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自由等於可以什麼都不做嗎

自由等於可以什麼都不做嗎

自由對個體,民主對群體?

自由,通常理解為不受約束,想幹嘛,幹嘛,不想幹嘛,不幹嘛?

但自由,不等於可以啥也不幹。

有條件啥也不幹的人,會被理解為米蟲,寄生蟲。

因為,大多數人固然為了生計會做一些迫不得己的事情,通常指工作在底層,收入微薄,或者付出一些挑戰尊嚴,價值觀的……這是現實的束縛了。

這當然會嚴重束縛人的天性,變得沒有自由,沒有獨立,低尊嚴,畏縮,孤立的一種生物。現下一句話“貧窮限制了想象力。”由此引發了無限放大外界,縮小自我的恐懼、焦慮。

所以如果能擺脫這樣一種狀態,會是很幸福。

所以,常常會羨慕那些,可以不要付出,不要犧牲,可以不做什麼的狀態下的人。

其實到底這是一個偽命題。

人生在世,總有好惡,既然有不喜歡做的事,當然就有喜歡做的事。所以,自由不是啥也不幹,而是不幹不喜歡的事,可以幹喜歡的事,從喜歡的事情種獲得回報,得以維持生活。而且,人是社會動物,所謂喜歡不喜歡,很多並不是單純的內心,還有價值的引導,有些事情是恥辱的,被人譏笑的,自然就不喜歡幹,有些事情的光榮的,驕傲的,就會喜歡去做了呢?

有人說,自由,是低慾望,這個是有點道理的。大家都被教導,人的尊嚴,來源於實力,(但實力這個相對的,最大的實力,其實的制度,制度背後的權力,權力本質上是暴力,武力,監獄。)獨立,獨立也是相對的,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且,獨立不是孤立哦,這個在教育中常常被帶偏,我不靠任何人,我就獨立了。我就有自己的意志了。尤其是女權方面的。

一般來說,比較糟糕的是,在一個不好的方向上,頑強,其實是頑固持續的執著,這非常傷害人的精力,身體的,心裡的。所以不得已,佛教講,放下,自在。放下執著,尊重內心。

一個人入了監獄,在空間上收到了限制,身體上不自由了。

一個小腳太太,整日整年宅在家裡,不出遠門,身體上也不自由了。

但,老太太,不太會感到禁錮,其實是思想的禁錮,環境的禁錮。也是一種低慾望。

自由是低慾望,有些東西,得不到,就不要心心念念,或者付出自己承受不起的代價去交換,這是痴迷,最初就迷惘了,lost。費盡力氣,得到又怎樣,很多人在路上,就倒下了,就算少數得到了,結果呢,要麼是范進中舉,喜傷心,要麼,更失落因為時移境遷,當初的喜悅,現今卻不是了。


雖然人性的弱點,底層基因,貪婪,自私,多欲,環境教育可以正確引導。有追求,目標是好的,但慾望,只和自己有關的。執迷於此,煩惱無窮。

所以,低慾望,降低只和自己有關的利益果實,獲取,立足於當下,算是邁向個體自由的一個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