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黔南的這些“怪”事,你都知道嗎?

黔南的這些“怪”事,你都知道嗎?

石片當成瓦來蓋

老太爬山比車快

辣椒也是一盤菜

三個老鼠一麻袋

草根做菜把客待

樹皮變身藥來賣

十斤銀飾姑娘戴

唱起山歌談戀愛

這是傳說中的貴州八大怪

我們黔南有什麼“怪”呢?

黔南由於其獨特的地理風貌、

特殊的氣候狀況、

多彩的民族風情、

奇特的風俗習慣,

產生了眾多“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奇異現象,

一起來看看!

人人吃酸菜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羅圈“。這句黔南流傳甚廣的俚語,“羅圈”也就是“圓圈”,方言裡腿腳發軟走不動路的意思。路都走不動了,還能做什麼?可見黔南人離不開酸。酸菜、酸筍、酸蕨、酸毛辣、炒酸菜、醃酸肉、煮酸湯、酸湯魚、蝦酸、臭酸......幾乎是無菜不酸。

獨山鹽酸菜

具有500年以上的歷史,大約368年前徐霞客來到黔南,在獨山一戶黃姓人家嚐到了獨山鹽酸的滋味,那時鹽酸還叫“壇酸”,這就是黔南最早的酸。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荔波臭酸

臭酸,是荔波縣最具特色的菜餚。荔波的臭酸不僅聞起來臭,看起來也醜,名兒又不雅,但吃起來卻具有使人“一嘗則喜,愛不釋筷”的魅力。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黔南“酸湯”

黔南最有特色的酸,可以算一道湯,也可以算一道主菜,或作配菜,也可以只算是一種調味品。原料是西紅柿,糟辣酸,“二合一”後,這種“酸”,紅得不濃不淡,色彩極正;以酸味為主,兼有鹹甜辣香味,足以勾起人的食慾。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石塊當瓦蓋

“石頭當瓦蓋”就是貴州少數民族蓋房的一絕。在黔南北端的一些少數民族村寨,當地村民的房子,上面不是蓋瓦片,而是蓋石片,房頂宛如一幅細膩的自然油畫,那石片,一片壓著一片,一片連著一片,一層層,一片片,似魚鱗,似山嶺,似風景,自然,粗糙,好像如今城裡人的一種迴歸自然的特別裝飾。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黔南北端的龍里、貴定等民族山村

隨處可見到一幢幢的民房上蓋上30釐米見方2至3釐米厚的石塊,既古樸、結實,又美觀大方、很有特色。那裡的山坡上有一種藏量豐富的風化石,當地居民“靠石吃石”,把石片用於建房,堅固耐用,冬暖夏涼,久居城市的人住上這樣的房子,應該會有一種迴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感覺吧。

喝酒喝得”帥“

"黔南喝酒很撇脫,最後喝到桌子腳"這是黔南人喝酒的風格。黔南的少數民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飲酒,特別是喜歡飲自制的水酒,常稱“無酒不成禮儀”。在他們看來,越醉越是知己,越醉感情越深。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三都水家喝酒”咻咻咻”

水家的碗可不好端,端起了就放不下,旁邊勸酒的人就咻咻咻大喊三聲,你想不喝都不行,更別提水家女人唱著敬酒歌把滿碗的酒送到嘴邊,那可就不是一碗兩碗的事了,非要把客人灌得找不到東西南北才算盡了主人家的盛情。圍著火塘,一鍋燻肉,一罈米酒,便燒紅了山鄉的夜,沸騰了整個寨子。

雨天加被蓋

俗語說:“四川的太陽,雲南的風,貴州的下雨像過冬”。在黔南,下雨像過冬的氣候特別明顯,不但晴天少,雨天多,而且一旦下雨,即便是夏天,氣溫也會驟降,下降6-10度。因此只要下雨,人們就會感覺冷,白天加衣服,夜間加被蓋防寒。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蚯蚓當作菜

酸醃蚯蚓是瑤族一道名菜,是他們接人待客的珍貴菜餚。蚯蚓做菜對於不少人來說是怪到骨子裡了,但是,蚯蚓也是寶啊! 酸醃蚯蚓不但清香可口,在藥用上還可以清涼解熱,防止疥瘡。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荔波瑤族的酸醃蚯蚓

