉道:“我死了呢?”

寶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林黛玉一句質問,消除了薛寶釵的惶恐,賈寶玉卻依然令她痛不欲生

如此對答如流中,賈寶玉再次語出驚人。林黛玉聽了,再不敢與他糾纏,而是頓時放下臉來,指出寶玉的造次。

話雖造次,但是,這又何嘗不是賈寶玉無意識中最美的,又是最動人心魄的表白呢?黛玉對她的瞠怒,又何嘗不是最大的感動。她看著寶玉滿臉憋得通紅,她又何嘗感覺不到這是賈寶玉的真心。

特別是賈寶玉看著黛玉的反應,略有所感,也淚流滿面的時候,林黛玉的內心,更是對賈寶玉生出萬分的不捨,自己在哭泣中,卻偷偷地甩了一條手帕給寶玉。

是啊,這樣的寶玉,又怎能不讓黛玉憐惜。除了她黛玉,他賈寶玉的內心也就是赤條條的,來去無牽掛了。沒有了黛玉,他的內心就只剩下寂滅。做個和尚,也就是最好的歸宿了。

再看,端午節襲人晴雯也吵起來了。黛玉趕了來,一句俏皮的話,輕鬆化解尷尬,寶玉襲人立馬破涕為笑。

林黛玉一句質問,消除了薛寶釵的惶恐,賈寶玉卻依然令她痛不欲生

後來的談話中,襲人認為林黛玉喊她一聲好嫂子,誤解了她的心思,連忙笑著解釋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思,除非這一口氣不來死了,倒也罷了。”

黛玉不跟她較真,又半開玩笑地說:“你死了,別人不知怎麼樣,我先就哭死了。”

誰知,寶玉又是一句:“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他真是一時一刻都不能失去林黛玉,生死離別的關頭,總要表白一番。

想一想,晴雯和襲人剛剛還為了寶玉吃醋,吵得不可開交,也就真的是最大諷刺了。寶玉雖鍾愛別的女子,但她們的結局,都只會是塵歸塵,土歸土,唯有黛玉才是寶玉心目中的仙子,想用一生一世去守候。沒有黛玉,他的人生只有虛無。

黛玉當然不希望寶玉如此,抿嘴一笑的她,同時伸出兩根指頭說:“作了兩個和尚了。我從今以後,都記著你作和尚的遭數兒。”她這話當是警告寶玉,讓他別動不動就把這話放在嘴上。

林黛玉一句質問,消除了薛寶釵的惶恐,賈寶玉卻依然令她痛不欲生

或許寶玉的話,大家只是當作玩笑。其實,愛情裡哪有百分之百的玩笑話,每一句話了都裹藏著最真的愛與在乎,都是最大的認真。

林黛玉死後,大家才明白,賈寶玉有時候似傻如狂,每每講出的卻都是最真的話語。黛玉死了,他沒有食言,他真個去做和尚了。木石姻緣隨風散,金玉良緣,終也只能成為鏡中花。

這個時候,當薛寶釵再次念起那支《寄生草》,又怎會不淚流滿面,悔不當初。更有一種心寒:原來,她永遠都不會成為賈寶玉的牽掛,即使黛玉已經死去。此時的寶釵,若不是真的無情,也定當痛不欲生。

該作品首發珍愛紅樓夢微信公眾號。靜候前來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