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尝鲜“同股不同权”的小米 为何选择了香港交易所?

5月3日,香港交易所公布了小米集团的招股书,这意味着小米正式走上IPO之路。无疑,这家公司很快成为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小米凭借智能手机起家,成立7年发展迅速,业务也从最初的智能手机扩展到智能硬件、IoT领域,足迹遍布东南亚、俄罗斯、中欧等国家和地区。

不过,小米集团的招股书长达近600页,内容确实不少。关于小米集团的详细内容,招股书已经有详细说明,甚至还附有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公开信,也值得一读。

尝鲜“同股不同权”的小米 为何选择了香港交易所?

作为一家中国公司,小米集团为何不在内地上市?还有小米在港交所尝试的“同股不同权”又是什么?香港交易所的自我改革?

先来讲讲基本内容:公司首次上市公开募股,简称IPO,这是公司向社会公众募集资本的方式。如果你创立了一家公司,发展不错,既有收入,还有增长,而且还被市场看好。那么,按照交易所的规定,你走完所有流程就可以上市。比如,一般人所看到的交易所“敲钟”,那就意味着公司IPO成功。

与公司上市关系紧密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交易所。交易所,就是资本市场处理公司上市的平台。比如,我们熟知的上海交易、深圳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纽约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等。不同的交易所有不同的上市流程,并且面向的公司也可能有所不同。

尝鲜“同股不同权”的小米 为何选择了香港交易所?

1.为何小米集团不在内地上市?

毫无疑问,小米集团不是在中国设立的公司。小米招股书已经明确表示:我们是根据开曼群岛法例注册成立的控股公司。虽然小米是在国内经营,被称为“民族品牌”,但是小米集团的注册地却是在国外——开曼群岛。这个地方也是很多其他科技公司注册成立的地方,比如腾讯、阿里、百度、新浪和苹果等。

尝鲜“同股不同权”的小米 为何选择了香港交易所?

既然很多公司在这里注册,显然是有很多诱人的条件,比如避税啥的。但对国内互联网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方便在海外上市。比如,在公司结构设计时,为了能够在海外上市,可以先在开曼群岛注册一个公司,然后这个公司对国内公司拥有实际控股权,然后用注册的公司进行海外上市。

小米招股书具体指出,小米集团(前称精锐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5日根据开曼群岛法例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

因此,即使小米集团不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也会跑到海外(美国)进行上市。

2.首次尝鲜“同股不同权”的小米集团

同时,小米能够首次在香港上市,还与其采用的“同股不同权”有关。

所谓“同股不同权”,又称双重股权结构或者AB股结构。不同于“同股同权”公司的一股一票,“同股不同权”的公司股票分高、低投票权两种股票,高投票权的股票每股有2票至10票的投票权,称为B类股,一股一票甚至没有投票权的称为A类股,高投票权一般由管理层持有。

尝鲜“同股不同权”的小米 为何选择了香港交易所?

以小米集团为例,招股书明确指出,本公司将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根据该架构,本公司股本将分为A类股份及B类股份。对于公司股东大会的任何决议提案,A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而B类股份持有人只能每股投一票。比如,雷军和林斌都拥有A类股份。

与此同时,香港交易所于4月30日发布新修订的《上市规则》。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说:“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香港交易所终于在今天推出了新的上市制度,迎来了香港资本市场激动人心的新时代。”

按照新版的《上市规则》,港交所将对新兴的三类公司打开大门:

1.同股不同权结构公司;

2.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

3.将港交所作为第二上市地的公司。

尝鲜“同股不同权”的小米 为何选择了香港交易所?

一直以来,香港交易所与内地接壤,又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内地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它却错过好多机会。当今,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只有腾讯一家在香港上市,包括阿里、百度、新浪、网易等等都在海外上市。最后的结果是,香港交易所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减弱。

新的上市规则的修改,意味着香港交易所认识到以前的上市规则需要修改了。因为时代在变,公司在变,新经济在涌现,“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将正式生效并开始接受新经济公司的上市申请,香港资本市场将以更加开放的怀抱来迎接创新型公司上市。”李小加在《明日起航的香港上市新规,祝你一帆风顺!》中写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