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他是徐向前一手培養出來的大將,稱徐向前為老師,打起仗來不要命


他是徐向前一手培養出來的大將,稱徐向前為老師,打起仗來不要命

(電影《血戰漫川關》)


湖北黃安(今紅安)和麻城一帶,曾是中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之一,紅四方面軍誕生的搖籃。這裡誕生的開國將軍也最多,達兩百多人,王樹聲就是從黃麻地區走出來的一位大將。

紅四方面軍素以勇將輩出著稱,在四方面軍作戰,指揮員都要下到第一線,身先士卒地進行衝殺。王樹聲為其中的典型,打起仗來不要命,經常是把上衣一脫,抄起一把鬼頭大刀就奮不顧身地往前衝。

全國解放後,王樹聲的長子王魯光好奇地問他父親:“(在戰爭年代),你怎麼就不怕死呢?”

王樹聲的回答是:“怕死?打了這麼多年的仗,恐怕有幾千人在我面前倒下。打仗就是這樣的,你越不怕死,子彈就越不找你。”


他是徐向前一手培養出來的大將,稱徐向前為老師,打起仗來不要命

(電影《血戰漫川關》)


在王樹聲面前倒下的人,別說幾千,幾萬也有。四方面軍的這種作戰風格使得幹部傷亡特別多,也換得特別勤,僅僅兩年時間,王樹聲便從團長升為了師長。

當了師長後的王樹聲在作戰時和普通士兵相比,仍然沒有什麼兩樣,仍然是一同衝鋒陷陣。有一次戰鬥結束,大家找不到他,以為他已經犧牲了。後來有人看到一具軀體在屍體堆裡蠕動,上前翻過來一看,發現赫然就是王樹聲。這時候的王樹聲已經成了血人,全身都是傷,也根本分不清受的到底是槍傷、刀傷還是炮彈傷。

王樹聲雖然勇冠三軍,但他沒有上過軍校,原先連怎麼訓練戰士都搞不大懂。徐向前來到鄂豫皖併成為王樹聲的上級後,開始把在黃埔軍校學的東西傳授給這些土生土長的指戰員。王樹聲深受其益,覺得“很管用”,他對徐向前十分欽佩,一招一式都要向徐向前學,有時甚至直接稱呼徐向前為“老師”。


他是徐向前一手培養出來的大將,稱徐向前為老師,打起仗來不要命

(電影《血戰漫川關》)


徐向前對王樹聲也很器重和信賴,認為他打仗勇敢不怕死,又有文化(王樹聲是小學文化,不過在四方面軍也算“文化人”了),只是軍事知識懂得少了點,缺乏正規作戰的經驗,只要多經過幾次實戰,就能錘練成為一名智勇雙全的猛將。

徐、王這對戰友兼師徒在戰爭年代一直生死相隨、榮辱與共:徐向前當師長,王樹聲在他手下當團長;徐向前當軍長,王樹聲當師長;徐向前當四方面軍總指揮,王樹聲是軍長、副總指揮……

王樹聲在大將中排名第九,如同徐向前是元帥裡四方面軍的代表一樣,他也是四方面軍在大將裡的代表。


他是徐向前一手培養出來的大將,稱徐向前為老師,打起仗來不要命

(電影《血戰漫川關》)


今日薦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