秋收過後,瑤族群眾用稻草堆在一起,灑上米湯,用石塊壓住稻草堆,過段時間,稻草中滋生出白色透紅的蚯蚓,然後將這些蚯蚓洗乾淨,加上備料裝入罈子中,半月以後,便成了酸甜、清脆的美味佳餚。

姑娘的銀器滿身帶

在黔南苗族聚居區,滿世界的銀,似乎上帝把全世界銀子都給了苗族的姑娘。每個苗族姑娘的頭、手、頸、胸、腰、腳等部位都佩戴了銀飾,有帽幅、項圈、鐲、銀角、銀花、銀泡、銀鳥、銀戒指、銀項鍊、腳花等銀飾品。走起路來,銀光四射,叮噹作響。苗族人把它們視為富有的象徵和美麗的標誌。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荔波苗族姑娘

銀器是荔波苗族姑娘最喜歡的飾品之一,一般她們都佩戴銀飾品少則4至5金,多則20斤。想來大概是平日重量級的負擔成就了他們婀娜多姿的體態。

青年唱歌談戀愛

黔南的布依族不論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素有“趕歌會”的習俗。每逢春節、端陽、中秋、歌節,男男女女的青年都集中到離村子較遠的地方歌。聰明的姑娘通過對歌來了解那方的性格、愛好、才智等。小夥子也在對歌中瞭解姑娘的智慧與賢德,一段美妙的愛情就從歌聲中開始,比起現在都市被生活所迫在經濟條件上挑三揀四的青年男女來,這樣的愛情真是令人心嚮往之。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布依族“六月六”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傳統佳節,有過“小年”之稱。在黔南,“六月六”又被稱為歌節,布依族青年男女載歌載舞,白天到河邊唱,晚上到村寨上唱,連續三天三夜。

定情送條花腰帶

彝族小夥子在向姑娘求婚時,若能獲得姑娘親手鄉制的鑲花腰帶,婚事就算成了。花腰帶的不料是姑娘用自己織的厚實耐用的大步做成,要帶上繡著花、草、鳥等七種圖案,五彩冰紛,別具一格。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行車沒有人走快

在黔南一些峽谷地段,那兒山高谷險,橋難架,路難開,兩岸相對,真可謂“說話聽得見,走路要半天”,車輛常常沿江繞道而行。對於這種交通不便的環境,當地民眾有自己獨特的攀巖過峽谷的方法,他們攀登崖壁時,用的交通工具就是“天梯”,就是用兩個天生下垂粗藤紮上橫木製成滕梯上下。即便如此,通常也是人比車先到達目的地。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荔波涼蓆逗“老外”

涼蓆是荔波縣布依族人的傳統手工藝品,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它是用當地一種叫“泡竹”的竹子剖成蔑條,輕手工精心編織,再經燻蒸而成。具有合適涼爽,細軟光滑,摺疊不斷裂,不生蟲、易洗滌和經久耐用的特點,遠銷國內和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國泡竹在國內外屬稀有竹種,因此,這裡紡織涼蓆得天獨厚並久負盛名,成為外籍遊客必備的旅遊佳品。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背崽都用花揹帶

花揹帶是黔南布依族婦女用來揹小孩的專用工具,呈“T”字形。揹帶中心為湖藍色或綠色底正方形,左右各制一隻拉手,下端拖著長尾翼,均用黑色布料拼制,做工分為貼花、繡花和栽絨花等,主要圖案有龍鳳呈祥、鳳穿牡丹、二鳥雙棲、金魚戲水等吉祥如意的圖案,整塊揹帶色彩鮮豔,立體感強,雍容華貴,具有濃郁強烈的,民族特色。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獨山揹帶

距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布依族世代傳承的,以獨特傳統加工方式製成的民族刺繡工藝品,製作需經過20多道工序。它的製作技藝為本地布依族所特有,具有悠久歷史的獨山揹帶製作技藝經過長期的創造和發展,富含布依族文化傳統,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價值。

喝酒不用下酒菜

苗嶺山區的苗家人有“喝酒不用菜,有酒便是席”的習慣。春耕季節,人們勞動之餘,找片土地,大家團團圍坐,捧著隨時攜帶的酒葫蘆依次輪番暢飲。這時如有路人撞入,大家便讓位請坐,爭相向客人敬酒,以表情意。接著大家互相介紹家庭情況。交流勞動經驗,傳遞聽到的新鮮事,既聯絡了感情,又消除了疲憊。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木葉吹歌人人愛

