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大櫻桃為什麼會裂果?

裂果是目前大櫻桃生產中的一大難題,即在果實接近成熟或採收前裂果。櫻桃裂果有2種表現。其一是果實成熟時遇到降雨,這時裂果多發生在果實的肩部,以橫裂紋居多;其二是在成熟期澆水不當,往往澆水過大,裂果會多發生在腰部,縱橫裂紋都有。

為什麼果實會裂果?直到幾年前,一般還是認為大量的雨水落到果上並被果實吸收導致了裂果,而土壤水分和樹體周圍的其他部分的水分關係對此影響不大。

後來新西蘭和英國東茂林的試驗證明了上述觀點有偏差。該試驗認為某些裂果是由於樹體其他部位的水分含量高以及樹體周圍的高溼度狀態造成的。但要使水分從果實中通過果柄迴流到枝條上,在果實成熟期間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辦法是讓果實中多餘的水分通過果皮蒸發掉。因此,阻擋果實蒸發的條件和樹冠鬱閉、空氣流動不暢是加重裂果的原因。

大櫻桃為什麼會裂果?

1、裂果原因分析

(1)微裂紋:對裂果敏感的果實其果皮表面常有許多不規則的微裂紋,這些裂紋肉眼看不到,只能藉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到。這些微裂紋可能促進了果實水分的吸收、並減弱了果實表皮細胞間的結合能力,由此促使裂紋發生。當然這種推測尚無直接證明。但如果它確實影響裂果,那麼在果實發育早期控制果園環境條件就顯得非常重要。

(2)表皮細胞的結構:對於不同品種表現出不同的裂果敏感性提出了幾種假說。一個認為如果一個品種吸水快而且量多,則易裂;另一個認為一個品種如果細胞排列緊密或表皮細胞壁更有彈性則在一定程度上抗裂果。有幾個因素影響果實表皮吸收水分的量和速度:在雨後氣溫迅速升高則吸水多。還有觀點認為果實表皮和上皮組織可阻止水分的吸收。1980年比利時的研究表明有些櫻桃品種的表皮和細胞壁更厚,也許可以解釋它們更抗裂的原因。

近來更多的試驗表明,表皮厚且氣孔少的品種不易裂果,這些品種吸水更慢,表皮厚的品種還能夠在裂果前承受吸收並容納更多的水分。

(3)果實的滲透勢:果汁的滲透勢是吸水的動力,如果果汁中可溶性固型物(糖)含量越多則吸水越多。在挪威的研究表明:Ulster和Sam比先鋒更抗裂果,原因是這兩個品種的果汁可溶性固型物濃度低且細胞滲透壓低。另外,它們的果實較軟,在浸水試驗中吸水速度比先鋒慢。但是這兩個品種在嫁接到F12\\1砧木上時比嫁接在考特砧上裂果更嚴重。砧木的這種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對同一個品種而言,果個越大裂果越重,但不同品種之間這種關係不一定。

(4)裂果原因的目前結論:世界上沒有對雨裂免疫的品種,但有的品種確實較另一些更抗裂果.品種的易裂性是與其表皮細胞的結構、彈性以及在果實早期發育中表皮微裂紋的產生有關,雨水、土壤水分以及果樹周圍環境中的溼度是引發和加重裂果的外在誘因。煙臺地區大棚櫻桃有時裂果較重則主要就是灌溉不均和棚內溼度過大造成的。

大櫻桃為什麼會裂果?

2、裂果指數

裂果指數的測定,方法是將成熟果實浸沒在蒸餾水中,然後計算裂果需要的時間。它可以確定不同品種櫻桃對裂果的敏感性。但有些品種在不同國家試驗中的表現不一致。在加拿大的試驗中一些夏地所培育的新品種如豔陽、拉賓斯、甜心等表現出不易裂果的性狀。

裂果指數在不同國家和不同季節中變異很大,例如,Viva在加拿大本土的試驗中表現非常抗裂果,而在丹麥的測試中則易於裂果。很顯然,在試驗地點和季節因素對某些品種的抗裂果性有很大影響,因此在當地並且是多個季節親自試驗是最重要的。

3、櫻桃裂果的防治

防止大櫻桃裂果的研究最早開始於1930。目前對於裂果問題的解決方法有3種可供選擇的戰略:①選擇抗性品種和砧木。②噴灑礦物質、激素及其他物質。③搭防雨棚和調節樹體周圍的小環境。

(1)選擇抗性品種和砧木:最近在烏克蘭的育種試驗中發現,為抗花期乾熱風而導致的乾旱選種中,所選的品種在高溼、多雨條件下也抗裂果,這一偶然發現有待進一步試驗。這也為抗裂果研究開闢了一個新領域。

(2)噴灑礦物質、激素及其他物質:雖然至今沒有化合物可以完全克服裂果,但很多試驗希望發現可以明顯減輕裂果比例的物質。目前這類試驗主要集中於噴灑礦物質(鈣、銅或硼化合物)、激素(GA或生長素)和抗蒸發物質、抗雨裂表面活性劑等。

礦物質:有報道稱在採前3~4周噴4遍鈣化物可減輕裂果百分率,比較有效的鈣化物有氯化鈣、醋酸鈣和氫氧化鈣,但這種試驗報告也有相反的報道。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試驗地不同、坐果量不同及果園周邊的環境條件差異太大造成的。

大櫻桃為什麼會裂果?

