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冷靜,降準不代表樓市大利好!

冷靜,降準不代表樓市大利好!

準確來說,不等於一線城市大漲!

僅僅等於去庫存行動仍任重道遠!

這不過是踩剎車過程鬆緊鬆緊中“松一腳”的點。

冷靜,降準不代表樓市大利好!

發現太多媒體對樓市的理解越來越簡單粗暴了,特別容易一驚一乍。

降準=大水=大漲=買買買。

難道你們就不能更多一點點大腦層面的思考嗎?

我之前已經撰寫了一文,《洗洗睡吧,央媽降準不等於樓市大漲》,請不懂的夥伴重新溫習。

冷靜,降準不代表樓市大利好!

2018年7月將來的降準,從歷史數據來說,達到了08年12月以來的,近十年同一最低點。

冷靜,降準不代表樓市大利好!

而同期,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調整差不多也是緊跟降準而來的。

自2011年以來我國一直都處在降準降息通道上,期間發生了一次12年小波,剩下沉默三年才有15年深圳引領的這一波大行情。

但是,怎麼就沒人談一談08年到10年那一場僅次於本輪史無前例的大漲呢?

明明都有在加準加息啊!怎麼一線城市還是漲不停?直到逼不得已推出限購措施??

加準加息、降準降息,跟樓市的關係是千絲萬縷的。

拜託,請不要一條筋抽到底。

人跟人,差別是很大的。

對於實力多軍來說,自然都不會錯,買,就行了。

大熱時候,大年嘛,買買買,買了就漲。

冷淡時候,小年嘛,買買買,買了等漲。

但是對於踏空了,內心一陣恐慌,想逆流而上妄想一步到位要逆襲的你來說,理解更大層面的樓市格局,捕捉大勢,相信會淡然很多。

冷靜,降準不代表樓市大利好!

你們一定要深刻理解“經濟去槓桿”這五個字!

在08年之前,其實是沒什麼經濟槓桿之類的說辭的,我們先簡單捋一捋。

1987年,華爾街飛出了近三十年第一隻黑天鵝——黑色星期一,瞬間股票踐踏,流動性枯竭。死人了。

1997年,泰國泰銖貶值點燃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索,直到1998年俄羅斯盧布急劇貶值,全面潰敗。死人了。

2008年,我們最為熟悉的美國次貸危機,打亂了一直以來美林時鐘的指導概念,破產性席捲全球。死人了。

深冬是要死人的,不凍死人的寒冬不算投資寒冬。

再深入點捋一捋。

98年-08年,美林時鐘一直奏效,國內經濟屬於從97危機走出來後的“復甦——繁榮過熱期”,人們普遍覺得錢夠花,一百塊能買不少餸菜,整體屬於“價值推動價格”的十年。具體美林時鐘可參考我之前撰文《十年國債再碰警戒線,響起樓市入冬的正式鳴笛!》。這個時段樓市漲,是人們基於生活品質的改善,並沒有特別大的炒作意味,買房多是抱著房奴的自嘲。要知道98年的時候,大多數農村還處於公共廁所的階段,家裡要是有獨立廁所,那算是很富足的事情了。

但08年後,美林時鐘已經凌亂了,國內環境變成了美林風扇,轉速大大提升,調控邏輯更傾向於“貨幣推動型”,手法在於央媽印鈔,政府放債、企業槓桿,三年一個樓市週期就是籍此而來的。一印解千愁,摁倒拆遷妹,房奴逐漸變為房哥房姐,人們深深相信炒房興邦,實業誤國。但拉長週期來說,目前全球範圍還仍處在08金融危機的陰影中沒未曾走出來,那就是繁榮過熱期後的滯漲期,全球一直在努力避免過快過激過大踏入衰退期。要知道歷史上衰退期的萬物蕭條,最直接的惡果就是導致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這都是經濟極度失衡下引發的大災難。

世界各國在08年後,都不約而同想到了這災難,從而保持了難得的默契,警惕一切可能導致蕭條來臨的跡象,一貫以宏觀調控去柔化經濟,簡言之也就是用大水去滋潤緩衝。

美國的做法是往全球放美鈔,而這階段(08-14年)我國大水落到實處的表現,就是企業上槓杆,政府猛放債。然而,企業政府上槓杆就如同男人看著一位美女,看多了始終會麻木,即使如Angelababy、迪麗熱巴,年年月月日日對著也會審美疲勞。政府企業在過去不斷借貸、不斷鐵公基建設,不斷從自身打雞血的過程中,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增長降速就會來了,繃著的神經也如同懸著頭頂的劍,隨時可能不撐跌下來。

怎麼辦?