木葉吹奏歌曲是布依族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項發明創造。他們採用亮葉柴、棟青葉等吹奏山歌,抒發自己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感情。吹奏時將葉片貼在唇間,以微微的氣流控制音量的高低變化。好的木葉歌手,本地山歌、流行歌曲都能信口吹出,曲調旋律優美,聲情並茂。男女青年們常常以木葉代替歌聲,你吹我奏互相傳情,結為姻緣。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路遇新娘躲得快

瑤族人在生活中禁忌較多。他們認為:人的一生結婚的一天為最大,接親時,新娘必須在天未亮前出門,寓意為新人走新路,越走越光明。因此,任何人路遇迎親隊伍行走時,不得從中穿過,應儘快繞道而行,不能讓新娘新郎看見。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娃娃哭夜插路牌

孩子夜間哭夜,做長輩的往往認為是中邪走神,於是用一塊寬大的竹片或木牌寫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行人過路念一念,一覺睡到大天光”。然後將它插在村口三岔路的中央,或請石匠打一塊指路牌安放在岔路旁,方便行人,以此作為一種精神寄託。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過河不用船兒載

在黔南到處都是山高石頭多,出門就過河。為了行走方便,人們就在河中水淺處用石頭打好石墩按步履依次排序安放好,與架橋相比,它及簡單便捷,又節約資金。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打標無人敢破壞

“打標”也叫“多標”或“打表”,是苗、水族等民族生活中的一種標誌習俗。常見的打標有“田標”,在犁好耙平或撒秧種的田裡插上捆草扭成結為標記,放牛、鴨的人看見了就不會進去。如遇瘟疫流行,人們就在村寨路口放一把利刃和一把草,表示外寨人不能隨便進寨,稱為“寨標”。此外還有“門標”,主人在進家的大門上掛蛋殼的青樹葉,表示家裡有病人,外人不要隨便進入......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結婚奪床搶被蓋

按照土家族婚俗,新郎新娘“拜天地”以後,新郎新娘要儘快站起來直入洞房,搶先坐在床上,拿著被子,稱為“奪床”。奪床的規矩,是男左女右,以正中為界。若新郎揭開新娘的蓋頭巾,新娘羞澀一笑,奪床也就隨之告終。據說,誰先坐到床上拿被子,將來就有誰當家。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盜賊不敢進山寨

生活在黔南的少數民族,他們重信用,守承諾,信奉誠實勞動,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古老的社會風尚,各村寨民族團結,平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並擬製鄉村民約,人人遵守。一旦有外人入寨偷牛盜馬,他們將全力以赴共同對付,嚴懲不怠,所以,一般盜賊攝於寨規,只能望寨止步,不敢進去。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定親儀式抬鍋蓋

仡佬族青年自由戀愛成熟時,男方便請媒人到姑娘家舉行抬鍋蓋儀式。儀式開始時,先由媒人帶便男方向女方家求親,說一些吉利話。隨後男女雙方老人便互相敬鍋蓋裡的食物,同時兩家老人合敬媒人。每個鍋裡都裝上一碗肉、一碗煮熟了的帶殼雞蛋。敬贈食物時,老人一手抬鍋蓋,一手使筷子,夾一片梳子肉喂親家,夾一個蛋喂媒人。吃東西的人只能用嘴接不能用手幫忙。雞蛋吃完後,定親儀式才算結束。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拜年吹笙走村寨

“走村寨”是苗族青年春節期間的傳統活動。二三十個青年男女,組成蘆笙“踩堂隊”到各村寨拜年。每到一處便 在寨坪上跳起蘆笙踩堂舞。寨里人聽到樂曲聲也都趕來參加,一面高喊“務呵!務呵!(好啊!好啊!)”表示熱烈歡迎。舞畢,寨里人邀客人以家裡熱情款待。入夜,蘆笙隊的小夥子到寨裡的姑娘家唱歌,一直到天亮。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黔南蘆笙之鄉

都勻市壩固鎮坡腳寨,這裡,有兩樣東西是可以讓攝影人動心的,一個是傍山而居冒著縷縷炊煙青瓦迭交的吊腳樓群;一個是當地苗族同胞保留的較為豐富淳樸的苗族文化活動。逢年過節,他們都要舉行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蘆笙會,吹起蘆笙跳起舞,慶祝自己的民族節日。

黔南的这些“怪”事,你都知道吗?

◆ ◆ ◆

咱們黔南有“二十一怪”

你還知道哪些“黔南之怪”?

快來留言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