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江西監獄民警用愛點燃希望 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不再是“無根的花”

​​​□ 法制日報記者 黃輝

□ 法制日報通訊員 劉濤 顏冰

“你曾問我,有沒有家?傷心的眼淚嘩啦啦地下。我是山野的風啊,我是無根的花,冬天的小苗風吹雨打……”社會上有一個特殊的群體——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

與同齡人相比,他們年幼卻遭遇不幸。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因為經濟狀況的拮据,因為揹負沉重的標籤,因為周圍異樣的眼光,他們一度受到冷落,並承受著太多與年齡不相符的壓力。

但在江西省監獄系統,這個群體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監獄民警採取各種幫扶舉措,牽手困境兒童,用愛點燃希望,為這些孩子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今年“六一”前夕,《法制日報》記者走進江西省多所監獄,近距離感受監獄民警用真情關愛服刑人員子女的點滴故事。

一次特殊的會見

今年7歲的女孩佳佳,住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芙蓉鎮長山村。

平時放學後,佳佳經常抱著爸爸媽媽的婚紗照看個不停。在她的記憶中,已經很久沒見過爸爸了。

2015年,佳佳的父母因感情不和離婚,佳佳就跟著爸爸和奶奶生活。次年,佳佳的爸爸尹平因盜竊罪入獄。

而在南昌監獄服刑的尹平因記錯母親的電話號碼,從此與家人失去聯繫。尹平記得,入獄前,女兒因小腸疝氣剛剛做完手術,如今身在高牆內的他,只能默默牽掛。

在改造過程中,因擔心女兒的身體和家裡的情況,尹平總是心不在焉,於是試著給“一警一箱”寫了一份申請報告。

南昌監獄監獄長汪擘說,“一警一箱”是該監獄為服刑人員排憂解難的一項創新之舉。對於服刑人員向“一警一箱”反映的各類困難,監獄堅持做到分監區每週研究一次,監區每半月研究一次,監獄每月研究一次,力求件件有迴音,事事有解答,層層有人抓。

獲悉尹平的家庭狀況和實際困難後,南昌監獄決定開展幫扶行動。

據瞭解,自從小腸疝氣的手術做完後,佳佳時常會感到肚子疼,晚上睡覺也經常起來上廁所。

監獄民警於是聯繫九江市中醫院,帶佳佳前往檢查治療。目前,佳佳的身體狀況恢復良好。此外,監獄經積極與當地政府部門聯繫,決定對佳佳給予臨時救助,併為其爭取到了最低生活保障。

近日,為幫助尹平積極改造,南昌監獄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親情會見。當看到多年未見的母親和女兒時,尹平感動得熱淚盈眶。

“我還有9年才能刑滿釋放,為了女兒,我一定會努力改造爭取減刑。”尹平緊緊抱著女兒,捨不得鬆手。

一張特殊的照片

在吉安監獄出入監教育中心,有一張特殊的照片。照片中,一位母親帶著一雙兒女和年邁的父母,向吉安監獄送上一封感謝信。

這是一張並不完整的“全家福”,裡面唯獨缺少了妻子的丈夫、兒女的父親、父母的兒子——肖明。

肖明是吉安人,2009年因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投入廣東省番禺監獄服刑改造。

“我的家庭很貧窮,父母一輩子務農,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妻子沒有工作,在家帶兩個小孩;最絕望的是我的兩個小孩都患有先天性的笨丙酮尿症,每年治療最少要六萬塊錢,如果停止治療,就會抽搐、亢奮,生長髮育遲緩,甚至變成‘弱智’!一家人就全指望我了!我開始在廣東開黑麵包車,這樣來錢快!然後發展到偷車,最後把自己送進了監獄……”肖明在悔罪書中這樣寫道。

2012年,吉安監獄獲悉肖明的家庭情況後,主動向上級彙報,並在省監獄管理局統一調度和安排下,將肖明從廣東番禺調到吉安服刑,方便家人就近探視。

剛調入吉安監獄的肖明,想到家中獨立支撐的妻子、身患重病的兒女以及年邁的父母,整日魂不守舍,不能安心改造。

吉安監獄監獄長劉之桂告訴記者,為穩定肖明的情緒,吉安監獄在加強日常教育的基礎上,安排專業心理諮詢師對他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並安排他參加各種社會幫教及心理拓展訓練活動,引導其樹立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同時,將肖明列入“老、病、殘、困”犯幫扶對象,持續6年不間斷對其家庭進行走訪和慰問,並聯系地方政府為其申請了低保,以緩解燃眉之急。

如今,肖明的兩個孩子病情穩定。肖明也因表現積極多次獲得監獄表揚、勞動能手和改造積極分子獎勵。截至今年5月,肖明已獲得減刑3次,累計減刑3年3個月。

一座特殊的橋樑

如今的鄒新、鄒明兄弟已長成大小夥了。

6年前,《法制日報》記者曾和江西省豫章監獄民警一道,將鄒氏兄弟送到位於九江市都昌縣的太陽村鄱陽湖兒童救助中心。

兩兄弟的父親鄒克平在豫章監獄服刑。2006年,因兒子鄒新遭車禍致使左腳殘疾,鄒某怪罪於妻弟,並指使他人採取爆炸方式進行報復,造成一死一重傷。案發後,鄒克平因犯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2007年進監獄服刑改造。

改造期間,鄒克平的妻子提出離婚,並拋下3個幼小的孩子。

豫章監獄監獄長高北平告訴記者,在個別教育談話中,監獄民警得知鄒克平的3個小孩與貧困的奶奶相依為命,並因交不起學雜費輟學在家。為此,豫章監獄主動聯繫太陽村,將鄒新、鄒明兄弟倆送了進去,由太陽村免費供養,並接受文化教育、心理輔導及職業技能培訓。其姐姐則留在家中照顧年老多病的奶奶。

2014年5月,記者再次前往太陽村見到鄒氏兄弟時,發現他們的個頭已長高很多,特別是哥哥鄒新,言行舉止落落大方,與初來時的拘謹自卑形成強烈反差。“鄒新的學習成績很好,一直名列全班前三名。”鄒新的班主任說。

記者瞭解到,哥哥鄒新因成績優異,如願考取了九江市一所重點高中;弟弟鄒明也不甘落後,就讀於都昌縣第一中學。

“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專門救助機構和救助辦法。”高北平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民間機構通過建設太陽村等形式對服刑人員子女開展救助,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太陽村目前有服刑人員子女70餘名,約佔整個人數的四分之一。”太陽村兒童救助中心理事長周裔開告訴記者,每年暑假,太陽村的工作人員都要組織服刑人員子女親情探監,足跡涉及豫章監獄、南昌監獄、景德鎮監獄和饒州監獄等。

九江市人大代表詹素雲介紹說,根據司法部調研數據,在“最希望誰來探視自己”的多項選擇中,近50%的服刑人員將孩子排在了第一位;在“服刑期間最擔心的事情”的多項選擇中,有66.4%的服刑人員首選“擔心孩子遭受歧視,無人照管”。

“太陽村收養這些特殊的孩子,可以幫助服刑人員更好地迴歸社會。”詹素雲建議,將太陽村兒童救助中心設為兩院(法院、檢察院)司法教育基地,在每年一次的太陽村探監活動中,主動參與介入,提供資金和法律援助,為幫扶更多的服刑人員子女架設橋樑。

(文中服刑人員及其子女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