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龙坪镇罗化村:品牌蔬菜拉动产业扶贫

年初,罗甸“余健”牌蔬菜正式注册,品牌背后是规模种植基地、高效技术应用、量化产品供应、运营管理体制、定向销售渠道和惠民增益效果。

龙坪镇罗化村:品牌蔬菜拉动产业扶贫

龙坪镇罗化村:品牌蔬菜拉动产业扶贫

“公司联动村级合作社,在祥脚、纳坪、罗化一带,建成规模约3000亩的蔬菜基地,仅在龙坪镇罗化村就有1000余亩。”罗甸惠万家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陆国华告诉记者。

“基地主要种植白棒、南瓜、糯玉米、黄瓜、丝瓜、苦瓜等十多个品种,通过省农科院及各级农技专家的考察和认可,结合具体作物生长环境,引进试验推广了‘轮播种植、作物套种、玉米定向栽培和苦瓜栽培篱架’等现代农业高效技术,按照试验田、技术传授和现场培训的方式引导农户跟进运用,在亩产提增、种植辐射、规模发展和产量稳定上成效显著。”罗化村贵平合作社理事长余健介绍说。

龙坪镇罗化村:品牌蔬菜拉动产业扶贫

以定向栽培为例,常规种植模式下作物生长受到密度的影响,其光合作用、秸秆韧性和抗虫抗病能力等会有明显损伤,定向栽培不仅完全规避了此类问题,而且在亩产效果上增量明显,比如常规种植的糯玉米亩产1000斤已经很可观了,而定向栽培下亩产最高可突破2000斤。

“规模化、技术化的直接效果是产量稳定和产值保证,以罗化村千亩蔬菜基地为统计基准,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品种的蔬菜供应,基本每天供货5吨左右,每年供量总计在700到800万斤,年产值在1000万元浮动。”陆国华说。

“种植产业也有‘脆弱性’的一面,基地管护、技术延续、市场对接、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都不可忽视。”陆国华提到。

龙坪镇罗化村:品牌蔬菜拉动产业扶贫

对此,惠万家公司联合贵平合作社,采取合作运营、统一管理、分工负责、返包农户的管理制度。实行底薪加全勤奖加补助的方式,确保仓管、生产、人事、采购和销售等负责人员保持积极性,具体事务有着落、不拖后;由公司出面,与政务部门对接技术服务,以聘请、雇佣和购买服务的方式设立技术、管理和销售(电商)顾问;劳务管理上,由人事管理具体负责,采取临时岗位当天结算、固定岗位按月结算,保证劳务工资足额按时发放;公司和合作社流转部分土地直接打理,其余由农户自己经营,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肥料等,并统一购销。

龙坪镇罗化村:品牌蔬菜拉动产业扶贫

“制度化管理模式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今年,公司为基地购买了保额14万元的财产保险,政府扶持了10万元,近期罗化村多次遭受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蔬菜基地受损较重,人民财产保险第一时间理赔75万元,极大地缓解了损失。”陆国华说。

“此外,罗化村蔬菜基地以惠万家公司‘送惠到家’销售平台为窗口,联结搭建了包含线上线下、省内省外的立体销售体系。除直接供应县内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外,还与贵阳、湖南、广东等地建立了供销关系。”余健说。

项目资金扶持、利益回馈农户,是当前罗化村蔬菜基地发展的主要方向。

2017年开始,400万元农业发展子基金和国投公司140万元定点帮扶项目资金先后落地在罗化村蔬菜基地。主要用于冷库、运输工具、肥水一体化设施、大棚、自动育苗生产线等配套设施投建。

其中,国投公司帮扶资金投用明确了一个硬性标准:合作社每年拿出9万元支付给村集体作为当地贫困户的分红,期限是10年。

劳务用工上,基地最低时用工25个,最多时40多个。当地蔬菜种植四季供应要求下保证了用工时间的长效性,平均每人每年每月保持在20天左右工作量,按每人每天100元左右浮动,每人每月工资2500元左右。

“从去年10月算起,我在这已经干了8个多月了,工资累计有2万多元。”今年50多岁的罗化村贫困户吴永兰告诉记者。

在基地建设时,贵平合作社利用土地流转实际直接管理200亩左右,每亩流转金1000元/年,涉及农户110户,有50多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其余种植区,涉及400多户农户,由他们自己经营管理,公司提供种苗、肥料、大棚和技术,以及相应配套设施,农户只需要按时按量投入劳力和人力管护,产出的蔬菜由公司和合作社统一销售,产生的收益按照7:3的比例由农户享受大份。”陆国华说。

来 源 | 罗甸县新闻办

作 者 | 张 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