1990~1991年在英國東茂林用3%的氯化鈣和鰲合鈣試驗,採前 4周每隔 10天噴一次,品種為Brandburne Black和先鋒。但試驗結果令人失望,兩個品種幾個組合噴布均無防裂效果。1990年經鈣處理的果實在浸水試驗中反而比不處理對照的裂果稍微增加。進一步研究表明,處理對果皮及果肉內鈣的含量影響很小,果實吸水的速度也無明顯變化。但另一些國家的試驗表明,效果明顯,並認為增加鈣進入果實使表皮細胞之間連接更強。這些相互矛盾的試驗結果表明,櫻桃裂果問題的複雜性。

幾年前丹麥的試驗研究表明,在降雨之前給果實噴鈣,可以減輕裂果。每天用含鈣水噴淋果實也有同樣的效果。但噴鈣的一個主要缺點是果面上會有殘留,必須清洗後才能上市。

還有用波爾多液噴灑而減輕櫻桃裂果的報道。這可能是硫酸銅和石灰的一種或兩個共同作用的結果。硫酸銅單獨使用是有害的,所以加入石灰以減輕其效應。最近在澳大利亞用波爾多液成功的減輕了裂果的發生,同時還增加了果實的硬度和表面厚度。在美國還試驗了硼和鋁化物的防裂果效應,和鈣一樣試驗結果不一致。

植物激素:有報道稱在採前 3~4周,噴GA3(15~30ppm,1~2次)可減輕裂果見表5。這種噴灑同時還延遲成熟並增大果個和硬度。但華盛頓在雷尼上的試驗表明,GA3處理增加了裂果。去年東茂林的試驗表明,GA處理果實、短枝葉片或果、葉同時處理未能減輕裂果,但增加了果實硬度和果個,並延遲成熟。

表1.GA3處理(5PPm*表面活性劑)對先鋒品質的影響。

<table><tbody>

處理

果個(克)

適採期

硬度(N/cm)

可溶性固型物(%)

對照

6.9

7月10號

8.31

17.9

GA3

9.3

7月19號

11.20

17.9

/<tbody>/<table>

注:1993年5月19號開始每週一次,共噴6次。

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以及最近在西班牙的試驗表明,在採前30~35天噴1mg/L的 NAA可減輕大櫻桃裂果50%。但接近成熟時(採前 4~18天)則增加裂果的可能性。西班牙的試驗還表明,不同品種對NAA的反映不同,NAA不影響果實的礦物質元素含量狀態,但似乎可以阻止放在水裡的果實吸水。因此認為NAA減少裂果是因為它阻止果實吸收過量的水分。但NAA處理在有的試驗中使斯太拉果個減小。

抗滲透物質:據認為櫻桃是較蘋果和梨的果實外果皮蠟質含量少,抗滲透物質可以增加果面覆蓋,限制水分通過表皮和氣孔吸收和散失水分。但同時它也會減少氣體交換進而影響光合作用,減少果實的含糖量。有關抗滲透物質的試驗結果有時相互矛盾。英國利用蠟質抗滲透物質(Clarital)的試驗表明,的確可以減少果實對水分的吸收並減少了裂果,同時還增加了果個和果實硬度,但減少了可溶性固型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另外美國的Polymer AG公司生產了一種叫抗彭壓劑的保護性塗層物質,據說也有效果。

表面活性物質:比利時的試驗表明,每100 mL/100L水的Citowett表面活性劑,於採前 18~8天在6個櫻桃品種上噴兩遍,可明顯減輕裂果。類似的試驗在荷蘭也有報道。表面活性劑的效果據認為是由於減少果實吸水的量而減輕了裂果的程度,但它容易被洗掉,在下大雨和鄰近成熟時噴灑效果不可靠。

大櫻桃為什麼會裂果?

(3)搭防雨棚

一般認為雨水集聚於果實表面而被其吸收必然誘發裂果,打防雨棚覆蓋就是一個好的辦法。英國的東茂林實驗站曾連續3年對扣棚和灌溉對裂果的影響進行試驗,結果見表2。試驗表明覆蓋明顯降低了裂果的百分數,但長期覆蓋和短期覆蓋之間差異不顯著。灌溉處理之間差異不大,說明土壤水分的穩定很重要。

表2 .三年試驗的裂果(英國東茂林試驗站

<table><tbody>

試驗處理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不覆蓋

24

20

41

短期覆蓋

13

16

20

長期覆蓋

15

14

16

灌溉

-

-

-

灌溉處理

21

27

29

不灌溉(對照)

20

20

22

/<tbody>/<table>

其他各國也有大量類似試驗。到目前為止,新西蘭的防雨棚投資最大。許多大型商業性櫻桃園採用了這種昂貴的複雜塑料架構。雖然造價昂貴,但對於以聖誕節期間供應日本市場的高回報而言,這種投資是划算的。歐洲的許多國家則採用了更現代化的設計。他們通過控制樹冠大小,使雨棚更簡化。這種結構是在堅固的立柱上焊上金屬環,環之間用輕的金屬桿或線鄰接,支撐樹冠上大的塑料傘,這種結構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將塑料薄膜穩定地固定在構架上。在大風年份可能會被刮破,但大部分年份效果可靠。

筆者認為在中國的現有條件下,打防雨棚兼顧防春霜凍是簡便有效,成本可控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