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1948年7月的一天,榆次區東趙鄉來了一位神秘的大人物,這位大人物不是別人,正是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徐向前。

就是在臨時搭建的戰前指揮所內,徐向前運籌帷幄、排兵佈陣,向太原發起了凌厲的攻勢,一場在全國解放戰爭中歷時最長、戰鬥最激烈的城市攻堅戰就此上演。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山西的省會太原,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就成為中國北方規模僅次於瀋陽的第二大工業基地。太原兵工廠與瀋陽兵工廠、漢陽兵工廠並稱民國三大兵工廠。至解放前夕,除了常規輕武器,太原兵工廠月產炮彈10萬發,更有自行研製的大威力手擲彈。如果能夠奪取這個軍工基地,將對全國解放戰爭起到重要的支援作用。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然而,奪取太原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據守太原的閻錫山為了更好地統治山西,除了大力發展地方經濟外,還在太原及其周邊精心設置了許多的城防工事。抗日戰爭結束後,重返太原的閻錫山為死保自己精心營造的地盤,不惜工本,把所有的鋼材、建材、兵工等企業統統轉軌,用於軍事。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可以說,經過閻錫山悉年的精心打造,太原的防禦體系已形成了以城市為中心,以城外東、西、南、北為四個守備區的“百里防禦圈”,構成了北起黃寨、周家山,南抵武宿、小店,東起罕山,西至石千峰的四大外線據點以及以牛駝寨、淖馬、小窯頭和山頭為主的東山內部四大要塞。這些據點既能獨立作戰,又能相互支援,使整個太原形成一個大縱深的環形防禦體系。

顯而易見,面對這樣的防禦,徐向前雖然兵臨太原城下,但要想在短時間內攻克也並非易事。自晉中戰役以來,徐向前兵團就面臨著嚴重減員以及兵員得不到及時休整的窘困。更何況,徐向前兵團的炮兵,面對閻錫山城內的600餘門大炮也顯得力不從心。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攻克山東濟南,全殲守敵11萬人,揭開了解放軍戰略決戰、奪取大城市的序幕。消息傳到太原,閻錫山受到強烈震撼,決定以守為攻,派遣7個師的兵力主動出擊,破壞解放軍的攻城準備,同時搶糧屯糧,死保太原。

徐向前得到消息後,當機立斷,於10月5日提前打響了太原戰役。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經過11個晝夜的連續戰鬥,城南之戰初戰告捷。在得到中央軍委提出可乘勢攻城的指示後,徐向前發出了直搗東山四大要塞的命令。

東山防禦體系是閻錫山扼守太原的重要屏障,3000多個碉堡密佈在牛駝寨、小窯頭、淖馬、山頭四大要塞,這裡居高臨下,可以俯瞰控制整個太原城垣。閻錫山因此而吹噓說“城東四要點,是塞中塞,堡中堡,足抵精兵十萬”,“共產黨根本不敢打,也沒有力量能把它打下來。”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此時,徐向前的身體並不好,在後來的回憶錄中,他寫道,“我的身體狀況不好,胸部經常疼痛,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只能勉強支撐工作。醫生檢查的結果是:舊病有發展,消化和吸收能力極差,體質虛弱,需靜養兩三個月。但戰事那麼緊張、繁忙,住院可不是個滋味。”

戰事緊急,身經百戰的徐向前總結歷史經驗並根據現實條件,決定首先攻佔東山。在戰術上,放棄平推,而改南北穿插,直接插入東山四大要塞。閻錫山曾自詡這裡是太原的頭,因此,如果能佔領並控制四大要塞,也就等於卡住了閻錫山的“喉嚨”。大戰在即,徐向前向下屬大喊:“就是用擔架抬,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這次襲擊,解放軍只用了一個晚上就攻佔了除指揮部廟碉以外的其它陣地。第二天早上,當紅彤彤的太陽逐漸升起的時候,閻軍開始了瘋狂的反撲,連續四天,他們向獨七旅陣地展開了猛烈轟擊。最多的一天,閻軍進行了15次衝鋒,第四天天剛亮,4架敵機就開始輪番掃射轟炸。三個多小時後,陣地上落下了一萬餘發炮彈,不一會兒,閻軍又開始發射毒氣彈,許多戰士握著槍倒在了地上……。

面對敵我雙方在兵力、裝備等方面的懸殊,徐向前號召部隊官兵要打得有技巧。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1948年11月,就在太原東山狼煙四起的時候,遼瀋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展開,全國解放的形勢卻一片大好。此時,華北最大的三座城市北平、天津 太原成了孤城。為了配合即將發起的平津戰役,中央軍委決定等平津戰役結束後再攻打太原以牽制北平傅作義集團。

接到指示後,太原前線部隊轉入長達近5個月的圍城休整階段。休整期間,兩軍陣前少了激烈的槍炮聲,隨之響起的是喊話的聲音。可以說,這種聲音的傳遞也卓有成效地瓦解了閻軍陣營。

1949年2月,陣前平靜的局面出現轉機。中央軍委統一野戰軍番號,並決定調楊得志任司令的第19兵團、楊成武任司令的第20兵團和第四野戰軍炮兵第1師西進,與徐向前帶領的第18兵團會攻太原。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1949年3月底,增援部隊陸續抵達太原城下,華北軍區的三個兵團第一次勝利會師,共同應戰太原。至此,太原前線的攻城部隊共集結了3個兵團、10個軍、30個步兵師、4個獨立旅、3個炮兵師,共計32萬餘人。

與解放軍前線部隊的兵強馬壯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閻錫山的軍隊日益削弱,總兵力約72000餘人。雙方參戰兵力對比為1:4.54,解放軍佔據絕對優勢。

為統一指揮各參戰部隊,3月17日,中央軍委決定組成以徐向前為書記的中共太原前線總前委,同時還決定組成以徐向前為司令員的太原前線司令部。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1949年3月,解放軍為最後的總攻準備了40萬發炮彈和60萬斤炸藥,一場摧枯拉朽、風捲殘雲的決戰即將爆發。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戰爭前夕,深感大事已去的閻錫山拋下了對他誓死忠效的五人小組,乘飛機匆匆離開太原。

紅色信號彈撕裂了拂曉前的夜空,4月24日凌晨5點30分,1300餘門齊聲怒吼,向太原城牆猛烈轟擊。霎那間,數以十萬計的炮彈帶著刺耳的呼嘯傾瀉於城垣,太原城頭火光濃煙沖天而起。一個多小時後,攻城部隊準備陸續發起衝鋒。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4月24日8點50分,突擊部隊用一條紅色被面代替勝利的紅旗插到了太原城內的最高點。9點15分,另一支突擊部隊衝入閻錫山的綏靖公署。

從清晨五點半到上午十點,經過四個半小時的激烈戰鬥,太原宣告解放,盤踞山西達38年之久的閻錫山政權從此滅亡。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太原戰役從1948年10月5日發起,到1949年4月24日結束,前後歷時六個余月,共計殲滅敵軍135000餘人,其中俘虜77000餘名,包括巖田、王靖國、孫楚等人在內的師級以上軍官40餘人。解放軍為攻取這座城市也付出了巨大犧牲,共計傷亡45000餘人。太原戰役,成為解放戰爭期間歷時最長、戰鬥最慘烈的城市攻堅戰。太原的解放,使華北成為鞏固的後方,為進軍大西北奠定了基礎,有力的支援了全國解放戰爭。在瀰漫的硝煙和戰火中,太原終於迎來了黎明。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為了這次戰鬥,徐向前憤怒的說:“就是抬 也要把我抬到前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