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韓系汽車怎麼了?離退出中國市場還遠嗎?

2017年可謂是一家歡喜一家愁,在自主品牌和日系品牌歡聲笑語時,韓系汽車在中國市場迎來了史上最冷寒冬,如果歸咎於薩德事件,但美系汽車銷量卻絲毫沒有收到影響,而更尷尬的是,韓系汽車在美國市場也出現了滑坡,在研究原因之前,先看看韓系車2017年的銷量到底有多不堪。

韓系車銷量斷崖式暴跌4成

無論是出租車之王的現代,還是韓系千年老二起亞。從2017年春節後開始,這兩個品牌汽車在中國的銷量就一直滑鐵盧,3月銷量只有同期的56%,5月份只剩下了35%。2017年前11個月銷量僅為上一年的62.7%。

韓系汽車怎麼了?離退出中國市場還遠嗎?

這兩個歐巴品牌在美國大佬那兒也吃不消,2017年前11個月同比暴跌了18.4%。看來這不僅僅是薩德引起的原因這麼簡單了,為此韓系品牌還兩次調低了2018年的銷售目標,為的可能讓報表不用這麼難看吧。

原因何在?

現代、起亞都表示:“沒及時造SUV,造的SUV不夠受歡迎。”那也是,誰叫這塊市場已經被中國自主品牌早就盯上並吃得牢牢的綜合合資與自主品牌,中國品牌的緊湊型SUV的銷量最好,佔了整體銷量的55%以上。

韓系汽車怎麼了?離退出中國市場還遠嗎?

韓系汽車怎麼了?離退出中國市場還遠嗎?

雖說沒有搶佔先機,但日本三劍客(豐田、本田、日產)也沒有你韓系這麼頹。《日本經濟新聞》舉出了2017年10月份的銷售數據:現代汽車銷量大幅減少23.4%,持續下滑,而日產則增長18.2%,本田增長14.5%,豐田增長13.5%,均實現強勢增長。

韓系汽車怎麼了?離退出中國市場還遠嗎?

歸根結底還是如日本汽車行業專家所分析的:“韓系汽車不夠精密,設計不夠時尚,品牌不夠深度,價格不夠實惠”,

簡單解讀一下,就是沒有專長或者個人之處,在自主品牌圍攻下,價格優勢盡失。

產品力及品牌文化

說到美系車出來的標籤肯定是性能、厚實、霸氣;日系車的標籤就是耐用、經濟、舒適;德系車的標籤則為規整、機械質感、質量可靠。而韓系車每個方面都過得去,每個方面都不能成為自己獨有的標籤,只有在中國市場前期對汽車選擇要求不高的情況下,以價格取得優勢。

韓系汽車怎麼了?離退出中國市場還遠嗎?

而當中國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選擇和可選擇的權利時(收入的增加),我們並非單單是要一臺會“移動的沙發”那麼簡單。連吉利、比亞迪、長城都開始在自主設計、自主研發上下功夫,不斷推出高品質高顏值的車時,就說明國內的消費者開始對駕駛體驗、駕駛樂趣和用車養車成本有所追求了。

當市場需求開始改變,而韓系汽車還是沒有在產品力加大投入,從而讓本來品牌優勢不明顯的優勢一下子被自主品牌所取代,所以為何行業一直流傳著“美國性能控”、“開不壞的豐田車”、“最懂國人的大眾”......而偏偏沒有韓系的現代和起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