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日本的字和中國的字那麼像,發音卻不一樣?

馮學餘


因為日本在古代有自己的語言,但是這種語言只有語音而沒有文字。日語借用了漢語的文字,但沒有(或者很少)借用漢語的讀音。所以就造成了現在的現象。


這一點對於中國古代周邊少數民族中很常見,比如西夏文、朝鮮語、越南字喃,都是借用了漢語的筆畫或者部首形成文字,但是讀音還是原來的讀音。

這是西夏文,借用了漢字的筆畫

越南古代字喃,看著每個字似乎都是漢字,但一個也不認識。

相對而言,日語直接借用了漢字,是周邊民族中非常罕見的。



近現代這種例子也非常多,大量的語言借用歐洲語言的字母,但不一定借用對方的語音。比如蒙古語借用了俄語的西裡爾字母創建了新蒙語,看上去看俄語幾乎是一模一樣,但是讀音並不相同;越南語也是借用法語字母,看上去和法語基本相同,而讀音並不一樣。

這不是俄語,而是蒙古國使用的新蒙古語


我們的漢語,在民國時期曾經興起“漢語拉丁化”的思潮,試圖借用英文字母來表達漢語,讓漢語變成字母,只是推行的難度太大,現在只留下了“漢語拼音”這個遺產。漢語拼音如果沒有聲調的話,看上去和英文差不多,但是讀音和意思完全不能想通。

這是當年的拉丁化漢語課本,可以感受一下

這是拉丁化後的漢語讀物。看看能不能讀明白(提示一下,紅框內的意思是“中國人大部分是不識字的”)


日語和漢語的情況也是如此。


象眼觀天下


日本的文字實際上就是從中國學去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字。

早年的日本並沒有文字,他們將中國的楷書和草書結合起來,創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草書衍生成平假名,楷書的偏旁改成片假名,用以作為他們的文字,只因地域的不同,發音不同而已,實質上指的是一樣的事或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