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中外专家齐聚溧阳探讨乡村振兴

中外专家齐聚溧阳探讨乡村振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如何学习借鉴国外乡村振兴经验?如何在乡村振兴中留住乡愁?4月11日,由本报联合省住建厅、省农委、南京农业大学、溧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新时代 新田园 新乡村”为主题的江苏首届乡村振兴国际研讨会在溧阳市召开,来自德国、日本,以及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金融界、企业界和政商界共200余位代表,聚焦乡村振兴,共话乡村新变化,思考乡村振兴科学路径,解剖乡村振兴鲜活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省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历来十分重视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及其提升行动,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深入持续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去年,省委省政府系统谋划,启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围绕特色、田园、乡村三个要素开展工作,旨在挖掘中国人心底的乡愁记忆和对桃源意境田园生活的向往,重塑乡村魅力和吸引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的目标内涵高度契合。最近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围绕乡村振兴实施十项重点工作,包括五年内培育500个左右的特色田园乡村,带动市县建成一万个左右美丽宜居乡村。

身处宁杭辐射交汇点的溧阳,三山一水六分田,坐拥特有的自然禀赋。近年来,该市抓住乡村振兴机遇,放大山水田园优势,瞄准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加速产业振兴,建设田园乡村,增强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和城乡整合发展之路,使田园牧歌在溧阳乡村得以复兴,相继收获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长寿之乡等美名。“我们推动乡村振兴的愿景是,在溧阳有个精神焕发的农村。”研讨会上,溧阳市长徐华勤对乡村振兴满怀期许。

乡村振兴的国际化视野,各国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值得借鉴。“德国乡村的发展,同样面临人口衰减、老龄化及房屋闲置等问题。”德国班贝格大学文化地理系主任、巴伐利亚州弗兰肯地区乡村研究所主任马克·雷德培宁在专题演讲中说,在乡村治理中,一方面,政府通过投入资金建设多功能房屋、综合性商店,创造自我造血的生态圈。另一方面,制定出台乡村发展计划,鼓励当地乡村组织及村民参与乡村发展,增加乡村内生动力。

“农村资源外流,人口老龄化,活力不足,空心化严重。”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直击国内乡村发展之痛。在他看来,乡村振兴不能简单地将工业化移植到乡村,而是要沉住气,关注“三农”导向,坚持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并重,贴近乡民诉求,因地制宜,加大对乡村规划师、建筑师免费的专业的培训,让技术下乡。

留住乡愁,如何活化乡村?在圆桌对话中,与会者一致认为,乡村是厚植传统文化的最小单元,可根据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在挖掘与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再提升,形成巨大生产力,最终实现产业在文化中,文化中有产业。


新华日报记者万小珍 丁亚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