只能經濟去槓桿了!

我必須要再三強調,經濟去槓桿,不是你們有所誤會的去居民槓桿,而是去企業、去政府的槓桿。這場政企加槓桿,直到2016年,中國整體非金融部門槓桿率已經達到全球第二(第一是日本)。而非金融部門槓桿包括居民槓桿、企業槓桿、政府槓桿三部分。從其中世界範圍內看,中國企業槓桿是全球第一,居民槓桿是最最低的。因此去槓桿,不是去居民槓桿,相反其實是加居民槓桿!

冷靜,降準不代表樓市大利好!

或者眼力強的夥伴要問了,政府槓桿也很低啊,跟居民槓桿有得一比。但鑑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別看政府槓桿比企業低,我國的政企不分家,企業諸如國企等其實就是政府控股。企業槓桿實際上就是政府槓桿,因此,企業+政府槓桿就是相對於居民槓桿而來的,居民槓桿僅僅佔不到20%。從2015年開始,這一波強勢的政府去庫存行動鳴笛了,實際上就是把高槓杆從政府手裡轉移到居民手裡的過程。

別鬧,這是調控柔化經濟的過程,也是為了讓中國走得更長更遠的必要過程。

我們看看初步成效,據社科院《中國去槓桿進程報告(2017年一季度)》報告,從16年到2017年一季度,整體非金融部門槓桿率上升了1.4%,上升趨勢還是比較明顯。而細化到企業部門,則上升了1.67%,但居民槓桿率足足上升了2.9%。內部分化顯著,居民槓桿遠大於企業政府部門,轉移槓桿意圖明顯。

而這當然是遠遠不夠的。17年一季度後各大一線強二線城市紛紛出來調控政策,鎖死樓市交易,或者提高交易成本,目的就是湧往下級城市,去繼續完成去庫存任務,這是一個幫助政府和企業鬆綁槓桿的過程,而同時出臺各類不對稱調控特別是“送戶口搶人口”,其背後邏輯也其實是為了有充足的人口加槓桿,即使這個流入人口可能是暫時性的,並不可能成為長期駐留人口。

因此這次降準,意味很明顯了。去庫存仍沒完成,仍需要刺激,三四五線城市的韭菜們,政府喊話你們還沒有發揮十成十的槓桿能力,必須再加一把勁。只要一線城市繼續不鬆綁,降準的大水仍然只會大部分湧往三四五線城市,我們需要更深刻地認識到,中國政企槓桿之高,去庫存任務之艱鉅,真的路途遙遙,並非兩三年就能完成的。

一聲嘆息,中國不容易啊。

最後,我們回頭再看看這降準圖:

冷靜,降準不代表樓市大利好!

中國這十年其實就是先升後降的過程,而同時代的美國利率,從07年金融次貸危機端倪初現後,卻是一路直降,往全世界放了堪稱汪洋大海般的水,從07年的4.75一直降到15年的0.25降無可降了,才逼於無奈在15年12月開啟近兩年加息高潮(仔細留意時間,中國本輪去槓桿去庫存過程是先於美國首次加息,也就是降壓對沖)。你要問中國跟不跟?坦白說,我國還利率還高著呢,過去十年都能逆美國週期而發展,現在也大可以跟老美耍流氓。

未來降準,還大有期待,但不是一線城市的過分利好解讀,各位不必要過分驚喜+驚慌,反而是三四五縣城的持續入坑號角。

說了那麼多,那中國樓市還有得玩嗎?

自然是有的,但要等這波縣城大庫存清理乾淨後,我們才繼續核心城市房地產的未來征途。

耐心,比單純打雞血更有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