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江西监狱民警用爱点燃希望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不再是“无根的花”

​​​□ 法制日报记者 黄辉

□ 法制日报通讯员 刘涛 颜冰

“你曾问我,有没有家?伤心的眼泪哗啦啦地下。我是山野的风啊,我是无根的花,冬天的小苗风吹雨打……”社会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年幼却遭遇不幸。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因为经济状况的拮据,因为背负沉重的标签,因为周围异样的眼光,他们一度受到冷落,并承受着太多与年龄不相符的压力。

但在江西省监狱系统,这个群体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监狱民警采取各种帮扶举措,牵手困境儿童,用爱点燃希望,为这些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今年“六一”前夕,《法制日报》记者走进江西省多所监狱,近距离感受监狱民警用真情关爱服刑人员子女的点滴故事。

一次特殊的会见

今年7岁的女孩佳佳,住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芙蓉镇长山村。

平时放学后,佳佳经常抱着爸爸妈妈的婚纱照看个不停。在她的记忆中,已经很久没见过爸爸了。

2015年,佳佳的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佳佳就跟着爸爸和奶奶生活。次年,佳佳的爸爸尹平因盗窃罪入狱。

而在南昌监狱服刑的尹平因记错母亲的电话号码,从此与家人失去联系。尹平记得,入狱前,女儿因小肠疝气刚刚做完手术,如今身在高墙内的他,只能默默牵挂。

在改造过程中,因担心女儿的身体和家里的情况,尹平总是心不在焉,于是试着给“一警一箱”写了一份申请报告。

南昌监狱监狱长汪擘说,“一警一箱”是该监狱为服刑人员排忧解难的一项创新之举。对于服刑人员向“一警一箱”反映的各类困难,监狱坚持做到分监区每周研究一次,监区每半月研究一次,监狱每月研究一次,力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解答,层层有人抓。

获悉尹平的家庭状况和实际困难后,南昌监狱决定开展帮扶行动。

据了解,自从小肠疝气的手术做完后,佳佳时常会感到肚子疼,晚上睡觉也经常起来上厕所。

监狱民警于是联系九江市中医院,带佳佳前往检查治疗。目前,佳佳的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此外,监狱经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决定对佳佳给予临时救助,并为其争取到了最低生活保障。

近日,为帮助尹平积极改造,南昌监狱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亲情会见。当看到多年未见的母亲和女儿时,尹平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还有9年才能刑满释放,为了女儿,我一定会努力改造争取减刑。”尹平紧紧抱着女儿,舍不得松手。

一张特殊的照片

在吉安监狱出入监教育中心,有一张特殊的照片。照片中,一位母亲带着一双儿女和年迈的父母,向吉安监狱送上一封感谢信。

这是一张并不完整的“全家福”,里面唯独缺少了妻子的丈夫、儿女的父亲、父母的儿子——肖明。

肖明是吉安人,2009年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投入广东省番禺监狱服刑改造。

“我的家庭很贫穷,父母一辈子务农,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妻子没有工作,在家带两个小孩;最绝望的是我的两个小孩都患有先天性的笨丙酮尿症,每年治疗最少要六万块钱,如果停止治疗,就会抽搐、亢奋,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变成‘弱智’!一家人就全指望我了!我开始在广东开黑面包车,这样来钱快!然后发展到偷车,最后把自己送进了监狱……”肖明在悔罪书中这样写道。

2012年,吉安监狱获悉肖明的家庭情况后,主动向上级汇报,并在省监狱管理局统一调度和安排下,将肖明从广东番禺调到吉安服刑,方便家人就近探视。

刚调入吉安监狱的肖明,想到家中独立支撑的妻子、身患重病的儿女以及年迈的父母,整日魂不守舍,不能安心改造。

吉安监狱监狱长刘之桂告诉记者,为稳定肖明的情绪,吉安监狱在加强日常教育的基础上,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对他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并安排他参加各种社会帮教及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引导其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同时,将肖明列入“老、病、残、困”犯帮扶对象,持续6年不间断对其家庭进行走访和慰问,并联系地方政府为其申请了低保,以缓解燃眉之急。

如今,肖明的两个孩子病情稳定。肖明也因表现积极多次获得监狱表扬、劳动能手和改造积极分子奖励。截至今年5月,肖明已获得减刑3次,累计减刑3年3个月。

一座特殊的桥梁

如今的邹新、邹明兄弟已长成大小伙了。

6年前,《法制日报》记者曾和江西省豫章监狱民警一道,将邹氏兄弟送到位于九江市都昌县的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

两兄弟的父亲邹克平在豫章监狱服刑。2006年,因儿子邹新遭车祸致使左脚残疾,邹某怪罪于妻弟,并指使他人采取爆炸方式进行报复,造成一死一重伤。案发后,邹克平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07年进监狱服刑改造。

改造期间,邹克平的妻子提出离婚,并抛下3个幼小的孩子。

豫章监狱监狱长高北平告诉记者,在个别教育谈话中,监狱民警得知邹克平的3个小孩与贫困的奶奶相依为命,并因交不起学杂费辍学在家。为此,豫章监狱主动联系太阳村,将邹新、邹明兄弟俩送了进去,由太阳村免费供养,并接受文化教育、心理辅导及职业技能培训。其姐姐则留在家中照顾年老多病的奶奶。

2014年5月,记者再次前往太阳村见到邹氏兄弟时,发现他们的个头已长高很多,特别是哥哥邹新,言行举止落落大方,与初来时的拘谨自卑形成强烈反差。“邹新的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全班前三名。”邹新的班主任说。

记者了解到,哥哥邹新因成绩优异,如愿考取了九江市一所重点高中;弟弟邹明也不甘落后,就读于都昌县第一中学。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专门救助机构和救助办法。”高北平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机构通过建设太阳村等形式对服刑人员子女开展救助,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太阳村目前有服刑人员子女70余名,约占整个人数的四分之一。”太阳村儿童救助中心理事长周裔开告诉记者,每年暑假,太阳村的工作人员都要组织服刑人员子女亲情探监,足迹涉及豫章监狱、南昌监狱、景德镇监狱和饶州监狱等。

九江市人大代表詹素云介绍说,根据司法部调研数据,在“最希望谁来探视自己”的多项选择中,近50%的服刑人员将孩子排在了第一位;在“服刑期间最担心的事情”的多项选择中,有66.4%的服刑人员首选“担心孩子遭受歧视,无人照管”。

“太阳村收养这些特殊的孩子,可以帮助服刑人员更好地回归社会。”詹素云建议,将太阳村儿童救助中心设为两院(法院、检察院)司法教育基地,在每年一次的太阳村探监活动中,主动参与介入,提供资金和法律援助,为帮扶更多的服刑人员子女架设桥梁。

(文中服刑人员及其子女均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